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声音的传播实验,要么使用抽气机,使瓶内气体变稀薄;要么使用烧瓶将水烧至沸腾,加盖冷却后使瓶内气体变稀薄;由气体逐渐变稀,传出的声音逐渐减小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在教学中进行的声音的传播实验,要么使用抽气机,使瓶内气体变稀薄;要么使用烧瓶将水烧至沸腾,加盖冷却后使瓶内气体变稀薄;由气体逐渐变稀,传出的声音逐渐减小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结论。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惊人效  相似文献   

3.
祝增标 《物理教师》2003,24(7):10-1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用空气做媒介的,在真空中不能传播,这个演示实验过去一直是用真空罩内放一个发声源,然后抽真空演示,但效果一直不理想,原因是声源在玻璃罩里,罩内有空气时,通过玻璃罩后传出的声音很小,抽真空后由于声源在罩内无法不接触罩体,故仍有一点声音传出,所以难以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上的声音靠介质传播实验设计合理、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如图1),但在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实验成功率较低,即悬挂的小球不弹起,或弹起现象不明显,或有时明显有时不明显.同时如果两个音叉放置在同一木桌上,当用槌敲击音叉时,即使悬挂的小球被弹起.学生常常提出疑问,认为小球弹起是由于木桌振动引起而不是声波传播的结果,因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教材中声音发生的实验不够明显,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不易成功。本人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得到满意的效果。1声音的发生的实验用一个具有弹性的白色乒乓球代替课本中的泡沫塑料球,实验效果更明显。2声音的传播的实验由于学生已获得了发声物体靠振动的概念,所以,不必...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中声音发生的实验不够明显,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不易成功.本人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得到满意的效果. 1 声音的发生的实验 用一个具有弹性的白色乒乓球代替课本中的泡沫塑料球,实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呢?教师仅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为此,可做一个简单实验。 1 实验器材 录音机、蜡烛、节奏强的录音带等。 2 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放在录音机喇叭附近,使火焰中心与喇叭中心等高,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蜡烛的火苗跟着音乐节奏跳动。录音机喇叭的振动,引起了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使火苗发生振动,说明声音是靠空气传递的。 (2)将点燃的3支蜡烛放在离喇叭同样远的地方,放录音磁带。这时可观察到3支蜡烛  相似文献   

8.
实验是学习深化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转变思想,改进现行的实验模式,提高实验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以“紧跟教材,更新自我,敢于创新,开好实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以实验这把“钥匙”,努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同时努力探索,反复实践,将一部分实验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三章“声现象”中做“声音靠介质传播”的空气传播实验时,教材中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实验(32页3-2图),实验时,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在教学中我曾多次尝试,如把泡沫塑料小  相似文献   

12.
刘正伦 《科学课》2008,(5):57-57
在研究"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的实验时,教科书通常是这样要求的: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能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演示“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 ,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时 ,教材提供的实验仪器有很多不足 :①用手摇抽气机抽气或两用气筒抽气 ,抽气费力 ,性能差 ,速度慢 ,空气是否抽完没有显示。②玻璃钟罩容器的密封用凡士林 ,密封效果不好 ,抽气越多 ,容器的内外压强差越大 ,凡士林密封被压破漏气 ,导致实验失败。只有重新用凡士林密封再抽气 ,重做实验 ,费力、费时。③实验仪器较大 ,不易搬动 ,可视度小。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我利用废旧冰箱的压缩机和罐头瓶、三通管 (装有气压表 )等材料 ,设计并自制了一套声音传播演示器。a .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1 罐头…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钟罩密封圈容易老化变形。很难做到让钟罩密封;钟罩空间大,抽气时间很长,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声音变化不大;闹钟或音乐片被密封后的音量太小.抽气机运行的噪声更大,会对闹钟的声音产生干扰:不能很直观地知道钟罩内的气体体积在发生变化。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5.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是否相同呢?对于这一点学生没有生活经验,教师仅凭语言也无法讲清楚,因此,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非常重要。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1.实验原型。学生以铝箔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线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对曾昭琼主编、华南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萃取”实验进行了改进,把用乙醚从水中萃取冰醋酸改为乙醚从水中萃取正丁酸。克服了原实验存在的萃取率低,一次萃取与三次萃取差别不大的缺点。萃取率明显提高:一次萃取的萃取率从53.6%提高到86.8%,三次萃取的萃取率从55.1%提高到95.8%。三次萃取的效率明显高于一次萃取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讲声音的共鸣时,一般都要做音叉共振的演示实验。可是,在讲台上做这个实验时,后面几排的学生往往不易听清。本人在教学中采用了电化教学手段,用无线话筒和调频收录机来扩音,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取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使支持这两个音叉的两个箱子口彼此相对,把无线话筒C放在B音叉的箱子口旁边,在较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一册第 176页中关于《音叉的共鸣》演示实验 ,书中说 :“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 ,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 ,打击音叉A的叉股 ,使它发声。过一会儿 ,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 ,使它停止发声 ,可以听到没有敲响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 ,改变音叉B的固有频率 ,重做上面的实验 ,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了”。在实验音叉共鸣时 ,声音太小 ,不能使全班同学听清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 ,我们利用光杠放大原理 ,进行了改进 ,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图所示 :A、B是音叉 …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176页中关于<音叉的共鸣>演示实验,书中说:"取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A和B,相隔不远并排放在桌上,打击音叉A的叉股,使它发声.过一会儿,用手按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停止发声,可以听到没有敲响的音叉B发出了声音.如果在音叉B的叉股上套上一个套管,改变音叉B的固有频率,重做上面的实验,就听不到音叉B发出的声音了".在实验音叉共鸣时,声音太小,不能使全班同学听清,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我们利用光杠放大原理,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初中《自然科学》课本上所列的一些课堂演示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现象不够明显,能见度低,说服力不强,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对一些课堂演示实验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