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2期刊发了崔小凤老师的《小人学语文,快乐无穷尽》,其中《谁是另类》故事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要求从"蟒蛇、刺猬、蚂蚁、青蛙"这四个词语中画去一个不同类的词语,从而引发了崔老师的课堂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另类"学生的另类思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2014年第4期倪运萍老师对崔老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质疑与批评,倪老师指出崔老师在课堂上对"另类"学生的"另类"回答充满  相似文献   

2.
正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对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最根本的基础,不容忽视,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我在执教沪教版《大仓老师》时是这样进行词语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说说"若无其事"一词的意思。多数学生会用语素解词法解释——若:好像;无:没有;其:那个;事:事情。"若无其事"  相似文献   

3.
技法导航一、选好写作对象在选好写作对象这一方面,与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相比,要求更高一些。如《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我的另类老师》写的都是自己的老师,都通过了多件事表现了老师的特点。这是因为老师与自己朝夕相处,对老师比较熟悉,有许多可写的素材。二,选好典型事例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这"几件事"通常是"二三事"。如《我们的语文老师》一文。  相似文献   

4.
王崧舟老师在谈到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音乐老师、思想品德老师的区别时说:"语文老师的注意力应该更多、更自觉地分配到语言表达、语言形式上……"而语言表达、语言形式的"根基"是词语。任何一个具有语文意识的老师,都会以课文为基础在语境中开展词语教学,在课文中咬文嚼字,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把握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听杨卉老师执教《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笔者顿生感悟:一节恰好的课堂,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起舞",如此美好。杨老师课堂的"恰好"表现为诗意氤氲、思维激荡、生态盎然。一、诗意氤氲,让学生沉浸在美好中杨老师的课一直不散的是浓郁的语文味。文题是在学生的朗诵中揭示的,由此,于不觉间教师对学生开启了系列"启蒙":"篱笆""时辰"的词语教学中,原本"笆"第一声,"辰"第二声,但在词语中要念成轻声,学生这么一念,感觉带来了些  相似文献   

6.
词语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于永正老师的《小稻秧脱险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的词语教学读演结合,促进理解,妙趣横生,成为中年级阅读教学中词语理解与训练的典范.一、整组词语,“境”中理解初读阶段,于老师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然后,让他们把不懂的词语写在小黑板上.  相似文献   

7.
<正>"薄壳结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人类的"老师"》一文中的词语。在这个词语中,"薄"字的读音让四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争论了一番。因为"薄"是一个多音字,有"bó"和"báo"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8.
本真语文是指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和真正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文化传承,强调语文思维的训练,要体现工具性.目前我们语文教学,就缺少真正的内涵,不少教师总是感到稀里糊涂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又该如何诠释"本真"的内在含义呢? 一、抓住词语体现本真语文 特级教师潘文彬执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捕捉文中的"晨钟暮鼓、香客如流、名满天下、水深龙多、喧喧嚷嚷、高僧济济"六个词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效果甚好.第一步,让学生听写这六个词.在读词语时,潘老师强调每个词语只读一遍;校对订正后,引领学生从这六个词中感悟法门寺名气之大、能人之多,想成名在这里是很难的.第二步,借助"水深龙多"一词,从表面意义理解词语在文中所含的意蕴.第三步,教学临近尾声时,潘老师再次让学生读一读这六个词语,感悟玄奘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9.
笔者有幸观摩了国际华语小学语文优秀课展示,来自北京的王文丽老师的《风筝》一课深深地折服了我,让我切实体验到了语文教学的真谛:实实在在,简简单单!现采撷三个小片段与同仁赏析:片断一:词语教学实实在在,生动有效学生初读课文时向老师提出"憧憬"这个词,教师板书:憧憬。学生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10.
茆在兵 《广西教育》2013,(29):57-57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学会合作》为例,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读写结合,做到一举两得。一、在品味中学会词语运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表情达意。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词语的品味理解及恰当运用。笔者在教学《学会合作》时,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2.
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  相似文献   

13.
另类老师     
这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换了。新老师娃李,中等个子,相貌很平常,但听他教过的学生讲,这个李老师有点另类。相处一段时间后,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了他的另类。学《船长》这篇课文时,李老师要求我们用"曼"这个字组词。在沉默了十几秒钟后,一位同学举着字典说了"轻歌曼舞"这个词。  相似文献   

14.
我在听语文课时,多次发现,老师要求学生当堂查字典,学生中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是按要求在查字典,另一种则以翻阅《词语手册》在代替查字典。我略作过几次统计,有时后一种学生人数还多于前一种。(还有个别学生未带字典)学生用查《词语手册》代替查字典,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5.
崔峦老师是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的理事长,他曾参与1978年以来我国各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主编或编写了包括小学《语文》在内的教科书和教育图书多部(套),最近又出版了教育文集《求是·崇实·鼎新》。他的著述和讲学,受到广大语文教师在内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去年,崔老师受邀来南昌为我省新课改骨干教师培训班讲学。在此期间,崔老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记者:崔老师,我注意到,您这次讲学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强调了要“花更大力气改革阅读教学”。为什么呢?崔峦:是的。这是因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两位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讲读《罗盛教》一课时,对写罗盛教知道出事以后,“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的“跳”,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闻学生:“罗盛教是怎样把崔(王莹)救上来的?指出罗盛教救崔(王莹)的动词。”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词语依次作了板书: 跑、奔、脱、跳、摸……板书后老师又问:“这儿的‘跳’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罗盛教跳进水中去救崔(王莹)。  相似文献   

17.
赵政庆 《甘肃教育》2020,(3):114-114
曹文轩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艺术与高效课堂的同时,必须重视以下素养的提升。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小学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并把这种爱和满腔的报国热情贯穿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要将爱岗敬业的理念通过教书育人的具体行为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9.
崔峦老师长期担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人教版小语教科书主编,并参与制订了1978年以来的多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语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正如吴立岗教授所说:“老崔的语文教学思想,最可贵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诠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阅读崔老师的文集《求是&#183;崇实&#183;鼎新》,研究他的教育理念和语文教育思想,对总结近三十多年来语文教改所走过的历程,推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对构建和谐的语文教育,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 "另类",是《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作为"新词新义"收录的一个词语,意思是"另外的一类。指与众不同的、非常特殊的人或事物"。对于阅卷老师而言,他们并不希望看到考生通篇按模式、按套路行"八股文",或者背诵所谓的作文指导.依葫芦画瓢。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富有个性和创意的文章。但也有不少专家明确指出,另类作文不啻为"刀尖上的舞蹈",弄不好就会伤着自己。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另类作文这一独特的形式呢?一、另类,并不是不要形式与内容从形式上说,通常把高考中出现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惯用文体之外的剧本、诗歌、故事新编、实验报告等称为另类;从内容上说,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