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建国 《新闻实践》2012,(12):14-14
得奖或不得奖,首先得感谢我所供职的钱江晚报。感谢什么?领导的胆气!现在想来,其观点仍有点大胆,“上面”要尽快通车,钱江晚报却说:生命第一,抢修第二。这不是胆气是什么?老实讲,此文写就后,我是做好被“毙”的准备的。所以,感谢领导的胆气,绝非矫情。  相似文献   

2.
李兵 《新闻爱好者》2011,(17):67-68
经常写评论的人大都有一个感觉,就内容而言,相较于时事评论、文艺评论、思想评论等,经济评论要写得春风化雨、文采飞扬,确实不太容易。经济评论难写,难在专业性比较强,难在将枯燥的经济数据、生僻的经济术语,化为鲜活、通俗的通用语言;难在将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  相似文献   

5.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常把新闻报道的形式划分为三大类:消息、通讯和评论。消息,以传播信息为主;通讯,着重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评论,则主要是深化新闻主题,突出政治性和思想性。这可以说是共识。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我们看到这样一种新变化:受众对于新闻评论文章的阅读,已不仅仅满足于接受思想教育或者得到某些理性的启迪,他们从中也需要获取一定量的新鲜的信息,尽管这种对言论所蕴含的信息量的需求并没有对消息和通讯那样大。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写言论同写新闻报道不同,不一定要进行正规采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只要思想敏捷,会讲道理,坐在屋里也能写出来”。根据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9,(11):7-7
刘华在2009年第9期《新闻爱好者》中撰文说,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希望文章能有贴近的内容或者贴近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闻评论在不能忽视评论指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讲究贴近性。  相似文献   

9.
读者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希望文章能有贴近的内容或者贴近的语言表达方式,新闻评论在不能忽视评论指导性作用的同时,也要讲究贴近性。讲究贴近性是办好报纸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新闻评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04,(12):31-31
《办报参考》2004年第15期发表于洋的文章《评论监督“三要”》。文章说,与其他种类的舆论监督相比,评论监督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笔者提出评论监督应注意“三要”。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评论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本文从构建贴近民众的话语体系、捕捉生活细节、深入基层一线、运用网络平台多形式表达等方面就如何在网络评论中讲好故事,提升网络评论引导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有的同志说:写新闻通讯,需要深入采访,留心生活。写杂文和言论性文章完全凭“灵感”、靠“功夫”,无须采访和留心生活,可以从报纸上找题目,在书本里抠材料。实践告诉我,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回顾我近几年写言论的甘与苦,有这样一条肤浅的体会:生活是我们写好言论的源泉,只有留心现实生活,才能把言论写好,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4.
《解放日报》今年推出新专栏《经济时评》,颇受人注意。解放日报评论员凌河围绕这个专栏谈了三点看法: 一,市场经济给真正的经济评论提出了崭新的必要性。如果说新闻是信息,评论则是处理了的信息。计划经济下,也有“经济的评论”,也阐发政府的经济控  相似文献   

15.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是创造者的精神。在新闻人的字典里没有等一下的位置,一切成绩和成就需要时刻准备着的人们争先而上;在信息骤增、碎片无限的时代,谁富有比别人更多可用的知识,谁提出比他人更深邃独到的见解,后来者的言说可能更有与人耳目一新的感悟。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字样:本报记者几时几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新闻报道。那么,什么是第一时间呢?它应该包括这样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不为人知的时刻。在这一时刻,新闻记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文字、声音、图像  相似文献   

16.
新华日报《新华论坛》的《“对策”也可当镜子》,是一篇内容深刻的好文章。这篇稿件辩证地分析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不正之风,认为“对策”既是一种不正之风,要坚决反对;同时,又提出“对策”也可以当作镜子,从中找出政策上的弱点,及时加以补救和完善。去年夏季,各地报刊陆续发表文章,批评“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股歪风,这是非常必要的。但  相似文献   

17.
8月15日,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河北日报》在一版推出了长达4000字的编辑部文章《在历史的星空下——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献给英雄的燕赵儿女》。这篇文章刊发后,得到了普遍的好评。文章虽然很长,但可读性、思想性相当强,很“好看”。  相似文献   

18.
规模效应本属经济学概念,应用于新闻领域,是指新闻媒体围绕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多篇次、连续性的报道,从而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形成阶段性的舆论热点,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达到促使问题解决或引导受众行为的效果。就电视宣传而言,一般认为新闻节目具有篇幅短小时效性强的特点,搞跟踪报道较为容易操作。而实际上新闻评论性节目尽管不如新闻节目那样灵活,但由于其具有篇幅长、内容丰富、承载量大、思辩性强的特点,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搞跟踪报道,进行系列评述,更易产生规模效应,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一、规模效应使电视新闻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