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沙尘暴,就是狂风席卷大片沙漠,携沙带土横扫农村、城镇。在沙尘暴的中心区域,飞沙走石,天昏地暗,能见度几乎为零,所以沙尘暴也称为“黑风暴”。虽然我国历来重视沙漠化的治理,但沙漠化仍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特大沙尘暴在我国50年代发生过5次,60年代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90年代发生了23次。什么是沙尘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强,内蒙古中部和西部、甘肃中部和西部、宁夏、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今年就出现了大风扬沙天气,内蒙古中部和河西走廊还出现了沙尘暴,北京地区也出现了浮尘天气.据国家气象局统计70年代约每两年一次,进入90年代已是一年一次,而去年我国的沙尘暴天气达到了12次.沙尘暴所到之处狂风挟黄沙浮尘,铺天盖地,呼啸而来.仅首都北京去年3月23日、4月6日就有两次长达一个星期沙尘暴天气,给北京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未来几年沙尘暴发展形势严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记录: 2004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6次; 2003年,中国发生沙尘暴11次; 2002年,中国发生沙尘暴26次; 2001年1月-5月,中国发生沙尘暴18次,其中强沙尘暴3次; 9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23次; 8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4次; 70年代,中国发生沙尘暴13次; 每年草原荒漠化和沙漠化以2460平方公里速度上升,全国荒漠土地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直接威胁北京的沙漠和沙地:内蒙古滕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  相似文献   

4.
卢乃锰  魏景云 《科技文萃》2001,1(7):154-155
一次特强沙尘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不亚于中等强度的地震,沙尘暴预报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产 、工作和生活。今年3月1日起,我国气象部门开始发布沙尘暴预报,而且准确预报了最近两 次的沙尘暴天气。  相似文献   

5.
沙尘暴天气大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世界四大沙暴区大部分分布在赤道两侧副热带低纬度地区干旱气候区。中亚沙暴区亚洲中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人为过量抽取灌溉用水,乱砍滥伐森林,超载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漠化十分严重。中亚地区盐土面积广大,造成了沙尘暴和盐尘暴的混合  相似文献   

6.
沙尘暴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表土地沙漠化,加上春季干旱少雨,所以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3、4月份扬尘天气明显增多.特别是2002年3月26日至28日,南下的冷空气所带来的大风,席卷了我国从新疆到沿海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暴严重时,最大风速达到12m/s,同时有大量的微粒悬浮在空中.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3月以来 ,我国北方连续出现多次不同程度的沙尘暴天气 ,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和黄淮地区先后出现了扬沙、沙尘暴或浮尘天气 ,其中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北、山西以及北京的局部地区出现了能见度小于 1 0 0 0m的沙尘暴天气 ,西北和内蒙古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了能见度小于 5 0 0m的强沙尘暴天气。其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为近 5 0年来所罕见。刚刚进入新世纪的 3个月以来 ,我国北方地区又出现了几次范围较广、强度较大的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滚滚黄尘席卷西北 ,波及华北。沙尘肆虐 ,令人忧心…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在过去的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对北方250×104km2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主要典型地区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的草原牧业带、半干旱雨养农业带和绿洲灌溉农业与荒漠过渡带.北方沙漠化土地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00年一直处于加速发展的态势,沙漠化土地年均发展速率: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为1,560 km2,1976年到1988年发展到2,100 km2,1988年到2000年之间达到3,600 km2.但最近几年来,经过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沙漠化有明显逆转的趋势,大约每年以1280 km2的速度在减少.通过对沙漠化发展和逆转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基于多年来我国沙漠化治理的成果,文章就防治沙漠化的战略和途径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污水、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危害.能够有效消除三大危害的污水“风光”处理法,巧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充足自然潜能———光能和风能,廉价地处理了污水,增加了大气湿度,改善了气侯环境,有效阻止了土壤沙漠化和沙尘暴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至4月上旬,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等地多次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与往年相比,今春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  相似文献   

11.
浅析我国土地沙漠化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沙漠化从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全球土地沙漠化形势的加剧,研究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已势在必行。本文从沙漠化的概念和形成入手,分析了沙漠化的现状和危害,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治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项目提升了我国对沙尘天气的实时监测、预警 和预报业务技术水平,为国家防治沙尘暴灾害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天气根据强度可分为浮尘天气、扬沙天气、沙尘暴天气和强沙尘暴天气四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京地区曾遭受过沙尘暴的严重袭击,造成袭击的原因是我国沙漠化不断地向外扩展,因此治理沙漠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马张留 《物理教师》2007,28(2):7-58
沙尘暴是一个气象术语,它指的是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我国是全球沙尘暴四个高发区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的数十次大风扬沙和沙尘暴天气波及大半个中国,而且影响范围还在逐步扩大,就连上海、南京等城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沙  相似文献   

16.
黑风猛于虎2006年3月至4月上旬,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等地多次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与往年相比,今春沙尘暴天气出现的时间之早、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均为历史同期所罕见。我国北方的老百姓称强沙尘暴为“黑风”,因为强沙尘暴来临时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几万头牲畜丧命,3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亿元。1998年4月15日,又发生了一场席卷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它自西向东横扫新疆、甘肃、宁夏、陕…  相似文献   

17.
余刚 《生物学教学》2001,26(4):40-41
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农业,曾在哈萨克、乌克兰、西伯利亚、伏尔加尔河沿岸和北高加索等地,用几年时间开垦了约6000万公顷土地,其中大部分处在雨量很少,不宜开垦的草原地区,一度使粮食年产量增长2/3,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结果在1960年3月和4月两次出现大面积沙尘暴(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毁了约2000公顷(占新垦面积80%),几乎使前苏联农耕系统瘫痪。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也是甘肃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摆脱“生态贫困”,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可是,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甘肃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很突出。主要为:一是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截至1998年,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7.9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6.44亿吨;二是沙漠化威胁逐年加大,土地盐渍化正在蔓延,全省沙漠化面积达14.3万平方公里;三是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主要河流污染严重;四是森林面积小,植被覆盖率低。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9.04%,加上农田、草地…  相似文献   

19.
春夏之际辽沈地区的沙尘暴天气,让人们感受到环境的沙漠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人们不得不思考,治理沙尘暴,该怎么做。可是人们却忽视了,看不见的“沙尘暴”,正在侵袭着我们的下一代。在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  相似文献   

20.
20 0 0年春季 ,有 7次较严重的沙尘天气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 ,其影响范围之广 ,造成危害之严重 ,实属历史罕见。2 0 0 1年的第一天 ,甘肃省金昌市、兰州市、北京市等十几座城市遭遇强沙尘天气。截至 4月 ,沙尘天气光顾中国北方地区已达 30多次。漫天黄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专家就此指出 ,频率加快、间隔变短、强度增大 ,成为今年沙尘暴的新特点 ,说明西北部的生态在进一步恶化。人们正在为掠夺式开发自然资源 :乱砍滥伐、过渡放牧、滥用水资源等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本文就沙尘暴在我国的形成、空间分布、危害及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