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凭借课文这个例子.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教师在课堂上要是能善于把握.有机设计片段训练.就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是以课文为范文,通过学习课文,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尽管方法多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学生懂得课文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等三个问题为目标,这样的方向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3.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3):33-34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教学本课要依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以学生为主体、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这一学习情境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2)“我”通过加利秘书长向全世界呼…  相似文献   

4.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5.
[教学创意 ]此课的教学创意是 :美文涵泳。按“说美感———读美文———悟美点———写佳作”的教学思路组织教学。首先 ,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要求把生活中观察感受到的某种美好的人、事、物说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然后让学生带着需求整体感知课文 ,把握课文内容及主旨 ,感受“白妞”令人叹为观止的演唱艺术。在此基础上 ,更进一步 ,重点指导学生揣摩领悟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声音之美生动形象地再现给读者的 ,让学生在反复的涵泳中 ,心有所获。最后 ,鼓励学生运用所悟之法进行练笔 ,在具体的写作实…  相似文献   

6.
现在语文教学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以文章内容为核心,教师做文章内容的阐释者、传播者,竭力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教学思路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智能为核心,老师的主要角色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者,把课文看做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例子或者“抓手”。我认为第二种思路更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下面是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课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第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第三段教学(渗透学法): 1.指名读课文,用“△”划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语,用“——”和“?”划出描写孩子和水手动作、神态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二、教学方法从论据反推论点三、教学步骤1 .查工具书 ,给“预习提示”中要求读准的 9个汉字注音 ;理解“预习提示”中要求理解的 9个词语的意思。布置散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2 .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1 )知识链接 :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 ,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 ;在第四册中 ,我们学过了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 ,文中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 ,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历史悠久”的特征。在《…  相似文献   

9.
创意说明:《背影》是散文中的经典名篇,构思精巧,选取了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父亲的“背影”这个独特的表现角度,以朴实的语言写出了文中父子之间的殷殷真情。那么究竟如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设计这篇传统课文的教学呢?该教学方案本着“加强整合、减化头绪、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文中集中具体描写“背影”的第六节文字为突破点,设计了三个相对独立而又有联系的教学板块——“读”、“议”、“写”,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例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例子是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虽然例子的含义丰富多样,但就语文学科而言.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入选教材的课文,就是教与学最好的范例,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教《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对如何用好例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设计特色]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采访课文中的人物”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一、营造情境,布置采访任务1.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必须说到以下两点:(1)“我”的爸爸是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一次…  相似文献   

12.
王如苹 《甘肃教育》2009,(12):40-40
一、仿效课文,激发写作兴趣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叶老这段话,精辟地道出了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的鲜花永远开放在儿童的手指尖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话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写的训练.既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的重要途径.又是各种语文能力的良好实践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将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写下来.或沿着文章的思路进行延伸、续写.或是借鉴文章的写法模仿创作等等.而不是将写贯穿于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总之,语文教学的任务最根本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在诸多语文能力之中,写作能力是第一位的。“读”“写”和“听”“说”中不可缺少的语文能力,其中“听”和“读”都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发挥,“说”和“写”则是自身能力的发挥。因此,语文教学抓好“读”和“写”是关键。实际上,读和写又是完全统  相似文献   

15.
教学实录:一、出示小闹钟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课题的,学生齐读。3.问:你怎么记“闹”字?怎么写的?学生练写。4.评一评学生的作业。反思:用实物导课直接了当,指导写“闹”这个范字并由学生评一评,突出一年级写字教学这一重点。二、读课文,学生字今天呀,小闹钟有个想法,他想找个朋友。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都找到了哪些朋友?那就赶快读课文吧!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并且多读几遍。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反思:在读课文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2.同桌合作…  相似文献   

16.
张海峰 《云南教育》2003,(16):37-38
设计理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学本课无须作烦琐的分析讲解,而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读”的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读”的活动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内蕴、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平凡的生活小事“给树苗浇水” ,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 ,本课教学 ,要把感悟人生哲理 ,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教法一一、感知浇水事实(一)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 ,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再读课文 ,感悟给树苗浇水的语句。1 画出给树苗浇水的句子。2 读读想想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用文中的词(“没有规律”)来表达。3 讨论 :“没有规律”具体体现在…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于1 941年著的《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该文主体以九则寓言故事为例 ,对寓言作“眉批”式的“翻案” ,或“反对” ,或“引申” ,揭露和批判了现代文明人的“文明”面目 ,语言机智隽永、含蓄风趣 ,把平凡的思想写出了新意 ,见解非常独到、深刻 ;文体也富有创意 ,融读后感、评论和创作于一体。这两点足见钱先生学者文人的智慧。该文的教学 ,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使其得到智性的满足。教学目的 :1 .了解钱钟书及其文学创作风格 ;2 .通读课文 ,领会首尾类比议论段大意 ,感受中心意思 ;3 .理解主体九则故事…  相似文献   

19.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教例1]苏教版五年级第九册课文《小镇的早晨》生:(课文快要学完了)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师:噢,什么问题,说说看。生:课文的第一段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段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恬静的”和“热闹的”不是互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