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中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语,史学界历来认为它们都是古书名,但内容和形态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近来漳州师院靳青万从字源学意义上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后发现:“三坟”事实上就是当时占卜祭祀后埋在地下的书,“五典”就是置于供案上祭祀祖先神灵的书,“八索”就是当时结绳记事的书,“九丘”则是堆放起来供大王和大臣阅读查考的书。  相似文献   

2.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国教育家都在努力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为世界新技术革命培养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提要刺激”不失为可资考虑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提要刺激”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时,把教材按章节或内容结构,划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继而把这些单元的内容中起普遍作用的概念、原理或法则等内容串联成体系,编写成整体性提要。然后,把提要制作成相应的教具(主要是各种图表),作为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刺激物。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笔者坚信,采用“提要刺激”教学法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史”与“论”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编撰中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对8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重评”的考察,可以演示出“史”、“论”问题与文学史建制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楚简“史”、“弁”二字构形多有相混,释读颇有异议;辨析时除从形体上着手外,还应把其用法结合起来:记录“史”系词语者为“史”字,记录“弁”系词语者为“弁”字。  相似文献   

6.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与“史”的关系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代诗与史是不分的,诗即是史,史即是诗。清钱谦益《胡致梁诗序》:“孟子曰:《诗》亡,然后《春秋》作,《春秋》未作以前之诗,皆国史也。人知夫子之删诗,不知其为定史。人知夫子之作《春秋》,不知其为续诗。《诗》也,《书》也,《春秋》也,首尾为一,书离而三之者也。三代以降,史自史,诗自诗。”  相似文献   

8.
编写复习提要是复习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多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编写了一种简明实用的复习提要——“三要二应”式复习提要。这种复习提要使用方便且复习效果可观。现将其编法简介如下。所谓“三要二应”,指的是复习提要由“复习要求、内容要点、答题要领、应注意的问题、应练习的题目”等五个部分组成。教师在把复习的全部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基础知识”可分为语音、汉字、词汇、句子、标点符号等五项,而每项又可分为若干个更小的项,如“句子”又可分为理解句子、修饰句子、修改病句、交换句式、扩句和缩句等)并进行“条分缕析”之后,就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各项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通讯》1984年第三期《〈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问答》专号,是全面解释《提要》的长篇文章,读后颇受教益。但对照《提要》审订一番,不难发现该文颇有疏漏之处。现举出数端以就正。一、“昨天来了一位客人”的句型如何处理。此句的句首词“昨天”是个时间词。动词性的语法单位里的句首词定为什么成分,至今语法学界没有一致的认识。《提要》3、2、4认为时间词在动词短语中“常作状语”是妥当的。如是,此句若无句号,便是动词短语,那么句首的时间词应视为状语。《“提要”问答》中也指出“时间词、处所词常常作状语、补语。”然而,《“提要”问答》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充分归纳前人对“的”字短语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的”字短语的附着性、概括性、指称性、对等性、独立性和可转换性等特点,并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的”字短语的界定提出了商榷意见,对“的”字短语作了较为合理的界定  相似文献   

11.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浸淫其中以期  相似文献   

12.
“唯”“惟”二字在现代汉语应用中长期处于混用状态,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多见,它违背了语言的经济性、标准化和信息化原则,因此现代汉语中对“唯”“准”二字的规范势在必行。对“唯”“惟”进行考察分析,发现二字的本义并不相同,通用也具有一定的条件,从而提出在现代汉语中,除“惟其”、“惟妙惟肖”个别词语外,对其他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惟”与“唯”的异形词,应该考虑合“惟”取“唯”。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书记》篇作为“论文叙笔”之末,包括“书”“记”在内等二十六种文体。其中“书”的范畴,“书用识哉”泛指公书笔札,这是由“书”体本身的行为功能,及政务应用文体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而“书”的内涵,“书者,舒也”,则是指代书信,是刘勰对于书信体本身特点的归纳。刘勰对“书”有广义和狭义的释名,以此对《书记》篇中“书”的概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4.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是以诗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史官的眼光来叙事的。“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三吏”、“三别”虽以“时事”入诗,但其所叙之“时事”经过“意化”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饰”和“凿空”。将诗与史打通的跨学科研究,应是将两置于一定的社会化生态环境中,探讨诗与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而不应是诗与史“互相印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史书。古宁“尚”通“上”,“书”本义“史”,故王充说:“尚书者,上占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在我国文献学史及学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学界对“艺”“文”“志”3词及其关联状况缺少系统研究,这3词直接关系到《汉书·艺文志》的主旨和内容。“艺”“文”“志”3词在古代各有其独特的意义源流,在《汉书·艺文志》中,3词第一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系统。深刻体察其内涵,可以于此管窥班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四库全书》三种提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乾隆年间撰修《四库全书》时,形成了三种有所区别但又紧密相联的提要:分纂提要、书前提要和《总目》提要。分纂提要乃各分纂官分头执笔所作,反映了各家之长、不同风格的学术观点以及各异的政见。书前提要是列在《四库全书》所收各书卷首的提要。本以分纂提要、书前提要与《总目》提要相比较,以见三关系,进而认知清廷纂修《四库全书》的本质以及清廷的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实践中,很难想象一名缺乏威信的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更难以想象他(她)能够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彼得洛夫在Ⅸ论教师的威信》一书中曾经这样论述道:“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正常的关系,没有顺利地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的正常条件。”  相似文献   

19.
如果想掌握序数词的用法,那么就来剖析序数词的“本领”吧!【序数词的构成】先来读下面的巧记口诀,它会帮你记得又快又准:“基”变“序”很容易,词尾加上“th”;“一”“二”“三”需注意。结尾各是“st”“nd”“rd”;“八”减“t”、“九”去“e”,“f”来把“ve”替;“二十”到“九十”,“tv”变成“tie”;  相似文献   

20.
以“国学”或“国故”、“国粹”为概念,对我国传统学术做整体性的论断,起于清末,迄于民国,约有200余种。近年“国学”再度兴起热潮,但迄今在众多诸如思想史、学术史、文化史、经学史、儒学史、哲学史等类著作中,尚且缺乏一种对于近代国学史的总结和描述,故此有必要加以探讨。本人遂提议搜求1900-1950年间国学著作,重读而提要之。已刊出唐钺《国故新探》、蒋逸雪《国学概论》、钟泰《国学概论》、程树德《国故谈苑》四种提要,兹再刊出王易《国学概论》、徐英《国学大纲》、马瀛《国学概论》三种提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