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课堂充满诗意,不只是一种教学操作的方法,它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艺术的境界.它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文化品位,扫除一切语文课堂的程式化和窒闷,高扬人文的旗帜,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让语文课堂像诗一样激情飞扬,蕴涵丰富;像诗一样意境优美,充满想象和创造.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心灵,学生的生命.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在每一个课堂中孕育出诗意的心境,进行诗意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诗意的心境走进教材,在与教材的对话中获得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境,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诗意的语文呼唤诗意的教师.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诗意呢?  相似文献   

2.
张国宝 《教师》2014,(6):103-103
正何谓诗意课堂?诗意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诗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1."诗化的语言"营造着"诗意"的课堂虽不能说诗意的课堂一定要拥有"诗化"的语言,但我们真真切切地从  相似文献   

3.
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要打造出这样一种唯美的、诗化了的语文课堂,必须要着眼于一个"情"字,也就是要做到教者心中有情,听者为之动情,才能由"情"而生诗意,让澎湃的诗情促进语文课堂的诗化.  相似文献   

4.
顾明远先生在《走进中华名校系列丛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具有滋养人性的功能。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教育一定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叙述,可以这样表述:语文作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没有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心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说明语文教学一定出了问题,而且问题一定在于教师本身。追求语文课堂的诗意和美感,使自己的课堂成为魅力课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课堂,作为学生和老师栖居的主要场所,应该充满着浓浓的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就一堂语文课来说,应该是美感与诗意的交流场所。不管教育怎么“教”,课程改革怎么“改”,语文课堂都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构建诗一般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溢着生命的律动。是每位语文教师走进新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则从课堂上“诗境”的创设,“诗语”的运用,诗意的对话等方面出发,阐述让语文课堂涌动诗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当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的诗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感悟、体验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课堂如果没有诗意的清泉,就不会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创设诗意的课堂情境、在言语表达中激发课堂诗情、在感悟唤醒中追寻语文诗意三个方面,探究建构诗意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俞丽娟 《亚太教育》2020,(1):170-171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学生出发,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育是一场唤醒,小学语文课堂应着重唤醒儿童内在的生命体验,引导儿童感受诗意情境,唤醒儿童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让诗意萦绕语文课堂。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基于儿童的诗意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力求为儿童打造诗意课堂,激发儿童的诗意潜能。  相似文献   

8.
叶欢欢 《新疆教育》2012,(9):123-124
语文教育的骨子里流的是诗意的血,让诗意的血奔流出诗意的课堂,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的诗意之美,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点诗意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中,才意识到语文绝不只是一本教科书,它是一个最具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学科.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灵魂缔造者--教师,也应该用诗意的课堂去点燃孩子的感情,尤其是语文教师.因为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 然而放眼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是如此的不尽如人意,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消磨掉了教师们的诗意,为了应付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各级各类考试,我们的语文课堂便毫无诗意可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是诗性的教育,要重视诗文教学,在课堂中植入诗化语言,浇注诗情,培育人性的诗意,使人徜徉在诗意的语文课堂,流连忘返.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现实教育的不全面和人文价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呼唤语文教学中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正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诗意这一元素,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呢?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营造温馨氛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情趣课堂应该是学生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温馨,不仅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学科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一个富有诗意、生命以及内蕴的场所.在这里潜伏着很多的契机,只要教师用敏锐的视角和教育的睿智等去仔细捕捉,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亮点"出现,让课堂韵味十足.那如何才能使你的课堂亮点频出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小班化教学的特殊性为诗意语文课堂教与学活动提供了更宽裕的时空。教师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建造诗意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营造诗意的课堂意境,教师可以从教学语言、学习氛围、学习策略等方面着手创造诗意语文课堂,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创造学生诗意的人生心境。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的诗意有两种,一是作品诗意,是作品内蕴的人性美,人情美,意境美,以及作家的个性风采等;二是教学诗意,是师生交往心领神会、和谐融通的默契,是方法遣用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机变,是课堂氛围情趣并茂、轻松愉悦的境界.作品诗意乘着教学诗意的翅膀而飞扬;教学诗意因了作品诗意的烛照而生辉.……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充满诗意。建构诗意语文课堂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诗意语文课堂体现在爱、想象和细节中,需要用心感悟。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诵读经典文本,提高教师修养,美化诗意语文课堂语言等构建诗意语文课堂,进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体会到诗意语文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陈茜 《文教资料》2011,(27):38-39
语文就是一首诗.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于课堂之中。诗意的语文课堂,是以文本为基础,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诗意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最终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诗化的语文课堂,其主旨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诗意的课堂应充满浓浓的诗意——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勃发着诗的激情,流淌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诗化语文课堂的打造应当做到"情"字当先。  相似文献   

18.
正诗意语文是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让语文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语文教学亟需诗意之水的浇灌,语文教师亟需诗意之水的滋养。当我们的课堂变得绿意葱笼、鲜花盛开之际,也就是语文教学走进一个崭新的诗的境界之时。因此,可以说,我们对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的追寻,正是一种对教学诗情的追寻。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诗意的课堂中学习语文是教师们不断追求的一个重要理念。诗意的语文课堂可以使小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去学习,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更加高效主动地学习,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当创作更多诗意的课堂,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8):21-22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即使不是诗歌课,也有诗意在流淌。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流动的课堂,是教师生命流动的课堂,更是师生生命交融的课堂。当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课堂,并点燃学生的生命,共同燃烧,共同感受种种崇高的感情的时候,诗意就诞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