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与校外群众性体育组织相比,具有专业水平高、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社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社团通过与校外群众体育的交流以及指导,带动校外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校外群众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对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研究学生群体的消费水平对衡量一个高校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把握更有利于推进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通过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该学生群体中的体育消费观念及现状,寻求相应的措施并提出建议,以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跨世纪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高校体育教育思想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经济的发展,人们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只有加快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更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于体育强国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维型的理解"向"多维化认识"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单维型的体育强国理解,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认识阶段和汇集了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国际交往、体育法制、体育科技和体育教育在内的多维化体育强国认识的三个阶段.研究认为保持和扩大竞技体育的优势是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前提,群众体育的普及是体育强国的基础,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向驱动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关键,努力加强学校体育教育积极扩大体育产业发展是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志愿者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新的指导力量,是我国体育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价值.但目前国内对高校体育志愿者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与系统,对其开发的力度还不够.笔者对高校体育志愿者的价值进行研究,希望找到一些有益启示,使其在合理开发后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回顾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总结。认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是随着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新形势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应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经济、文化及体育传播全球化为背景,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应该从国际化视角,拓展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视野和内涵,更好地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8.
1.从群众体育消费,群众体育教育和群众体育竞技3个方面分析,把群众体育界定为业余体育是不妥的;2.应当把社会体育当作一个立体结构,上层为精英体育,基础则是群众体育;3.群众体育就是基础体育。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我国社会体育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但与高校体育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群众体育技能有限,公共体育锻炼设备不足,群众体育意识薄弱等。将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进行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对此,该文基于融合与发展理念,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结合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非对称性,为高校体育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结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思想、文化、经济、管理、宣传、创新、评价等方面存在非对称性因素。建议: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阳光体育,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高校体育工作者要锐意改革,创新思维,变不利为有利,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为指导,正确定位高校体育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高校体育的正确定位是以明确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为前提的,只有明确了教育理念,才有高校体育教育的准确定位。高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的正确定位,明确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目标、措施、方向和发展思路,对高校体育在整个高等体育体系中位置、角色及功能作用的确认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福建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运行特征,认为,我省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是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逐步形成的,新形势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应赋予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徐杏玲  季敦山 《体育科技》2011,32(2):106-107,121
通过对“3+l”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身体教育,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运动技能、技巧,从而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最终树立终身体育观。社区体育是指在一定的社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都属于社会体育范畴,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群众体育的前奏曲,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运动技能技巧的学习,初步掌握基本的身体锻炼方法,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为今后能更好地开展群众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从两者的概念和功能上来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好两者问的关系,能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共同推进社会体育水平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1"教育模式和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表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在学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企事业单位群众体育开展和体育人才引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作用。因此认为,"3+1"教育模式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衣刚 《精武》2012,(11):36-36,38
经济时代使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日趋复杂,而构成这一系统结构的功能环节的相互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探索。本文就我国高校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终身系统体育教育思想的体育教育目标,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健身功能与提高体育竞技功能的关系,及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的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体育教育整体化思想调整体育教学大纲,对群体体育教育与个体体育教育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孙景平 《山西体育科技》2003,23(1):35-36,51
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在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影响下,东方体育文化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东方体育文化中有价值成分,也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接受。作者从东西体育文化的引思中;从21世纪和未来社会需求来考虑;从改革和完善体育教育的内容和结构出发,提出了以思想道德教育,竞争价值观,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复合式体育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运动损伤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运动损伤学开课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三方面提出该课开设的必要性,旨在通过该课的学习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指导能力,降低运动损伤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体育经济的视角,对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农村体育发展的形式、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应遵循的原则、怎样正确评价农村群众体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高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在高校体育中树立这种观念无疑会对高校体育的科学定位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思想,乃是今后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