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弹性碰撞模型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2007年各地高考题中共有5道涉及弹性碰撞模型的题目,其基本题型如下:  相似文献   

2.
"碰撞"模型是高中力学综合应用的典型模型,一般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立解题,解题过程烦琐,运算复杂,特别是"弹性碰撞"的碰后速度表达式复杂难记,模型的学习难度很大.若是从对称性角度对碰撞过程进行一定的理想化处理,可以将"弹性碰撞"模型大大简化,极大地降低学习难度.  相似文献   

3.
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仅持续一个极为短暂的时间,而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碰撞.由于碰撞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当满足"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外力"的条件时,不管系统是否受到外力,一般都满足动量守恒."碰撞"问题在高中阶段的要求仅限于一维正碰:即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问题所依循的基本定律是系统动量守恒定律,然后再根据碰撞的具体类型有选择性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形变是指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  相似文献   

4.
1引言碰撞现象是物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本现象,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碰撞过程中包含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而不同的恢复程度和不同的能量转换相联系、和不同数量的守恒量相对应.因而人们根据不同的恢复程度将碰撞分为下列不同类型:弹性碰撞(形变完全恢复,动量、动能皆守恒)、部分弹性碰撞(形变部分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分开)、完全非弹性碰撞(形变完全不恢复,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能够将各种不同类型的碰撞的形变过程及对应的守恒定律同时演示出来,对于学生清晰理解碰撞过程的本质和规…  相似文献   

5.
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B,其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别为υ1、υ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υ′1、υ′2,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6.
在弹性碰撞中,如果质量为m1的A球以初速度v0向质量为m2静止的B球运动而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7.
正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其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守恒指整个过程任意时刻守恒,定律适用于宏观和微观,高速和低速.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类型.一、弹性碰撞模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两个物体相互作用过程类似碰撞,也类似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例1质量为M的楔形物块上有圆  相似文献   

8.
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弹性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ν1。和ν2,其中ν1≠0,ν2=0。若两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根据机械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导出两球碰撞后的速度ν'1和ν’2。的大小分别是: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现阶段,动量守恒定律划入必考的范围, 动量学习的关键在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是其应用的典 型题型。高中阶段仅要求研究一维弹性碰撞,一维弹性碰撞过 程中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由此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解一维 碰撞问题关键在于方程组的求解。由于一维弹性碰撞方程组 的解法较为复杂,本文提出两种方法参考,以便更好帮助学生 对方程组的解法理解并记忆。  相似文献   

10.
在理想情况下,物体碰撞后,形变能够完全恢复,不发热、不发声,没有机械能损失,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又称完全弹性碰撞。生活中,硬质木球或钢球发生碰撞时,动能的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通常也将它们的碰撞看成弹性碰撞。微观粒子碰撞时没有能量损失,也是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即:  相似文献   

11.
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弹性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其中v1≠0,v2=0.若两球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根据机械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可导出两球碰撞后的速度v'1和v'2的大小分别是:  相似文献   

12.
刘文剑 《考试周刊》2012,(39):147-147
物体间的碰撞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弹性碰撞球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现将该实验的实验装置及其原理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动量守恒定律在高考中是很重要的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考考题,笔者认为题目考查的重点大都落在典型的“模型”问题上,其中“碰撞”模型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而弹性碰撞问题及其变形是中学物理中常见问题,弹性碰撞模型能与很多知识点综合,联系广泛,题目背景易推陈出新,掌握这一模型,举一反三,可轻松解决这一类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司德平 《物理教师》2010,31(2):32-33
在如图1所示的牛顿摆实验中,当小球A以某一速度弹性碰撞质量相等的静止小球B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两球交换速度,即碰后小球A静止,小球B以小球A碰前的速度向前运动.两球在弹性碰撞的过程中,不仅动量和能量发生了转移,而且动量和能量守恒.  相似文献   

15.
1.结论推导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物体A、B,其质量分别为m1、m2,它们沿同一直线运动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前A、B的速度分别为v10、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v2.由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弹性碰撞的问题,对于弹性碰撞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它在解题中有比较重要的应用。下面我们先导出结论,然后举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目的创新 例1 碰撞的恢复系统的定义为e= |v2-v1|/|v20-v10|,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质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涉及碰撞、爆炸、击打、反冲等物理问题中,因为作用时间极短,常常需要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类基本问题中,改变条件及物理情境,构建“脚手架”,层层深入,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动量守恒定律,深刻领会并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解决碰撞类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云义 《师道》2010,(5):26-27
在学习了碰撞、动量守恒定律。了解了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普遍疑问,我组织了关于机械能与动量综合应用的习题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全国理综卷Ⅰ的物理第24题以两球碰撞为载体考查了考生对弹性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等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