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玉兰 《现代语文》2011,(2):116-117
师: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有一两首是李白的,相信我们在上学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教我们背他的《静夜思》了。(师生齐背《静夜思》)在中国,一个人只要知道几个关于古代诗人的掌故,其中便笃定有一两个是有关李白的,你知道哪些李白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创意说明】通过高中语文第五册李杜诗歌的专题学习,不仅能提高诗歌鉴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能重新梳理李白资料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以实践探索的学案式创新学习编写以下学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是以“浪漫派”载入史册的。但唐代浪漫派诗人不止李白一个,陈子昂、高适和岑参、杜牧,其诗风都属浪漫一派,现实主义的自居易也有浪漫诗作《长恨歌》。  相似文献   

4.
千古诗人,莫不喜爱李太白;千古读者,更莫不熟知《蜀道难》。一曲《蜀道难》以其狂放不羁的笔锋、奔放激越的豪情、奇诡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乃至力拔山河、气吞宇宙的气势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绝唱。而诗中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更  相似文献   

5.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我们一说起李白,就会想见一个飘然不群的诗仙形象。想起李白,就会谈及他的诗作《蜀道难》。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分析李白代表作《蜀道难》的创作年代、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夜宿山寺》中,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的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前《蜀道难炉是对李白《蜀道难》以前的萧纲、刘孝威、阴铿、张文琮等诗人的古乐府旧题之作的统称。李白的《蜀道难》成就和影响最大,但前《蜀道难》也各有特色。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展现了蜀道之艰险难行,同时还以典型的现实主义特征和严整、简洁、平实与谐和的语言风貌,在内容角度、情感表达、句法音韵等方面共同为李白《蜀道难》的继承创新奠定了基础。前《蜀道难》,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蜀道难>一诗,是李白古体诗中的杰出代表,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这首诗千年传诵,意高调殊,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迈雄健,读之势夺神骇,心折骨惊,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①,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但古往今来,论其艺术者多,谈其主题者少.这大概是因为<蜀遭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含蓄深刻,令读者莫衷一是.然而就此避而不谈,实为学者所不尚,为师者则失"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分.  相似文献   

11.
殷瑶《河岳英灵集》称李白《蜀道难》“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首千古奇诗的主旨,唐代以降,即见仁见智,众说纷坛,成为聚讼千年的诗学之谜。本将古今有代表性的说法作一概述,并就这一问题的教学处理提出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殷瑶称《蜀道难》“奇之又奇”,但未言奇在何处.本文认为,其“奇”有七:句式、用韵、形式和内容交融、立意、衬托、线索、想象夸张.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为实现这一对话过程,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刘伯承手术前后超常人表现的语句整合相关资源,人情入境,在朗读实践中自主探究、发现、解疑、感悟,在读中实现师生与文本多维的对话过程,使刘伯承的军神形象逐渐清晰丰满,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人文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本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6课。这是一篇孩子一读就懂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教者在教学本课时紧扣"这儿真好",充分利用好文本及插图,创设画面,引出小岛的变化,并就小熊的神态前后变化对比,带领学生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情景体验,从而明白"这儿真好"来之不易,得出创造美好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词句,读出文本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说话训练,丰富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教完李白乐府旧题诗《蜀道难》之后,被诗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象、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所折服。诗人对蜀道雄奇险峻特点的描写,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于诗人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和变化莫测的笔法。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  相似文献   

17.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自宋以来,众说纷纭。据詹瑛《李白诗文系》考订以为此作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的同时之作。这种说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联想到李白的政治思想及创作背景,惜其未能将《蜀道难》的思想内容具体概括出来。笔者以为《蜀道难》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大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掌声》一课写的是残疾女孩小英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从此改变了小英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19.
从古风中的三平韵用韵规律、转韵七古的对仗原则、李白诗中长短句的位置以及《蜀道难》的版本等方面考证《蜀道难》中“愁空山”前确有脱漏,以证实前人的推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