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世界教育信息》2007,(4):32-32
北美网上教学委员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网上教育在美国日渐盛行,呈现出与传统课堂教育并驾齐驱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  相似文献   

4.
技校改革忧中有喜文/本刊编辑摘编编者按:多少年来,技工学校作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产业结构进行了深幅调整,...  相似文献   

5.
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会在部分人群中滋生“读书无用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走进车间、农村,从基层干起,他们不嫌脏和累,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这一现象被人戏称为“民工化就业”。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取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 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历来也是耻于言利的。教育需  相似文献   

7.
梁艳丽 《师道》2014,(10):57-58
跟天一老师学对句子:“依山客舍时归鹤”,老师的上句,闲适悠远安于恬淡的意境、工整的平仄格律,一切显得那样好.我虽绞尽脑汁对出了下旬“对月秋窗半笼烟”,却不知合不合律。老师一向严苛,言对联是传统文化瑰宝,既是传统文化.便不得随意率性而作,须严格遵守联律。这在我,难度很大,我无法确定对错.但还是愿意将老师的对句和我的作一比较,以此体味不同的心境。  相似文献   

8.
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我那两周岁多的儿子非常喜欢玩水。如果觉得孩子这会儿好安静,只要赶紧到洗手间去找,必定能找到两只袖子湿淋淋的儿子。夏天还好说,冬天着实让人气恼。儿子喜欢往水里扔东西,只要有机会,绝不错过。给他洗脚,他经常趁我们不注意时把鞋扔进盆里;我们洗脸,他也一定随手扔进几件小东西。家中什么东西找不到,也尽可到水池中去寻找,多半是能找到的。儿子还喜欢开、关水龙头,为此搬到新楼不到半年工夫,两个按抬式水龙头  相似文献   

9.
王军 《师道》2005,(5):19-19
在中国传统的知识话语中,有一种极其高贵的价值倾向:“忧道不忧贫”。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云:“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古代君子对“道”的推崇,超越了人性本私的一面,集中地传达了先人精神深处对物质的回避与不屑。这种知识分子群落重精神轻物质,重品节轻实惠的精英取向,曾长久被后世奉为圭臬。教育是培养读书人即古代所谓“士”的地方。“士志卫道”,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辉煌的乐章和最伟大的创造,学校汇聚着社会太多的抱负、道德和良知,教育历来也是耻于言贫的。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太多: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如何…  相似文献   

10.
新志愿信息卡上,每一批次的志愿栏后面都有"服从调剂"栏。这里的"服从调剂"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学校服从"——当各个志愿学校都未录取你时,问你是否同意调剂到同批次的其他院校;二是"专业服从"——你被某所大学调档了,但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你是否同意调剂到其他专业学习?确认"服从调剂",好处是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但同时,则极可能被调剂录取到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的专业或院校。如果填写"不服从",相关院校则只按你的志愿卡行事,要么不折不扣地满足你,要么将你做退档处理。设置该栏的初衷是为了增加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由于受考分、信息、预测、决策方法等因素的制约,总有很多考生不能把志愿报得恰如其分,"服从调剂"则有利于降低不应出现的落选几率,对竞争力较差的考生更是如此——选择"服从调剂",有时比第二、第三志愿的录取机率还高。问题是:拒绝调剂有可能搭不上"车",服从调剂虽便于上"车",但不是车况不理想,就是车子的行进方向与自己原本的目标南辕北辙。于是,这个小小的选项总是让考生们颇费踌躇。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上海火车站仅在一九九五年一至三月,就截下了来自全国十四个省市的九至十七岁的学生八百一十六名,最多的一次就扣留住了来自东北某校的学生二十四名,有关中学生出走的情况各大新闻媒体一时间曾连续报道过。不断发生的中小学生出走现象,在学校、家庭、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波,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关注。分析出走案例,首先应当肯定  相似文献   

12.
张晓璇 《辅导员》2010,(13):71-7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界在你的眼前梦想用汗水来实现。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能看得见……"每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歌曲——《在你身边》唱响在我的耳畔,每当"better city,better life"的上海世博会主题萦绕在我的眼前。一股浓浓的民族自豪感顿时在我的全身升腾!翘首企盼世博会,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美好幢憬。当然,我也有一个埋藏在我心底已好久好久的心愿。我相信,我这个心愿是令中国亿万人民向往而又期待的——世博盛会。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处身于魏晋时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自身一直处于命运矛盾之中.他以质朴、自然的诗风演绎了建功立业、痛苦抉择的人生主题.他追求自我、追求自然,有着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强烈的反抗精神.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卓尔不群,坚守义节.以另类风格捍卫着他的生命人格尊严,绽放着他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参考书强调《小石潭记》着意表现了柳公之“忧”,而笔者认为通篇还洋溢着“乐”的情韵。借苏东坡评价柳宗元《南涧诗》的话说,即是“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纵观全文,首段重点写“乐”,续段“忧”中有“乐”,三四两段字里行间虽流露出抑郁忧  相似文献   

15.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一种心理、一种行为。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在“比”中认知、“比”中体验、“比”中反思、“比”中成长。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攀比从学理上的理解仅限于负面。汉语对攀比的词意解释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1]从文化、心理和行为的视角,对攀比现象的理解则不限于负面。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攀比可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指那些盲目与别人比较,而不顾自己实际、不求长远目标、不合成长要求的现象,可称之为“盲目性攀比”;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有明确的进取…  相似文献   

16.
黄涛 《留学生》2009,(1):10-12
2007年,在美国博士毕业之时,我便幸运地被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聘为助理教授。回想数年前初抵美国时,美国刚在伊拉克开打,布什政府大幅削减教育经费,全美大学正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没想到工作不到一年,次贷危机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转眼便演变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也使全美高校再次面临挑战,使赴美留学多了不少变数。  相似文献   

17.
潇洒走七月     
考试焦虑是一种临考前常见的内心感到紧张的情绪反应.考前有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正常的,对考试有益而无害,能帮助我们加紧复习,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只是有些同学由于过度焦虑而寝食不安,致使在考试中实际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如果这样,则要引起注意,进行调整以降低焦虑.  相似文献   

18.
狗狗有喜     
正1月13日晴周五一放学,我便飞快地往家里跑,生怕错过了黄金时间演的电视剧。一到家,看见家中的狗窝里围着许多人,连忙问妈妈怎么回事?妈妈焦急地说:"咱们家的小狗要生了,你爸正忙得满头大汗呢!待会你也去帮帮你爸!"什么?小狗要生了!我也顾不得黄金时间的电视剧了,连忙往狗窝里跑。一看还真是,狗躺在狗窝里,身子下的地上有一淌鲜红的血液。狗窝里的稻草时不时地被爸爸替换着,而  相似文献   

19.
儒家正统教育下的中国封建士大夫有着进退尤忧的共性。《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就是一个典例,他一生刚正廉洁、为国为民,素以天下为己任,在遭受贬谪之际写下《岳阳楼记》,全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进亦忧,退亦忧"的民本意识,其千古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他民本思想的高度浓缩。  相似文献   

20.
穿越了大半个城,终于见到了刘鑫。与电话中的人相比,这个真实的他倒是随和了很多。见面便说:“真不好意思,我家装新房,今天正在买建材,忙得晕头转向。”在繁杂的车站,我们站着寒暄了一阵,知道他与相恋三年的女友要结婚,祝福他们新婚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