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奥秘     
常言道:"立志容易,成事艰难。"年少心高才疏,谁没有过"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与豪迈?我是什么时候爱起文学的,已很难确切说出。有一点是无疑的,如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古今中外,哪个人会在他不爱的领域有突破和成就呢?我幼年颇爱听陕北书匠说书,冬天农闲时他们在土窑洞暖炕上一段子一段子地说古  相似文献   

2.
母爱虽然经常被谈论、歌颂,但我们所关注的,往往是爱的给予者,是她们如何辛苦、伟大、自我牺牲。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呢?他们是如何感受母爱的?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他们难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吗?在他们对母爱的寻求过程中,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是快乐还是委屈?是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天教了幼儿一首儿歌——《爱》,里面这样说:"袋鼠爱它宝乖乖,怎么爱?胸前缝个大口袋,整天抱着不离怀。老虎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用嘴叼着使劲摔,越摔它越长得快。青蛙爱它宝乖乖,怎么爱?生下扔掉再不睬,让它自己去成材。"对于这样一首儿歌,孩子们带着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天真地大笑起来。却引发了我的深思,孩子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他们的,溺爱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是怎么爱孩子的呢,经常对他们笑或是关爱他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父母皆祸害!"当孩子们喊出这样一句"离经叛道""颠覆人伦"的话时,孩子真的是将父母视之为"洪水猛兽"吗?都说"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为何家长们怎么就一不小心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祸害"了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双方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没有真正感受到彼此的爱,没有互相体谅各自的艰辛,从而走向了极端。我们常常听到子女们抱怨父母不理解,却很少见到孩子们理解父母用心、体恤父母辛苦。父母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甚至有难言之隐,我们做子女的为何不试着走近他们,体谅他们的感受呢?  相似文献   

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道出了天下游子的念母之情结。母爱是最伟大的,是天地间最为高尚的爱。而如何讲好《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师:古今中外,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而凄美的爱情悲剧,尤其容易动人心魄。我很喜欢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诗中有这样的两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我为什么引出这两句诗呢?自然是与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有关。请同学们诵读《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请读出你的情感,读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读完这首诗,是不是觉得这首诗很好理解?这首诗实际上没有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给它命个题目吧。(拟定的题目有"无题"、"离人"、"忧思"、"望乡"等,)出现了这么多的题  相似文献   

7.
我孩子很喜欢看书,小学三年级就把《西游记》读完了,课外的书、名著也读了不少,但是怎么语文成绩就不长进?不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吗?我孩子读的书也不少,作文水平怎么就"华"不起来呢?我家的孩子从小就不爱看书,上语文课就提不起精神来,写起作文更是头疼的要命!以上是家长最常在老师面前表达的"无奈",产生这些无奈的原因何在呢?在课改的新环境下如何改变着一种无奈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目标是如何界定的:"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不仅有"量"的要求,同时,也做出了较高的"质"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不  相似文献   

8.
母爱虽然经常被谈论、歌颂 ,但我们所关注的 ,往往是爱的给予者 ,是她们如何辛苦、伟大、自我牺牲。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孩子呢 ?他们是如何感受母爱的 ?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爱 ?他们难道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吗 ?在他们对母爱的寻求过程中 ,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是快乐还是委屈 ?是得到理解还是不被理解 ?从这个角度来看《哺乳期的女人》 ,我们会有新的发现。这篇小说的小主人公旺旺 ,看上去衣食无愁 ,虽然父母没有给他直接的照顾 ,但那似乎也是因为爱———为了给旺旺将来上大学、买房、成亲而在外地打工挣钱。他们按时给旺旺寄钱 ,这些钱甚…  相似文献   

9.
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说起"爱生"这个话题我还是觉得有些别扭.要说爱,班主任肯定是每个学生都爱,但是怎么爱的,爱的效果怎么样呢?孩子们接受我们的爱吗?"爱"又是什么呢?想起在一年春晚上红起来的一首歌《爱我你就抱抱我》,歌中唱到:"妈妈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不明白,爱是什么.爸爸总是对我说,爸爸妈妈最爱我.我却总是搞不懂,爱是什么."我想,大多数孩子可能真的不懂"爱"是什么,而歌中的"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才道出了孩子眼中的爱.低年级的班主任,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抱抱他们,夸夸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0.
一个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找到他的导师倾诉苦恼:“老师,单位里,我比别人能干,学历又高,领导却看我不顺眼,同事也冷眼瞧我,他们总是处处排挤我。人啊,怎么这么爱嫉妒?我被嫉妒害苦了。”导师把他带到身后贴着的大幅中国地图前,笑着问他:“泰山去过吧?”“去过,云海日出,可美了。”“黄山呢?”“徐霞客黄山归来不看岳,真想去看看!”“珠穆朗玛峰呢?”“哪敢想呀,难于上青天呢!”大学生如实回答,却不知导师说这话是何用意。导师意味深长地说:“泰山之高,你羡慕;黄山之高,你向往;而珠穆朗玛峰呢,你只有敬畏的份了。普通的人登还登不上去呢,有谁…  相似文献   

11.
寸草心     
《初中生》2011,(23):31-33
有位哲人曾说:给予永远比接受愉快。回首来路,你是否曾体验过给予的愉快呢?唐代诗人孟郊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恩之情,面对亲人、朋友、社会、自然的爱,你是否也曾捧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2012年第3期刊登了一个讨论专题:“学生总是感受不到老师的爱,怎么办?”陕西的何建老师提出: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一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是老师在“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究竟什么是“爱”?我们如何理解“爱”?  相似文献   

13.
<正>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调皮学生,如故意捣乱、打架、抽烟等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大多不爱学习并常常违反校纪校规。初次面对这些学生真是无从着手,不知该如何进行教育。仔细分析和总结这些学生的"问题",不难发现他们大都不是天生的调皮,而是需要关爱和关注的弱势群体。家庭教育的缺失,爱的缺失,平等的缺失使他们想通过违纪而得到外界对他的关注。常常思考如何管理教育好这些学生呢?如何让他们迷途知返呢?总结起来,无非  相似文献   

1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母亲节到来之际,你打算怎样给你的母亲过这个节日呢?你理解母亲吗?  相似文献   

15.
张建英 《生活教育》2014,(15):42-43
一项调查显示,40%的学生觉得老师不爱他们,但95%的老师却认为自己爱学生。这两组数据引发了一个热点问题:学生为何不领教师的情?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学生爱的不得法,以为出发点好就行了,没有注意教育方法,甚至简单粗暴,学生怎么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呢?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真爱,并"会爱"。  相似文献   

16.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两鬓开始变白,两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  相似文献   

17.
《先知》被世界读者称为纪伯伦的代表作,作者在其中用纯洁美丽诗一般的语言,叙述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爱的哲理,但在《先知》中"爱"的理念是什么?作者给"爱"赋予了怎样的特性?这值得探析。本文通过对纪伯伦《先知》(冰心翻译版)28篇问答中出现"爱"这个特性的地方进行归纳总结,联系纪伯伦的生平和创作《先知》时的社会大环境,理解《先知》中"爱"这个广泛而抽象的理念,有利于读者更进一步理解《先知》这一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18.
你希望父母都爱你,他们也希望你能够爱他们,此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究竟懂不懂得如何与父母相处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问题吧。  相似文献   

19.
张凯宣 《考试周刊》2013,(9):189-189
<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觉悟、学习成绩、班风如何,班主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抓好班级工作呢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做好班级工作,首先要爱学生。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怀他们。现在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感受能力,他们每个人心中都一架"天平",时刻对老师的爱心进行衡量。班主任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一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对学生的爱要做到心理相容,还要理解学生,理解也是一种师爱。那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爱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