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文文史工具书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在这里只能介绍一个轮廓。分两个部分谈: 一、工具书的定义、分类和各类工具书的用途什么是工具书?简单地说,工具书就是供查阅用的书。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供人阅读的,象《中国通史》、《红楼梦》之类;一类是供有了疑难时查阅的,比如一部《辞海》,很少有人会认认真真把它从头读到底,只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才  相似文献   

2.
我国最早的年鉴,或者说我国最早编纂的现代性质的年鉴是哪一部?在众多的工具书指南和有关论文中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是1913年上海神州编译社出版的《世界年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介绍工具书的书是不少的,但较多的偏重在文史工具书一方面。因此,人们一提到工具书不免就想到我国传统的工具书,或者称为文史工具书,例如类书、政书等。这表明两个问题:1、工具书的范围和分类还不够确切;2、工具书的出版还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近一、二年来,有的大学开始设“外文工具书”课。其实,“外文工具书”并非工具书的一类,指的不过是外国出版的工具书,只是为了和我国的文史工具书相区别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图书馆变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提出21世纪图书馆进行变革的思路:①坚持理论创新与业务创新、发展创新并举;②从“能做什么”到“应该做什么”是图书馆变革的出发点;③要真正树立“读者为本”的思想原则,并确立人才是图书馆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  相似文献   

5.
档案工作,属于文字工作.在我们每天整理档案的时候,会发现一些问题.比如.录入学籍档案时,有些学生的名字很生僻;整理外事档案时,有的单词看不懂;有的领导题词是草体字看不懂写得是什么、有些档案内容很难明确区分属于哪个类……这时,就需要查阅工具书,看看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录入;看看这份写满了英文的外事档案是关于什么内容的;看看这些草字的原体字是什么;看看这份档案的中心内容是属于哪个类别的,从而准确地做好档案的整理分类工作.  相似文献   

6.
关于辞书结构的探讨,是辞书学现阶段研究需要“解释”的一个大问题。什么是辞书的结构?辞书的结构与辞书的功能有什么关系?辞书的结构到底应该怎样处理?本文试述管蠡之见。什么是辞书的结构什么是辞书的结构?要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必须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是辞书? 所谓辞书,一般指以字、词、词组等为收录单位的工具书,常包括字典、辞典和百科全书。大多数辞书都以条目为表现形式,汇集各种知识,按照某种次序加以编排,供  相似文献   

7.
教辅的江湖     
走进一个房间,询问一位老板:您这里有什么好书?他的回答可能让你吓一大跳:“您要什么书?我们都有!”长沙民营书市4月1号报到,教辅图书安排在长城宾馆。 4月2号上午,长城宾馆人声鼎沸,300多个房间,个个爆满;走道上有的人举着彩单,有的人拿着书目,有的人在张望和询问  相似文献   

8.
王铮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1):144-147
《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一书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紧贴学科发展趋势,在内容和体例上有诸多修订完善和革新之处,是值得向图书情报工作者和研究者推荐的工具书佳作。全书的编纂体现了“持经达变,经世致用”的特点,可为新环境下图书情报类工具书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类工具书的选题成为出版界关注的对象,工具书的比率在总书数中陡升。为什么?第一,在渴求知识的时代,它是开启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第二,它稳定性好,小像有的书种那么受时令的限制,容易形成长销的态势;第二,有些人认为可以靠“打快拳”出书。因此,又快又稳又有需求,何乐而不为呢?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一时间的“工具书热”让读者倒了胃口。自打有了xxx“辞书大王”的神话始,那贻笑大方的《语言大典》出笼之后,人们便思索,什么人具备编工具书的条件,什么人才能编好工具书? 编工具书历来被视作“智者小为”的…  相似文献   

10.
章兵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11):84-85
根据古代文献,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进行综合考证,指出“河图洛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殷墟甲骨文是现存最早的图书。  相似文献   

11.
一得录     
记者节谠言 杨子才 老友来访,问我:国家正式公布11月8日为记者节,你做报人40余年,有何感想?答以有忧有喜。又问忧什么喜什么?我说,忧的是新闻工作者荣宠有加,而有的人却职业道德滑坡;喜的是若以庆祝记者节为契机,大力进行党的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教育,将十分有利于我们增强新闻职业道德。我向友人陈述了四端: 其一,少数人职业道德滑坡,原因虽多,但根本之点在于理想、信念淡薄。有的人是抱着“世路多艰  相似文献   

12.
丙、诱导式。就是通过记者的诱导提问,启发对方畅开胸怀,把情况主动谈出来.诱导的方式很多,有的可通过讲某地发生的同类的事例;有的可绕一绕圈子,逐渐接近;有的可通过口吻、眼神、举动诱导对方.请看下面事例: 1965年,中国外交人员在巴西受到迫害,经过斗争,胜利归来。中国青年报记者访问了年龄最小的张宝生,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我是青年报的,你是共青团员,咱俩谈谈,你多大了?”张:“二十五岁了。”记者:“什么时候生日?”  相似文献   

13.
电视宣传中有一种引人思考的现象:同样内容的电视节目,有的生命力极强,重播多次人们还爱不释手(好的新闻节目虽不宜重播,但几年后拿出来重看,仍不失其欣赏价值),而有的节目则生命力极弱,宛如“隔日黄花”,出世后很快就枯萎。其中原因是什么? 生命力强的节目是用什么魔力吸引住了观众? 生命力弱的节目是什么催命剂促使它迅速失去生命价值? 从其中是否可以摸出一点电视宣传规律性的特质呢?  相似文献   

14.
同样是报纸版面,为何有的令人赏心悦目,有的平平淡淡,有的甚至面目可憎呢?这是版面的形式美在起作用。 那么,什么是版面的形式美?它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版面的外在形式必须能充分地体现出版面里各篇稿件的内容;第二,这种版面的外在形式同时还必须符合形式美的规律。二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有机地、和谐地统一就是版面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5.
认为网络舆情信息因其传播模式的网状化、传播内容的开放化、传播主体的隐匿化以及传播手段的个性化等显著特征,使得经典的传播效果理论受到了巨大冲击和挑战。尤其是“把关人”、“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与“使用和满足”等理论所强调的观点或假说,在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实践中,有的得到了印证和加强,而有的出现了背离和不适应。文章试图重新审视和构建新的理论体系,使之与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相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简明汉葡词典》于1999年底荣获国家优秀辞书二等奖。《简明汉葡词典》的得奖引起我们对双语词典的实用功能及编写特点的思考。在今天的图书市场上,大中小型双语工具书林林总总,但是,要觅到一本称心如意的双语工具书却不太容易。那么,什么样的工具书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双语词典的“工具”功能体现在什么地方?怎样保证工具书更好地发挥它的工具功能?这就是本文想谈论的议题。双语词典与一般的“工具书”一样,可以分为语文词典和知识词典两大类。不管哪一类词典,都有其特定的读者对象。词典编写者在确定选题…  相似文献   

17.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42-145
“互著”与“别裁”是我国古典文献著录中的两种辅助著录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长期以来,关于互著、别裁到底起源于何时的争论,一直没有止息。通过对《直斋书录解题》中采用的“互著”与“别裁”实例的举证,证明“互著”与“别裁”起源于南宋末年陈振孙编著的《直斋书录解题》,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元马端临撰的《文献通考·经籍考》或明高儒编制的《百川书志》。同时,《直斋书录解题》也是我国古代书目中最早同时采用“互著”与“别裁”方法的书目。  相似文献   

18.
陆华珍 《湖北档案》2001,(11):22-22
社会上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追求:有的追求名誉,有的追求地位,有的追求升官,有的追求金钱……工作在平淡、清贫、艰苦岗位上的仙桃市档案局的10位女干部追求的是什么?我曾经是她们的"班长",深知她们的处世为人之道.  相似文献   

19.
<正> 文献检索课出现在高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意味着我国已开始重视在高校培养将来能顺应“信息化”社会的一代新人的问题。然而,目前只能算是处于起步阶段的这门课,今后将沿着什么样的軌迹发展?是沿习过去“用戶教育”的格式从工具书出发讲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呢?还是作为一门正规课程来发展?很值得研究。笔者认为:作为一门正规课程来发展,更有利于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即将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这是使我国的经贸制度走向国际规范化的一大历史契机。那么,入关对我们国家乃至每个人的生活将产生什么影响,各行各业,各级决策者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这是举国上下都十分关注并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大辞典》便是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出版的,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关贸总协定的权威性的工具书。综观全书,它具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