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爱平 《广西教育》2012,(13):56+58-56,58
教师应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作为教学理念。笔者在一次送教下校的《清平乐村居》教学案例中,就是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的一次尝试。一、解读好每一个课题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特殊的诗歌《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课文。回顾上课的前前后后,笔者有两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精心备课:课前,不仅对这首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词的语言形式、情感内容、文字意蕴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对教程的推进、板块的组成、环节间的衔接、教学媒体的辅助、学生反应的预期以及教学语言运用都进行周密的考虑,且几度调整、修改;二是从容上课:在教学中,没有拘泥于预设,而是灵活“生成”,机智点拨,使学生情绪投入,思维活跃,发言富有新意。概括起来就是.在“有备”中实现“无拘”,让课堂呈现创造的精彩。  相似文献   

3.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制莲蓬。  相似文献   

4.
1.自主阅读,借助资料,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正确理解这首词的意思。2.反复诵读并借助想象,着力体会“醉”与“无赖”的情味。感受这首词内隐的情绪,引发与词人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5.
倪呜 《小学语文》2014,(3):36-37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初步理解,紧扣文字,展开想象。2.品评文字,拓展阅读,了解词人,体悟情感。3.循序渐进,练习诵读。[教学重难点] 活化文字,想象意境,练习诵读。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上)第26课。 【教学理念】诗词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从诗词的特点探究其教学,应强调美育在诗词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教学中应注重诵读欣赏和想象品悟,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诗歌的意象,诵读激活画面,  相似文献   

7.
1.尊重学生实际需求,充分调动、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做好“加、减法”。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给其合作的方法,使学生在具体合作实践中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8.
洪艳 《广西教育》2014,(13):66-67
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清平乐·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整首词画面感极强,词中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通过对农村朴素恬静、清新秀丽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的生动描摹,抒发了词人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喜爱之情。教学中,笔者采用"读一首词""赏一幅画""悟一份情"的教学法使词中优美的画面"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农村生活的意境美,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原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文献   

10.
余家友 《考试周刊》2013,(78):25-25
<正>在两宋词史上,辛弃疾是写乡村词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词人。他摆脱了当时乡间词以都市化为背景,满足士大夫审美趣味和市民消遣需求的这一潮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乡村词的顶峰。究其原因:第一,在1182年辛弃疾43岁那年之后的整整20年中,他一直生活在江西上饶、铅山农村。他热爱乡间自然风景,熟悉乡村生活情态,体悟农民喜怒哀乐,甚至自号"稼轩居士"。第二,辛弃疾终身心怀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湖南教育》2013,(8):28-29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词的韵味。背诵课文。2.通过借助注释、抓关键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大意,想象情境,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3.通过比较阅读,初步学习文学作品的比较方法。4.在诵读经典、拓展阅读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13.
姚宏 《考试周刊》2015,(18):40-41
本文从醉里吴音相媚好、最喜小儿无赖两句入手分析明诗意教学的难点,从词中体现的景美和人美,以及喜与醉的理解入手分析悟诗情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师:你们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似文献   

15.
16.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6课。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了解词的基本特点。三、教学重点通过读词、赏词、想象,感悟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笔下的一首词,这首词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易懂,内容结构层次清楚.我围绕读正确、读熟这一主线将"初读感知—精读品悟—赏读体验"丝丝相扣,有机整合,力求教学目标简单明了,教学环节简单清爽.为了让学生每一分钟都有收获,在学生朗读、理解、感悟、想象、表达的每一个过程,我都力求实实在在.只有一节课时...  相似文献   

19.
<清平乐·村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课文.回顾上课的前前后后,笔者有两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一是精心备课:课前,不仅对这首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词的语言形式、情感内容、文字意蕴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更对教程的推进、板块的组成、环节间的衔接、教学媒体的辅助、学生反应的预期以及教学语言运用都进行周密的考虑,且几度调整、修改;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学生通过品味咀“嚼无赖“”、醉”等词语,深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生借助朗读、析词、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剖题切入,培植阅读心境1.师导语: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诗词国度”。从小到大我们学了许多诗词,从这些优秀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感悟到人物的志趣情操。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诗词的殿堂,去感受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2.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时,边板书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