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神入"历史的目的,无非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过往的历史情境之中,并在"那个"情境中了解、观察、体味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把握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历史是关于"过去"的学问,怎样"以史为鉴",怎样"神入"历史,怎样达成目标,注意哪些事项,不能不为广大教师所注重。下面,笔者就如何"神入"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历史图像",不是利用图像来讲述历史,不是"图像"中的"历史";而是把历史宛如图像似的呈现出来,是"历史"中的"图像".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的核心。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历史比作老人,历史概念更成了枯燥和艰深的代名词。如何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更好的理解历史概念,并能运用历史概念理解历史事件、把握历史内涵,并非易事。在反复的实践中,李惠军老师"神入"历史的精妙做法让我受益匪浅,要想理解历史就必须"神入"历史,要想准确的把握历史的内涵更要"神入"历史。  相似文献   

8.
不少历史课堂由于缺乏"神韵"和"史味",常常显得呆板、僵硬、沉闷、琐碎、说教和无趣。只有在把握"灵魂"、"活化"知识、峰回路转、适当探究、居高临下的基础上,才能让历史课堂"神韵"飘逸,只有在充分遵循历史学科特点、把握历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让历史课堂"史味"回荡。历史教学的"神韵"和"史味"是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9.
历史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历史教学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还原历史的真实,让历史知识"立体"起来,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还原历史教学"求真""求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历史高考是历史教学、历史教育和历史课程改革的联结点,历史高考既是"指挥棒",也是"风向标"。在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根据"风向标"判明正确的方向,采取正确的行为。同时,历史高考也必须根据历史教学、历史教育和历史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做出积极的反映。近年来,历史高考的考查方向越来越注重历史学科教育功能,越来越强调历史学的教育价值和综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育学和公众史学都关注"历史文化"。"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共同构成历史教育学的学科基础。而致力于向非专业人士传播历史、但不包括学校课堂历史教学的公众史学,"历史文化"同样是其重要研究内容。公众史学给历史教育学带来挑战。历史教育学可以从公众史学中吸取灵感,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2.
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同时"人"也是历史课堂中的重要因素,这里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和课本中的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激活历史中的"人",活跃课堂中的"人",有利于提升历史课堂的活力,凸显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与历史的"本色"相融合,从唯真、求实、从简的角度让历史课堂充满古香古色的历史情怀,孕育出浓浓的"历史味道",让历史教学走向自然天成。本文立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探讨"自然历史"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教育的主体也是人。针对目前历史教育中诸多忽视"人"、缺失"人"的情况,历史教师应提倡教育中"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学子》2014,(14)
正一、背景介绍2011版《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中明确提出:"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中建议"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  相似文献   

16.
站在民间立场审视历史,站在理性的立场批判历史,超越历史。针对历史的偏离提供了"文革"历史的另一种记忆,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文革"历史记忆进行了全新叙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一直以思想家的眼光自觉地关注历史,他笔下的历史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的烙印和"为我所用"的功用色彩。孟子的历史思想建立在儒家"仁政"学说基础之上,以对历史材料的使用为目的,是历史材料功用性的体现。虽然这种思想家解读历史的方式,会对历史产生不同程度的曲解和谬误,然而,他以史为鉴和借用历史阐述自己"一家之言"的方法,对我们研究历史和应用历史指导现实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教育的根本特征,但无论基础普及教育还是高端学术研究,都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研究。作为历史教育功能得以确立的基础一"横",它决定和影响着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即"人文素养"的一"竖",横有多高,竖有多长。如何让"横"更长,让"竖"更高,这是历史教育、特别是历史教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史是活的,初中历史教育需要走出课本、走出课内、走出校园。历史需要实践,只有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才能加强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才能真正做到"勿忘历史"。"我来,我见,我思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历史的传承,因为"生活即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