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胡里痕的凯瑟琳》是叶芝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爱尔兰民族戏剧运动的一座里程碑。本文通过对该剧文本和历史语境的分析,集中阐发了在这一政治文化意象中凝聚的爱尔兰民族精神悖论:作为爱尔兰母亲,她召唤民族之子献身于爱尔兰的解放事业;作为大母神,她又不断地煽动狭隘、事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暴力的群众政治。正是这一民族精神悖论,培育了叶芝对爱尔兰的矛盾情感,并影响他创造性的生命轨迹和个人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与爱尔兰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诗歌、散文和戏剧,而他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以简洁的口语、深刻的含义、诸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他的爱情诗.以领略他那博大的胸怀、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凄美而没有回报的爱和由此带来的复杂感受。  相似文献   

3.
叶芝在文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他在戏剧创作中将哲学理念灌注其中,逐渐走向极端,即戏剧成为哲学思想的图解。要深入理解叶芝后期剧作必须理解其哲学理念,结合其著作《幻象》才能更深地领悟到剧作所要表现的"自我与反自我的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也是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渴望创立纯粹的爱尔兰文学,让世界认识到爱尔兰的历史,并勾画出爱尔兰民族文化的轮廓。本文从诗歌《丽达与天鹅》创作的时代背景入手,通过挖掘叶芝诗歌中的爱尔兰情思来探寻诗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东升 《文教资料》2010,(20):27-29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对生命与艺术、肉体与灵魂关系的思考轨迹是他诗歌成就的折射,叶芝经过对神话与哲学的思考,对革命与鲜血的反思,最终将他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7.
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试图从古老的凯尔特文化中寻求爱尔兰性并重构爱尔兰身份。他和他的作品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叶芝对爱尔兰乡村和历史的理想化描述不同的是,乔伊斯竭力去揭示现代都柏林人的精神状态和爱尔兰的主要问题的真相。乔伊斯选择了一条沉寂、流放和狡猾的道路,也从一种文化卑劣感中获得了对爱尔兰身份的真实认识。  相似文献   

8.
作为曾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爱尔兰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不仅将英国戏剧从浮夸的浪漫主义文学中拯救了出来,而且对中国戏剧的改革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萧伯纳与百年中国戏剧的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萧伯纳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探索萧伯纳对百年来中国戏剧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贡献,证明他的"易卜生主义"其实一直都存在于中国戏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9.
爱尔兰诗人叶芝和他同时代的现代主义很多诗人们借助传统中的贵族主义精神克服时代精神的危机,叶芝诗歌中的贵族气也最为明显.贵族气很大方面是来自叶芝所属民族爱尔兰古老的贵族文化传统,这是目前学界所不大注意的.纵观叶芝的诗歌创作,如果将之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来看,他的贵族风格的诗和精神都有阶段性相应的变化.而且是一个逐渐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虽然有研究涉及叶芝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佛教和禅宗的关系,但是叶芝与儒家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清。叶芝的诗作《天青石雕》散发着浓郁的儒家气息,体现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本文从叶芝自传、文集、书信等入手,通过文本分析和历史还原,试图说明儒家思想为致力于爱尔兰民族复兴以及西方社会改良的叶芝提供了思路,至少将他的政治理想与艺术追求合而为一。在一定意义上,该诗消解了东方与西方、诗歌与艺术、文学与政治等的对立,实现了统一。同时,该诗与儒家的关系能够为阅读叶芝作品和诗学提供新的视角,为儒家思想提供西方视角下的新涵义。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艺术功利论者 ,他把戏剧当作一种思想启蒙和革命宣传的重要武器与工具 ,但他又谙熟戏剧艺术的自身特点与规律 ,因此 ,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反对动辄给艺术家和戏剧作品“戴帽子”、“打棍子”等简单粗暴的态度和做法 ;他站在马克思主义功利论的立场上 ,针对当时重思想、轻艺术的“左”的倾向 ,提出并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辩证统一的观点 ,从而丰富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 ;在广采博取中外文化的基础上 ,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 ,实现戏剧的民族化 ,是周恩来戏剧观念的又一重要特征 ,也是他一贯主张和毕生追求的艺术理想 ;此外 ,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卓拔的艺术鉴赏力 ,进一步升华了周恩来的戏剧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的渊源追溯、流变检讨与层面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戏剧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史前先祖初民为谋生图存与凶禽猛兽进行的顽强搏斗,经过漫长悠久的历史流变方始指舞台表演艺术,自明清以迄近代因主体社会地位不同又显现出倾向分明的悬殊差异。  相似文献   

13.
威廉·勃特勒·叶芝是爱尔兰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渗透着浓烈的爱尔兰情感和明显的爱尔兰因素,古爱尔兰的浪漫神话故事是叶芝诗歌萃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叶芝对爱尔兰神话故事的运用有利于帮助爱尔兰人民族集体记忆的恢复,爱尔兰历史的重建,以及爱尔兰民族身份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作为爱尔兰文学的代表人物,叶芝将以凯尔特传统为代表的爱尔兰文化充分注入到自己早期的诗歌作品中,形成了较为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本文试图对叶芝早期诗歌中所体现的凯尔特特性做出简要梳理与分析,并阐述其所带来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神秘主义思想是叶芝一生创作的重要来源。从早期对爱尔兰民间传说和神话的收集发展至晚期神秘体系的形成,叶芝构建了自己一整套神话体系。通过从后殖民角度出发,对叶芝神秘主义及其体系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对于理解诗人用神秘主义进行创作的方式和目的起到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叶芝诗歌中的神秘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叶芝诗歌的艺术精神有着鲜明的贵族主义倾向。叶芝试图最终到达贵族式的理想精神境地,这表现在陷于现代精神危机的诗人在拯救"自我"的过程中。在叶芝的诗歌精神中,爱尔兰古代文化中的贵族传统作为一种根性召唤,引发诗人获取更为开阔的世界性贵族文化视野的兴趣,使叶芝的诗歌显得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way drama works to bring a model of an arts curriculum into reality. He also shows how drama is valuable when discussed as a separate, autonomous subject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s opposed to one subsumed within English. He argues for a view of the arts and gives an example of a sequence of work in an English GCSE class based around Arthur Miller's play View from the Bridge. From this he draws out several strand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rama curriculum to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school, and to culture. He also emphasises the primacy of performance in drama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文本与视觉艺术在某些语境下可以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文本与视觉艺术产生了互相阐释互相呼应的可能性.这种打破学科界限综合研究的思路可以为探索文本或视觉艺术的更全面内涵取得新的向度和维度.爱尔兰最著名的威康·巴特勒·叶芝与杰克·巴特勒·叶芝兄弟的作品均不可忽视地涌动着这两者的融合和交汇.在文化诗学文学文本与非文学文本共鸣的观照下,关注威廉·叶芝诗作中的绘画因素,剖析杰克·叶芝绘画中的文学韵味,这样的阐释及相关结论无论是对叶芝兄弟的研究还是对文本与视觉艺术关系可行性的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