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老师的话对此有了更浅显、层次分明的诠释,他说:"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如低年级运用词语说话、写话,抓住常用句式、有特点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中高年级结合文本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什么?王尚文先生说:“就小学而言,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如何根据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阅读课上,抓住词、句、段、篇等细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里细品慢嚼,语言的本真韵味才会充分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5.
学习语文首先要突出它的学科性,既要得意,更要得言;要人文,更要语文。"言""意"兼得应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的目标追求:言意兼得,本本分分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言意兼得,实实在在投入朗读指导;言意兼得,清清楚楚明白学段目标。  相似文献   

6.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加强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突出强调多读书、多积累、多实践。指出"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笔者在长期语文教学,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借助阅读的"三课型"为例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三课归一、举三反一",得言课内,理解得法,运用得意,  相似文献   

7.
<正>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段要求、文本的特点,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目标;通过品读文本的语言,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巧妙设计读写结合点,实现读写迁移,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改10年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热闹非凡的景象。然而,透过表象看其本质,多数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得"意"而忘"言",就是重"言"而轻"意","意"与"言"严重脱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不高。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申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学习必须同时睁大两只眼睛,一只眼睛注视思想内容,一只眼睛聚焦语言形式,得意又得言。"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既要让学生"得言",又要让学生"得意"。"得言",即让学生学习运用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为文之妙;"得意",即让学生感悟文本之情理意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强调:  相似文献   

11.
沈荣 《教学与管理》2012,(17):50-51
所谓"三得",是指得意、得言、得法。"意",是指文本的言语内容。阅读教学中的"得意",笼统地说,是指读懂文本写了什么,也即理解词、句、段、篇的内容。把"得意"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本没有问题,因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施翼玲 《广西教育》2013,(25):40-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定义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崔峦提出,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人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然而,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忽视语言的学习运用,忽略学生的已有水平,缺少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侧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甚至是与语文学习无关的内容。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完成识字、学词、理解内容等任务,很多学生不曾习得阅读方法,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没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有幸欣赏了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江西省甘密老师的优秀课例《记金华的双龙洞》。甘老师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文序、清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迁移运用,得意、得言、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欣赏之余,笔者对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那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何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呢?  相似文献   

15.
正内容与形式的运动统一是万物存在、发展的本源动力,语文亦然。语文的"内容"与"形式"直指语文的"意"与"言"。2011年版"课标"明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诚然,语言的"运用"也就是"言"与"意"的运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往来于"言"与"意"的双向通道上,领略途中风景,体验语文"言""意"共存共生之妙,从而最终实现学习语文的高峰体验——"言"  相似文献   

16.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12册第6单元第19课。
  阅读教学的变革亟待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身。因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所以,教学时要从文本的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还要从领会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阐述内容、表达情感的而得言,追求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欣赏了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特等奖获得者、江西省甘密老师的优秀课例《记金华的双龙洞》.甘老师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文序、清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迁移运用,得意、得言、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欣赏之余,笔者对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现撷取几个片段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第二,这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语文课必须是通过语言的训练和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思想感情的体会是附着在语言学习上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言品读根植于文本,是基于“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理念。教师根据文本所呈现的内容,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抓住一些较为有效的训练点,通过灵活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有滋有味的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从而达到得意、得言、得法的效果,让语文学习更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1课。 教学理念《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描写形象,如果仅仅在理解课文内容、情节上下功夫显然是不行的。依据本文特点及语文教学当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己任的学科目标,本设计采取以语言带动内容的总体策略,强化语言形式与内容的感悟,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注重情境朗读、想象说写和情感体验,努力实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