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简介] 塞万提斯1547年10月出身于西班牙一个破落贵族的家庭,父亲是个穷医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塞万提斯只上过中学,但他非常喜欢读书,有时在街上见到烂字纸也要拾起来读个明白。 青年时期的塞万提斯是个爱祖国、爱自由的热血青年。1571年,土耳其舰队入侵地中海地区,西班牙与威尼斯共和国组成联合舰队进行抵抗,塞万提斯毅然参加战斗,并屡立战功。在历  相似文献   

2.
诠释了堂吉诃德的艺术形象,指出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同集于堂吉诃德身上,每一种审美效果的产生都须靠对方存在作为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作者简介: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只上过中学。1569年作为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82年前后开始创作。他做过收税员,并因得罪教会数度被诬入狱。这一时期的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影响着他的创作。其最伟大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的阅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首先与其对人文学科的重视、关注程度和对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其次才是他们如何将所掌握的人文知识化为自己的精神品格,融入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去,并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体现为一种人文的精神。前者是心灵的认识阶段,后者是心灵的内化阶段。只有经过这两个阶段,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才是可能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是第一的,因为在人文学科的宝库中积累了人类的优秀文化,能够为人们提供思想的智慧、人生的感悟、历史的启迪、审美的愉悦……,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就必须要学习掌握人文知识才行。因此,应重视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掌握,尤其要重视他们对文学经典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历来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而在文学教育的体系中,经典无疑占据很大的比重,是文学教育长期赖以支撑的构件。它的价值和意义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的传承。朱自清先生曾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在经典的学习上,他甚至说对学生“必须加以强制学习的训练”。当代语文教育学者王荣生从教材角度把经典归为“定篇”,说定篇的学习“不俯就任何学生,不管他们生活处境如何、阅读情趣如何”,“每个学生都应该按同样的要求去学习、掌握它”。可以说每个有责任感、有长远意识的教育者,都深知经典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当我们真正地去思考教育领域的现实时,上述的期待更是加剧了这种对经典被漠视后的忧虑。学生不爱经典作品,所读所爱的却是与经典取向背道而驰的大众文化(作品)。这不能不让我们好好地反思其中的深层原因。本文拟从几个维度来反思这一问题,试图理清经典与大众文化的某些内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他满怀幻想,单枪匹马勇闯天涯,尽管结局很悲摧;他一身正气,纾困救危,扶弱锄强,尽管往往事与愿违。他叫堂吉诃德,一个怀着"骑士梦"的破落乡绅,一个给人带来笑声和泪水的末路英雄!【作家风采】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年轻时参加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战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与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文学经典已经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淡化。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家庭没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大学生自身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经的每个时代都依靠着为之振奋的精神而生生不息,显然现下文学经典何以成为问题正遭受着人们的理性质疑,思考并回答这样的问题是颇有裨益的。可以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重新了解文学经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优秀文化的积淀对儿童未来的学习影响深远。儿童甚至是幼儿期,他们的记忆力、理解力是惊人的,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在儿童时期适时地给他们播种下文学的种子,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是做人影响都是巨大的。一、以教材为点,辐射学生阅读面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0.
《宠儿》——一部美国黑人的文学经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堪称是托妮·莫里森所著的一部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意识,莫里森的文学思想无论其经典的文化个性还是独特的艺术性都不失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将文学经典置于思想史的场域中考察,或利用思想史的角度理解文学经典,不同于运用单一理论方法讨论文学文本的阐释策略。思想史语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1)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念,如何凸显在我们现在的精神生活中;2)我们思考这些价值观念的基本方式;3)反思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人们对文学经典所作出的一系列选择。从思想史视野切入文学经典阐释,便于:1)揭示经典产生及传播过程中的精神价值,2)反思文学史上某些作品的"被经典化"问题及其意识形态功能,3)对照现有文学经典史,找寻文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4)感知文学交流进程中那些思想史文本的独到价值。一句话,文学文本只有在思想史语境中才能更好地确认其价值与意义。拓展经典阐释的学术思想空间,以思想史语境式的解读与分析,得出有益于当下社会及人生的启示价值,才能称得上是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生正在远离文学经典,其原因主要来自现代生活。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挤压闲暇时光、闲暇心情,现代技术、文化商品,蚕食着人们的激情和想象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自己的主观世界,利用现代技术和现代文艺对文学经典作现代转化,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走近经典。  相似文献   

13.
文学经典阅读在当代大学生中备受冷落,人文素质教育日渐萎顿。当前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强化经典意识,首先要明确文学经典的意义与价值,重建大学生经典阅读的兴趣;其次应该改变教育理念,知识与素质并重;学校可以采取具体的措施重建文学经典阅读,如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将文学经典阅读加以制度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建设经典阅读书目,回归原典,强调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4.
《宠儿》堪称是托妮·莫里森所著的一部在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作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意识,莫里森的文学思想无论其经典的文化个性还是独特的艺术性都不失为美国文学传统的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阅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一个人而言,其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可以改变他的生活;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整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尤其是受发达科技的影响,加之应试教育的压力以及社会上物质化、娱乐化、功利化现象严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阅读已经产生形式变异甚至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陈乐华 《现代语文》2007,(12):123-124
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人的精神世界的构筑在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下一代的教育目标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作为每个时代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是造就下一代人优秀的精神品质的理想的文本选择。本文主要从人性的启蒙、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等方面来论述文学经典对青少年精神成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晓昀 《考试周刊》2014,(40):17-17
中国经典文学博大精深,取材宽广,意义深刻多样,是进行幼儿阅读的宝藏。但是经典文学存在语言艰涩、意义内隐等困难,幼儿教师需要认真思考,有选择性地加以改编才能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图跳出"经典性"和"经典化"的研究模式,以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化为考察范围,对我国二十年来的文学经典论争进行回顾评析,继而尝试对未来经典研究做出抛砖引玉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文学终结论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以解构经典浪潮为表征的文学传统消亡;二是以图像艺术兴盛为表征的文学艺术生命力枯竭。文学不会终结,原因如下:第一,文学传统不会消亡,人们可以解构作为个体的某部经典作品,但无法解构文学经典汇聚而成的文明力量和文化秩序;第二,文学艺术的审美想象性不可能被图像艺术的“超真实”所取代;第三,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对于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加强经典教育、繁荣文学创作和营造良好的批评环境等方式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少儿图书馆员辅导中小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必要性.总结出阅读指导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对经典阅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