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受史学工作者研究历史和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是以“解释”历史为主。“解释”历史即对历史进行“叙述”、“分析”加“议论”,这是揭示历史本质的较高层次的研究方法,把它照搬到中学课堂教学中,显然是脱离实际的,是不合适的。我认为,从中学教学原理和中学生学习的心理角度看,中学历史教学传授历史知识的最佳方式应是“说明”历史,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亦应从此入手。我国史学界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史学研究领域,建立了历史科学理论,开始把“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历史的方向,把琐碎、纷繁、复杂的历史材料加以条理化、明了化、概念化,给人们展现一个可被初步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运用历史科学理论方法分析比较,从微观上升到宏观,揭示出历史的本质,是对历史的理性认识。我们把这种揭示历史本质的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中又强调:“历史教学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以上要求和原则说明,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历史教学。下面笔者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课教学有二个特点,一是“过去性”二是“具体性”.如何把过去的历史再现,把抽象的历史慨念变成可以感知的历史形象再现出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许多同仁都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中等师范学校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插图、图表进行教学.应积极创造条件,选用幻灯、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教学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人们的教法、手段也各不一.我认为运用直观性教学最能突出体现历史课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学习历史是养成良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易经》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这些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及社会对历史学的偏见.中学的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担忧和关注.一、充分认识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由于历史教学中的“应试”教育居于支配地位.指标式的合格率、平均分,封闭式的考试模式,片面强调知识量的掌握;使情感领域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历史教学一直未能走出“重分数轻育人”的误区.翻阅一下中学历史考试卷,不管哪个地区,哪间学校.试题模式基本千篇一律,万变不离其宗,约60%零散知识点的检查题,约40%的问答题、列举题.不论是简述事件的经过或结果.还是评述、分析事件的影响或意义,出题人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将课本中某段文字搬到试卷上.无论识记题或理解、运用题,答案几乎都是课本中固有的.因此.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家长.都普遍认为学历史就是背书.书背好了,历史也就学好了.历史教学的“育人”宗旨在一片背书声中湮没了.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本知识,应付“覆盖面广”的试题,教师在课堂上什么都讲,教学没有中心.考得太细太广,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先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再是“学校要发展,教师要提高,学生要进步”,现在又明确提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学业优秀,个性鲜明”的办学目标.围绕这些理念,我的头脑中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即“我们进行历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学的意义何在?学生学习历史的价值是什么?”但现实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教学和历史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学生学历史也只是把它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使历史学习变得枯燥无味,结果使不少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历史教学也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如何突破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重视并加强历史教学的横向联系,这是一个值得探索与实践的教学课题。 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渗透,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适时地把握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有关联的契机,强化“以古论今”、“古今会通”的辩证分析能力。 今天的政治热点,常常蕴藏着复杂的历史因素,或是过去历史的继续,或是过去历史对今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借鉴语文教学法,就是在历史教学中也要抓好字词教学,讲究篇章结构的分析,注重写作训练等。历史教学中抓好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认知教材能力的基础。历史教学中的字词教学,首先是要抓好字音的教学。中学历史教材里,虽然对一些生僻字作了注音,但还有不少多音字和古音字没有注音,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认知教材的障碍。因此,历史教学中就产生了抓好字音的任务。其次,要抓好字形的教学,中学历史教材里有许多形近字,差别很小。例如,“戍守”的“戍”、“投笔从戎”的“戎”和“戊戌变法”的“戊戌”,“嬴政”的“嬴”和“输赢”的“赢”,…  相似文献   

8.
图片的应用,古已有之.“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即图而求易”是前人治学与读史的经验总结,它概括了图文相辅而行的辅助关系及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育,提倡学生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多方面信息的过程实现的.因此,阅读、获取历史信息能力对学生学习历史显得更为重要.现在的高考历史试卷中涉及历史图片的题目愈来愈多,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展示图片.因此,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历史图片的应用做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课堂上,学生们听惯听熟了这样的语言:“这是奴隶社会”、“那是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正义之战”、“那是非正义之战”;“这是民族英雄”、“那是卖国贼”……历史教学的确应该使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现象具有鲜明、准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必须具有“质”的认识。这样,当然要求教师教学时能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出诸如上述那样的“定性”式的判断。事实上在对任何历史入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分析和归纳的时侯,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对于史实作出周密的分析和综合,这就离不开对史实进行“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历史考试越来越重视历史理论的考查,这给整个中学历史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使许多老师从“沉睡”中惊醒,而又茫然不知所措。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是“在历史教育、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历史理论的建设”,“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历史理论、历史概念,在教学中没有予以充分的注重,使之成为教学中极为薄弱的环节。”有鉴  相似文献   

11.
西方历史哲学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历史高考由注重知识考查向注重能力考查的转变,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的热门话题。历史高考说明在能力方面提出要:“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运用所学知识,区分历史材料中的客观事实和主观见解,并指出其立场、时代局限或社会偏见”。“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叙述历史观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分析、区分就其思维特质来说就是比较,只有当分析比较以综合概括为目的,才会是有用的。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当在教学中重视历史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教学向来都是“投入”大于“回报”,甚至可称为“少(收益少)”、“慢(见效慢)”、“差(不实用)”、“废(忘得快)”的学科.尽管人们从来都抬高它的潜效能,但“背多分”的事实谁也不能否认. 问题出在哪儿?如何追寻理想高效的历史教学?根据自己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如何追寻理想、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之一 :教材是范例。“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 ,不是学生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 ,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为此 ,对中学历史教师来说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 ,转变处理教材的方法论是当务之急。对教材历史知识处理须从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教材”转到“解读历史”。但是 ,目前教师对“解读”之实质性内涵及所达的价值目标的认识现状和教师“解读”的能力现状令人忧思。本文试图从四方面剖析历史教师解读历史的能力问题 ,以期待我们的…  相似文献   

15.
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 兼论培养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 ,历史教育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理性地思考历史教育的社会意义以及历史教学的内容、方法等等 ,对中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培养问题日益关注。教育部 2 0 0 0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提出 :“通过历史教学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 ,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然而 ,历史教育界对“历史思维”、“历史意识”的理解并不全面、准确 ,这不利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和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一、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的内涵意识是指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历史”,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初步了解祖国历史悠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一些历史常识,为新课的教学做好准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言历史课是五年级新开设的科目。什么是“历史”?  相似文献   

17.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课堂教学要求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如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育是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明的发展趋势,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中国古代史教学应该注意历史进程的“文明化过程”,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应注重文明史观的引导.在实际的中学历史教育中,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过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在任鹏杰、黄牧航等专家指导下,结合课程实践,笔者比较研究了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的基本特征(详见拙文《由“记忆历史”到“理解历史”——关于高中历史课标课程本体特征的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一年6期),构建了“理解历史原理”,提出“历史教育,就是培养具有历史智慧的人”的高中历史教育目的性主张。即培养具有独立分析历史问题与现象,  相似文献   

20.
历史探究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教学是教师“探究教”和学生“探究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活动。历史探究教学与历史科学密不可分,历史科学又与历史知识特点、历史学科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历史探究教学又与历史研究关系密切。因此,研究历史探究教学,首先要了解历史科学、历史知识的特点、历史学科特点和历史研究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历史探究教学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