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材料 :2 0 0 0年 1 0月 1日 ,梵蒂冈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天主教会的强烈反对 ,公开举行所谓的“封圣”仪式 ,把曾经在中国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册封为“圣人”。此次“封圣” ,罗马教条既未履行规定的程序 ,向册封者所在地的主教和中国主教团征询意见 ,也没有到当地进行调查核实 ,而是由所谓的“台湾地区主教团”越俎代疱。中国政府和人民及中国天主教会对此表示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请回答( 1 )梵蒂冈是政教合一的国家 ,面积为平方公里 ,主要人口为人。( 2 ) 1 60 0年罗马教廷曾以“宗教异端”的名义将著名思想家烧死…  相似文献   

2.
达纬 《科技文萃》2001,1(1):128
在网络上无意中看到《中华读书报》刊出的《能不忆〈牛虻〉》一文,不由地想起最近梵蒂冈“封圣”事件引起的风波。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其云:“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所谓意象的古义是“表象之意”。所表“之意”,便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象,或者说是一种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圣人“观念源远流长。远在甲骨时期“圣”字就出现了。春秋时期开始造圣,战国进入大规模造圣时期,确立了圣人的基本特征:“圣人,道之极也”。此后两千多年,圣人一直是中国士人反复讨论的对象,孜孜追求的目标。圣人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时代色彩。圣人现象对中国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诸如道德追求,“人主义“,救世情怀,人治社会,英雄观念等方面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圣人“烙印。与以上帝崇拜为中心的基督教化相比较,以追求圣人境界为特征的中国化,在上述诸方面也具有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高地上,被称为“国中之国”。国土总面积仅为0.14平方公里,国界以梵蒂冈城墙为标志。全国共一千多人,公民有特殊的许可证,一旦离开城市,公民权即被取消。教皇是梵蒂冈的首脑,集最高立法、司法和行...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先生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我心潮起伏,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主席“金口玉言”,更是因为这定位恰如其分,我心里“圣人”二字有了最亲切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以新的理论目光审视,中国古代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及其相关论述是人类字起源的“记数说”,因为结绳、爻画与书契分别代表人类不同历史时代的记数方式,而且,正是在书契符号记数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第一批字才得以诞生。  相似文献   

8.
张载所谓“天无心”,只是说天没有“意必固我”之私心杂念和故意造作。在“天地以生物为心”的意义上,张载承认“天有心”。圣人“为天地立心”,不是说天没有心,圣人来为天确立一个“心”。只是说圣人效法天地生物时的“天秩天序”,为人间确立长幼尊卑的社会秩序和仁孝等伦理法则。因此,圣人“参赞天地之化育”,也有一定的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积大小不是宝义一个国家的标准。国家只需要是个独立的国家,有明确的领土边界,有自己的政府。这对梵蒂冈来说可是个大好事!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1870年,在一次政权转移中,意大利王同将罗马定为意大利的国家首都,从教皇政府中夺过政权.将所谓的罗马“教皇国”列入自己的版图。  相似文献   

10.
我年轻时,有一次曾到山那边静静的树林里拜访一位圣人,当时,我与他正在谈论着美德的本质,一位盗贼疲惫不堪、脚步趔趄地沿山路走来。走近树林时,他在圣人脚下跪倒,哀求道:“啊,圣人,我要得到您的安慰!我的罪孽已成为我的重负了!”圣人回答:“我的罪孽,也成了我的重负了。”盗贼:“可我是个贼人,是个强盗。”圣人:“我也是个贼人,是个强盗。”盗贼:“我还是个杀人犯,很多人的血在我耳边鸣冤呢。”圣人:“我也是个杀人犯,我耳边也有很多人的血在鸣冤。”盗贼:“我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圣人:“我也犯下了数不清的罪行…  相似文献   

11.
老魏 《师道》2008,(11):64-64
一旦过了逐鹿射雁的少年豪情时期,人就很容易将自己的人生志向和内心原则一再打折。有时候想起曾经的意气风发之举,不禁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的自己居然会有那么可爱的鲁莽?先前我总奇怪那些所谓的“成熟”男女没事也可以打哈哈,现在的自己不知不觉中也已经如此圆滑而俗气。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我曾经试图回避所谓的社交。有人说:“只有圣人和野兽是孤独的”。其实每个人身上就有着圣人和野兽的双重印记,孤独是一个自省者所必有的品质和宿命。  相似文献   

12.
三、“以复性为宗”的心性修养论。 薛瑄赋予性以如此至高无尚和广泛普遍的涵义,这是薛瑄性论的出发点,而不是归宿。薛瑄的性论,作为其天人合一说的中介环节,是以追求“复性则可以入尧舜之道”(《续录》卷八)的所谓“圣人之气象”(《录》卷六)为最高理想的,也就是说,是为他的“复性”说制造理论根据的。 薛瑄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在于“天命之性具有圣人之心,率性之道由于圣人之身”(《录》卷六),“是以圣人之心,即天地之心,圣人意之所为,与天无毫忽之差爽”(《录》卷二)。总之,“圣人之心  相似文献   

13.
“圣人”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范畴。儒家的“圣人”观念与巫文化时期的“巫”存在着渊源关系:圣人由巫演化而来;先秦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直接促成了这一转变演化,也就是说,儒家诸子的政治实践过程也就是他们对“圣人”政治理想的构建过程;巫之所以能演化为“圣人”,有深刻的理论根源、社会历史原因和独特的社会经济根源。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悟道     
杨旸 《山东教育》2004,(21):20-20
近日读《庄子》,书中有一段话颇令人深思。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有一个在堂下正在做车轮的木匠过来问道:“请问国王读的是什么?”桓公说:“是圣人的书。”木匠又问:“圣人还活着吗?”桓公说:“已经死了。”木匠听后不禁感叹地说:“既然圣人已死,那你昕读的东西就不过是圣人的糟粕了。”桓公听他的话中对自己所读之书竞如  相似文献   

15.
“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一观念成说的形成,与“山”、“水”、“圣人”间内在的和时空上的关联密切相关。前者主要体现在三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哺育和发展上,而后者在中国传统古籍有关记载中有着明确的印证。“一山一水一圣人”作为一个抽象概括的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新托马斯主义是现代西方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公开的宗教哲学流派,是以梵蒂冈为国际中心的天主教会的官方哲学,是论证基督教教义(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支)和教会的政治思想路线的工具。梵蒂冈则通过它所控制的遍布世界的各级教会及掌握的巨额资产,竭力促进和支持新托马斯主义的传播。从理论体系来说,新托马斯主义主要是复活被天主教会称为“天使博士”的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唯心主义。但是它按照当代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当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歪曲地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对僵死的经院哲学涂上了“新”的、“现代化”的色彩。因此它又被称为“新经院哲学”、“现代托马斯主义”。  相似文献   

17.
荷马是西方口传文化最后一位圣人,孔子则是东方口传文化最后一位圣人。孔子从来不“写作”。他只“述”(口述)而不“作’’(写作)。他眷恋口传文学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极而言之,不懂口传诗歌,连话都不能说。中国由于书写文化的统治,口传史诗被湮没,而由史书来垄断。所遗失的文学不知道有多少。  相似文献   

18.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有了错误时,笔者就向学生讲了如下寓言: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贵?”圣人回答:“错误.”又问:“何物最便宜?”圣人仍答:“错误。”学生想一想就能理解: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会吸取教训,错误是无价之宝;不分析原因,不吸取教训,错误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19.
对于鲁迅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有一个著名的说法:“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写有“民族魂”的旗帜。此后,产生了大量纪念缅怀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苏娜 《老年教育》2010,(5):48-48
梵蒂冈:境外投资打造金融帝国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面积为0.449平方千米,只牟目当于北京天安门广场那么大。梵蒂冈既没有农田,也没有工厂,粮食和日用品均靠外国供应,但它却是世界上国民平均收入及财富最多的国家。除了旅游收入外,该国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教徒捐赠、房地产和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