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发现所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记者个人的知识修养、思维习惯不同,新闻发现的具体方法也干变万化、形式各异。按照古人“文有法,无定法”的说法。新闻发现也是“有技法而无定法”的。好的方法常常使人或事半功倍,或柳暗花明,或豁然开朗。当然,做记者如果企图有新闻发现的“灵丹妙药”,把别人成功的发现方法当“模式”僵化地效仿是很不可取的.但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3.
耳朵的分工     
《中国新闻周刊》2004,(37):69-69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就像人的左右脑有分工一样,人的左右耳朵也有听觉分工:右耳能更好地处理语音,而左耳则擅长处理音调和音乐。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发现乃新闻之母有两层意思:发现,是事实转化为新闻的关键一步;新闻属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 何谓发现?发现即所见与众不同,见出人所未见,对生活的观察独具慧眼。对事物的体认独出机杼。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发现”是一种力量,记者的生命力其实就是发现力。优秀新闻作品大多始于记者的发现。 法西斯灭亡十多年后,作为纳粹德国设在波兰的一个大屠场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历史的陈迹,这里再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有的只是每天不断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  相似文献   

5.
一、身入心入发现“亮点” 要从寻常生活中寻找到不寻常的新闻,仅有身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到心人。就是说,只有人到心到,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情景,从中引发思考,才能发现寻常中的不寻常,平淡中的不平淡,也才能寻找到启动快门的新闻“亮点”。如面对持续高温,人们是怎样度过的。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深入到市区的街头巷尾去观察,接连几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新闻点  相似文献   

6.
佛教中有所谓“慧眼”、“法眼”,指的都是有这种能力的高僧,可以透视三界、看破机玄,从而把握真相、预知祸福。新闻记者要是有这种能力就好了,天下事尽人吾彀中,从此可以舒舒服服当个手眼通天的名记。可惜这样的能力不可能自然具备,只能靠自己在实践中去修炼而成。 都说新闻是发现的艺术,这话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所谓发现,并不是有个大金娃娃等在某处,如果你运气好,一锹挖下去就得了丰收。“发现”是一个主  相似文献   

7.
记者既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新生事物的发现者;新闻的本质在于发现,写作在其次。目前,新闻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但如何发现新闻?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比较权威的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在《中国记者》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的长篇文章,以及前不久出版的《记者的“发现力”》的专著。所以,笔者一度认为:如何发现新闻是个大题目,不是什么简要的公式可以概括了的。但是,看了《新华文摘》2002年第一期转自《发明与革新》杂志的一篇短文———《科学发现的公式》后,笔者的想法改变了。《科学发…  相似文献   

8.
秀娥  张翅  王珊 《出版参考》2005,(4):20-20
谁发现了美洲?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哥伦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从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历程、知识发现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并着重对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别对该研究领域的杰出研究人员如Swanson、Z.Chen、Gordon、Lindsay、Cort、Weeber、Padmini Srinivasan、Wren等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最后从情报学的学科建设、情报学的应用以及情报工作人员的角度探讨了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于同样的新闻事件,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主持人分析起来,语言表达言简意赅,很精彩,很有吸引力;而有些人的表达却言之无物,很平庸,甚至俗不可耐?其背后的主要因素是主持人发现能力上的差别.这些都需要职业化的发现能力.而这种发现能力必须建立在对新闻事件及背景的深入了解和对局势的正确把握上.这就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记者素质.能够从纷繁的细节中发现问题的主要方面,从而沿着正确的途径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真正对节目的内容编排了然于胸,做到言之有物、内容精练.  相似文献   

11.
干新闻这一行的,没有人不渴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新闻精品来,但哪些是好线索、好点子、好题目,从何发现呢?综观中外名记者们的成才道路,我们不难悟出: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缺少有价值的新闻,而是缺少发现重大新闻的能力。记者只有重视新闻发现、掌握发现途径、培养发现能力,方能成为一代名记者。 一、重视新闻发现 在新闻实践中,人们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同样当记者,有的人手头新闻线索源源不断,好作品不断问世,短时间就崭露头角于新闻界;而有的记者却身在宝山不识宝,吃了上顿没下顿,线索枯竭,在事业上…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平台构建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发现技术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获得有效的、新颖的、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和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它通过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及模式识别与评价等步骤来实现知识发现,其系统一般架构分数据源、数据挖掘器和用户界面三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用户界面模块、数据预处理模块、数据挖掘模块、知识模式表示和评价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模型,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系统平台构建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4.
试论编辑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凌 《现代传播》2006,4(4):82-85
作为出版文化信息传播的“望者”和“把关人”的编辑,在出版文化发展及职业实践中,自然也以“发现”作为出版文化创新的手段,而且编辑每天都在变动的文化信息中进行创造性劳动。怎样从纷繁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有出版价值(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选题、作品或有创造力的作者人才,把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奉献给受众,这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发现眼力,具有较深的文化洞察力。本文论述了编辑发现的概念、内涵,以及编辑发现在出版实践中的体现,对编辑发现问题作了一定意义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哥伦布1492年首先发现美洲,麦哲伦1519年起历时三年首次完成环球航行,大航海、大探险带来“地理大发现”,这些都是教科书中的历史常识。然而至2001年,《天下诸番识贡图》摹本的蓦然现身,揭示在1418年前中国人已经抵达美洲,并且完成了环球的航行。本书即由此图溯源,层层剥开中国人发现世界的谜团玄机。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说到底都是记者的一种发现,即客观事实的发现……记者的使命在于不断发现新事实。”(1)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管是对媒体,还是对记者来说,无论技术水平多高,无论交往多么神通广大,都不可能发现其中所有的新闻事实,何况新闻事实有大量是意料之外的事实,是“非常态”的事实。但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新生事物”(新闻事实从性质上说总是新生事物)孕育、萌芽、生长、成熟过程的基本规律,就能使“发现”本身成为一种自觉的、而非盲目的行为。 (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6,(31):24-25
8月4日,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在巴基斯坦逮捕了两名巴基斯坦裔英国籍恐怖嫌疑人巴方发现此两人与在阿富汗活动的基地组织人员有来往,通过审讯和侦查,发现恐怖分子有可能在英国策划大规模恐怖袭击。巴方随即将情报通报英、美情报部门。  相似文献   

18.
知识发现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针对数字图书馆特点 ,提出将知识发现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发现和信息提供的方案 ,并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具体的应用形式 ,对实现数字图书馆原型有很好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发现是人因失误分析及其纠正的起点,人因失误发现的重要途径是通过4个方面的比较实现:预计效果与实现结果;设备失效与自身的失误效果;计划行为与执行行为;意图与计划,从它们之间的失配,发现信息安全人因失误。论文提出一种网络信息安全人因失误纠正框架,主要从人因失误分析与确定、纠正计划及其实施三个方面展开。失误分析与确定是通过调查研究,对人因失误原因进行说明与辨识;通过构建纠正框架,期望及时发现并纠正人因失误,从而有效控制并相应减少人因失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发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韩惠琴  刘柏嵩 《情报学报》2001,20(3):323-330
本文针对数字图书馆特点 ,提出将知识发现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发现和信息提供的方案 ,并介绍和分析了几种具体的应用形式 ,对我们今后实现数字图书馆原型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