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儒道两家文化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在学理和审美的层面上.抛开审美,从女性的视角来分析儒道两种文化对女性的影响以及这两种文化的缺陷是正确理解这两种文化性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 一、音乐产生的背景与表现形式在西方音乐史中,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音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基督教在中世纪的广泛传播,同时也带来了以突出基督教教义为中心的宗教音乐的发展与普及,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基督教成了唯一尚还能发挥作用的凝聚力量,也成了传承古代文化的纽带。基督教是以上帝高驾于自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文化界定不同的人格,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人格特质。我们对其认识和理解应具体地结合相关文化背景,关注其独特、差异性。中国人对人格概念的理解基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伦理以及个体信仰和道德追求;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以诸如"仁"、"自然"、"因缘"为代表的儒释道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5.
牛永丽 《科教导刊》2021,(3):165-166
德育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应当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特点,有机融入德育教育,让小学生从小就能够受到良好的品德修养的熏陶.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丰富且优秀的德育思想,比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和而不同、自尊自爱等传统美德,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强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还能够通过古今对比,让小学生喜欢上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也使得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获得非常多的正面优质教材。小学阶段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通过德育教学工作的指引,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优秀的文化熏陶中茁壮成长。本文先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融入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之后探讨了融入与渗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杭嘉和是《茶人三部曲》中的灵魂人物,他继承了传统茶人的文化人格,将融儒、释、道家文化于一体的茶文化精神展现至极致,表现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儒家文化方面,嘉和以仁义为本,形成隐忍、克制、凝重的性格,以注重实际、务实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坚强不屈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有着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和森严的等级观念,表现出浓厚的和谐观;在佛家文化方面,嘉和并不信佛,但受茶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人生即苦的思想与平和冲淡、朴素无华的精神;在道家文化方面,重人贵生的理念和无为不争的思想影响着嘉和。嘉和体现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了一个纯粹茶人的风范。  相似文献   

8.
微博文化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而且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微博文化的德育教育作用应当引起高校德育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运用微博公共平台推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积极探索微博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冲突与融合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0):10-11
本文以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价值和小学德育教育研究现状为主要依据,首先分析了教师自身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和道德教育素材缺失的原因,其次从提升小学课堂优秀传统文化份量、德育教学模式要丰富、借助传统文化达到创新教育形式、传统文化德育和实际生活融合这几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语文课程对小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承担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实现的基本教学目标。在新课标改革之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的教育,是当代教育相关学者与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究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并对目前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做了充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改变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了人类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递模式,子女已不再是前辈生活的继续。"文化反哺"为特征的后喻文化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成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文化融合与高等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秋至汉,中国南方的楚文化逐渐与中国北方的周文化融合,形成以儒道为主体的汉文化,促进了汉代太学的建立,东汉以来,以佛教为代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中印文化融合为东方文化,带来了宋代书院的兴盛,然后,西学东渐,东西文化融合,正在形成世界文化,在此过程中,中国近代大学开始兴起,历史启示我们,在文化融合日益迅速的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既要生生不息,弘扬本土人文精神,又要厚德截物,促进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3.
颛顼"绝地天通"后,超部落的共同信仰出现,并形成了超越部族界限的中原文化。这一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神权与巫权。商周鼎革,周人在反思此一巨大成功、论述其政权来源正当性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旧中原文化"的"新中原文化"。其特点是人文理性的觉醒,但它包含在对"道德之天"的信仰中。儒家学说的文化渊源是周人创造的"新中原文化";道家学说则渊源于"旧中原文化"在春秋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玲  徐哲 《安阳大学学报》2014,(2):101-103,108
尽管学者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一例外地都认识到优秀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大的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华,不仅能为构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道德体系提供思想资料,而且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铸造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的精神支柱。因此,利用民族文化这一传统瑰宝,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相似文献   

15.
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够帮 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塑造较为健全 的人格,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起到了较为关键的 作用。中国文化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传统文化经 岁月的提炼及考验,能够深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使 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生德育教 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德育教育 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教育中应用我国节日文化,不仅能够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品德发展的需要,还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德育工作的展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在传承节日文化中实施幼儿德育教育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并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因此,把儒家、道家文化的精华应用于高校心理咨询中,可以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实际,从更高的视野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成长,并促进咨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想要收获理想的德育工作成果,就须加强在德育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卓绝发展的标志和灵魂,具有超强的人格塑造功能和隐性德育功能,是促进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改革的优质资源。故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利用策略,希望可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从而弘扬社会正气和革命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的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19.
儒家化与道家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两大要素,历来对中国的人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人的身上都交织着这两种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仕宦和学创作。儒家思想要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而道家思想却要人避世退隐,消极无为,致使历代的人在仕与隐之间不断地作着权衡选择,有时令他们非常矛盾。  相似文献   

20.
叶欣 《文教资料》2014,(7):148-149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本性为善,则弘扬内在的善性,修身养性。本性为恶,则修己之恶以向善。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导向不同的德育教育,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孟子讲人性本善,故小学德育教育要坚持学生本位,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教育。苟子主张人性本恶,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