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实录一、复习巩固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伯牙绝弦》这篇课文,再读读课文,用心感受一下它的节奏。(生自读课文)(师课件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这句能读好吗?(一生读)师:你读得很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子期死了,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师范读)理解了意  相似文献   

2.
<正>听了百家课堂中张宏老师《伯牙绝弦》一课,感触很深,是呀,"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被世人称作千古佳话。张老师的课设计独特,扎实有效,情意浓浓,让人回味无穷。【片段一】预习汇报识知音师:现在简单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所得。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它出自《列子》与《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3.
正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的渗透力也非同小可,文言文教学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艺术,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性情,给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使课堂充满勃勃生机,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艺术给语文课堂注入的生命力无与伦比、美伦美奂。一、借音乐导入,营造良好的氛围人处在欢乐的情境中能产生愉悦的情感,处在悲伤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悲伤的情感。在课前欣赏悦耳的音乐,就会让人心旷神怡、精神焕发,  相似文献   

4.
在理解古诗文字面意义的同时通过体味韵律美、领略意境美、体验情感美、领悟哲理美,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丰富的内涵,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二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言文作好过渡;  相似文献   

6.
陈珊 《江西教育》2012,(2):34-35
<正>阅读教学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常识。但真正能把这个"例子"用好,使学生进入文本之后又不囿于文本,最终实现心有所悟进而达到自我观照、自我提升的并不多见,而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  相似文献   

7.
2010年10月,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宁夏银川举行。代表浙江省参赛的罗才军老师以其独到贴切的文本解读,大气精巧的教学设计、扎实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一举获得特等奖。面对这堂融合了罗老师本人教学功底和浙江小语界顶级专家智囊团集体智慧的好课,笔者激赏之余,撰文赏析如下,并向同仁求教。  相似文献   

8.
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寓言小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本中蕴含的"知音"文化为故事本身平添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也使得不少老师愿意并深入探究将其转换成课堂的教学价值。翻阅《辞海》,对"知音"一词的解释为:相传春秋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  相似文献   

9.
《伯牙绝弦》这篇文章短小精练,字字珠玑。笔者在2010年福建省“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汇报活动中,聆听了厦门市前埔北区小学林睿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之后,不禁被她别样的教学设计所打动与折服。现撷取几个典型片断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听了百家课堂中张宏老师《伯牙绝弦》一课,感触很深,是呀,"高山流水不息,千古知音难觅",伯牙为失友人而悲痛绝弦,被世人称作千古佳话。张老师的课设计独特,扎实有效,情意浓浓,让人回味无穷。【片段一】预习汇报识知音师:现在简单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所得。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有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它出自《列子》与《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小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浓,文言文教学面临着挑战。笔者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品读、对话、练笔等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2.
胡应强 《贵州教育》2011,(23):37-38
案例背景 作为小学语文一线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往往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可能是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可能是一句平常的导入语;也可能是深入简出的拓展与延伸……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细小的点滴,都是我们教学案例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3.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伯牙子期,佳话流传。《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全文虽不足百字,但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在反复研读文本之后,我确定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体会“三美”:一是文言文的简洁、流畅,朗诵时的节奏之韵美:二是伯牙和子期被夸大到极致的友情之凄美;三是《高山流水》乐曲之幽美。  相似文献   

14.
黄鸽 《河北教育》2011,(9):15-16
罗才军老师对课文的解读深入独到,设计匠心独具,让学生和听课老师沉浸在“高山流水韵依依,千古难觅一知音”的境界里,犹如高山流水,曲韵悠长。  相似文献   

15.
一、拨弦吟诗遇伯牙 师:我这里有一首诗,谁来念?(出示) 摔破瑶琴风尾寒,  相似文献   

16.
项飞 《江西教育》2012,(2):35-36
<正>读写结合是以文本为载体,从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的"写"的训练,以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之目的。"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于永正语)好的读写结合,不仅要引  相似文献   

17.
有幸聆听了闰学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在他的课堂上,我仿佛听到了伯牙优美的琴声,看到了伯牙因钟子期的离去唱然长叹、悲切伤感的神情,也深深感受到知音难求的那种渴望、失落的心境……闫老师的课之所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仅是教师对文本挖掘得深入、透彻,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地融入文本之中,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学生,真正实现了学生、教师与文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沐浴。  相似文献   

18.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的《伯牙绝弦》,有两个浙江特级教师的经典课例让人称道,一为闫学所上,一为钱峰所上。从下面的教学实录不难看出,他们各自对文本都有独到的解读。闫学老师抓住"绝弦"组织教学,钱峰老师则抓住"高山流水"组织教学,各有侧重,各有理解,也各有精彩。  相似文献   

20.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也是“知音”一词的出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于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不多.由此确定“读为主线.以问促读.读中感悟”的教与学的方法。主要教学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