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本中(实验20—2(3)〕介绍氨的加合反应(浓氨水与浓盐酸的反应),是将盛有少量浓盐酸的集气瓶倒放在盛浓NH_3·H_2O的集气瓶上,由于这种方法极不方便,易将集气瓶打碎,且反应前需用玻片盖住集气瓶以防止浓NH_3·H_2O和浓HCl的  相似文献   

2.
一、"经典"习题及答案1.习题出处1将一只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适量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多次的原因。(3)自己在家中用食用醋代替盐酸试一试(先放鸡蛋后倒醋),观察实验现象,并与鸡蛋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比较。  相似文献   

3.
1 实验用品 集气瓶、去底具支试管、鼓风球、玻璃导管、乳胶管、浓盐酸、浓氨水。2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见附图。3 实验操作 1.按装置图把仪器安装好,并检验气密性。 2.在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适量浓氨水和浓盐酸。  相似文献   

4.
关于氨与氯化氢反应的演示实验好多教材介绍的方法是:分别用浓盐酸和浓氨水湿润两个集气瓶的内壁,迅速把它们口对口地叠置起来,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5.
彭凯旋 《湖南教育》2002,(16):54-54
在解释一些知识点的原因时,教师力求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引申拓宽,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如学习第五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二氧化碳常用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起反应制得。课堂上,教师可只强调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并提问:“能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代替稀盐酸呢?”留待学生思考。当教到第八章《几种常见的酸》时,再引导学生讨论,解释制取二氧化碳之所以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样制二氧化碳气体会带有大量氯化氢杂质,而且对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题目 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用铝片分别跟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发现铝片跟稀盐酸反应时现象非常明显,而跟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即不产生气泡),这与课本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产生氢气”不一致,什么原因?是试剂出了问题?为找出原因,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的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  相似文献   

7.
1.鸡蛋在盐酸中的沉浮实验:表演时用一只100ml量杯盛100ml(浓度约1%)的稀盐酸,将生鸡蛋放入盐酸中即可。表演时,随着蛋的浮沉口喊手示意“升起来,潜下去。”观众还会以为是你在指挥它下沉、上浮呢,这是因为鸡蛋比稀盐酸重,刚开始便下沉;随着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_3)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_2紧附在鸡蛋壳上,产生浮力,促使蛋上升;上升至液面,有的CO_2扩散到空间去了,蛋受浮力减小,蛋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沉到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1 问题在一次学生实验中 ,学生用铝片分别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发现铝片和稀盐酸反应现象非常明显 ,而和稀硫酸却几乎不反应。这和教材上的内容“铝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起反应生成氢气”(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P .2 2 )不一致 !为了寻找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重新用分析纯浓盐酸和浓硫酸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然后加入大小为 0 .1× 1 0× 2 5mm、纯度≥ 99.5 %的铝片验证是否确实存在上述现象 ,实验结果如下 :稀盐酸、稀硫酸与铝片反应现象对照酸 /分钟反应进程 1 2 5 1 5 2 03mol/LHCl 少量气泡较多气泡大量气泡反应剧烈铝片…  相似文献   

10.
(一)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而碳酸钙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当鸡蛋放到稀盐酸溶液中,鸡蛋壳上慢慢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增大了浮力。当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  相似文献   

11.
1研习教材重、难点 1)氨气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a.氨水显碱性. NH3+H2O→←NH3·H2O→←NH+4+OH^-. b.氨与酸反应.将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盐酸的2根玻璃棒靠近,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烟。  相似文献   

12.
a.铁和酸的反应。按照课本[实验6-2]进行铁和稀盐酸及稀硫酸的反应,由于用的是铁钉,在操作时如果不慎,容易将试管底戳破,看不到试管中液体的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在进行该实验时,可以直接用铁粉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这样既可以让同学们看到铁粉是黑色的,还能在实验结束后看到溶液呈明显的浅绿色,在试管底部会出现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晶体或氯化亚铁晶体,现象很明显。 b.灭火器原理实验。按照课本[实验5-9]进行灭火器原理实验,在将吸滤瓶倒转过来时,容易使小试管倒置,使得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不能充分反应,建议在实…  相似文献   

13.
使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在同一个集气瓶里充分混合发生反应,做到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又不使有毒的硫化氢和二氧化流从集气瓶中选出污染课堂而影响师生身心健康,根据这一要求,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现简介如下:一.第一实验方案:1.装置示意图:2.操作及现象:装置检验气密性后,装好药品试剂,将制气装置中反应产生的HZS和502分别通人集气瓶中(注意控制产气速度),不久便可看到集气瓶内壁上有黄色的粉末一硫生成.二.第二实验方案:1.装置说明:染气瓶及烧坏部分的装置同第一实验,H。S和SO。的进…  相似文献   

14.
A为500毫升烧杯,内装氢氧化钠溶液。 B、C、D、E为250毫升集气瓶;B中装满饱和食盐水(以下简称“盐水”);F为500毫升锥形瓶。 ①、②、③、④、⑤、⑥为水止夹(实验开始时,除②关闭外,其余均打开)。 a为小试管。 3、4、5接放空管(盐水流进集气瓶中时,空气由此管排出)。 二、操作步骤: 1.向烧瓶中放入足量高锰酸钾,按图上装置塞好瓶塞,检验气密性后,由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盐酸进入小试管a,并溢流出与高锰酸钾反应,产生氯气。由于②关闭,①开启,故烧瓶  相似文献   

15.
微型实验一组山东济宁市实验中学(272123)张振新一,微型喷烟枪用手挤捏胶头,使T型管内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放出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混合反应喷出白烟·反应原理:*仇十*Q=**。QM·NaHCO。、Na。CO。跟盐酸的反应速度B、C两青霉素瓶中分...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有多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考虑实验效果,还要注意经济效益,当然更不能污染环境。在实践中,我们采用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效果比书上介绍的要好,漂白粉便宜易买,反应残渣氯化钙可作为干燥剂或某些方面施工用的快速凝固剂。a.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如下:Ca(ClO)2+HCl浓=CaCl2+2H2O+Cl2↑b.实验材料。药品:漂白粉、浓盐酸、2%氢氧化钠。仪器:具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橡皮管、导管、止水夹、集气瓶、烧杯、塞子、气球、二连球、三通管。c.实验步骤。①按图1组装仪器,并检验气密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大茶杯中,放入约半杯清水。把一个没有破损的、体积较小的新鲜鸡蛋放入杯中,这时鸡蛋静静地躺在杯底。然后往茶杯里加入约10毫升的浓盐酸(加入的浓盐酸量大约是清水体积的1/20,如果用稀盐  相似文献   

18.
1.实例导入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人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碳酸钙”一节时,这样导人新课:“咱们同学人人都看到过鸡蛋,也吃过鸡蛋,请问,你是否知道鸡蛋壳里含有什么成分?”进而很自然转入教材,使学生情感亲切,课堂气氛活跃,“碳酸钙”会迅速而牢固地进入学生的脑海。2.演示导入根据教材内容,增加适当的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分子”一节时,可按这样导人: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氨水的气味?”回答是“知道”。然后将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满水,另一个倒入少量浓氨水放…  相似文献   

19.
氨与酸演示实验的改进甘肃省徽县一中王俊英高一化学第六章《氨和酸》第三节氨的化学性质中氨和酸的反应中讲到,拿一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另一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使两棒接近,就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白烟是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化合...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经常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异常现象,常见的实验异常现象大致分为五类。①复杂的反应机理: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现几乎每次实验的产率都大于100%;铝片与1:1的盐酸反应时,会产生黑色沉淀……②药剂的质量、用量和纯度,溶液的浓度:如镁条与硝酸反应一般得不到氢气,而镁条与0.4mol/L的稀硝酸反应竟然收集到氢气;铝条与稀氯化铜溶液反应,可看到紫红色沉淀和气泡,而铝条与浓氯化铜溶液反应剧烈,除得到紫红色沉淀、气泡外,还能生成茶褐色溶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