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们都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论证,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而哲学伟人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一番新的阐释和论述,对人的本质给予了科学而准确的界定。拟结合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3.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杨艳春 《教育探索》2008,1(3):98-99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依据,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三部著作 ,分析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的形成与其科学的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形成的内在逻辑一致性 ,认为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赖以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脱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 ,就不可能获得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不同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观与其思想体系关系的角度,梳理人的本质观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人的本质观的根源,科学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体本质"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论述,并通过实践将三者实现了有机的统一;通过对人的本质的全面认识,使人们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作为现代性消费伦理的核心,它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或将消费作为人生的最高意义。这种消费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已逐渐渗透到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中,对我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消费主义是对马克思"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人类劳动"的错位理解。在当下中国要克制消费主义,就要为实现劳动的解放创造条件,要坚定地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不能仅把注意力集中于消费领域;破除多多益善的旧观念,树立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消费新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进行结构性产业调整、传统劳动岗位日益减少的情况下,确保人们都有自己的劳动岗位。  相似文献   

9.
"人是什么"的人的本质问题,无论就认识对象还是认识价值而言都是一个合法问题,必须由也一定可以由形而上学思维来加以解决。传统阶段的形而上学思维是死界形而上学思维,把"人是什么"回答成了"人是什么物",从而人的根本性、独特性、高级性被"遗忘"了,也造成了理论研究的逻辑错误。同样以形而上学思维为工具,从人是生界存在者、人作为"生命实体个别"具有内在性和自身生成性的逻辑出发点出发,可以得出人的存在由低到高具有个体特殊、个体一般、群体一般、人类一般、生命一般、自然一般等六个本质层次。"人是什么"的哲学问题需要由六个不同层次的语句来整体表述:人是难以确定不同环境下不同意识性的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意识个体;人是特定完整独立的人的个体;人是由众多特定独立个体人组成的特定独立的人的群体;人是人的类———人类;人是生命中的一种生命;人是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物。自然由生界与死界两界组成,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理论思维应当以生看生、以死看死,这样的形而上学思维不但可以解决对人的本质的认识问题,而且可以解决对自然本质认识这一世界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3,(A2):190-192
鲍曼从生活政治的角度切入,对消费主义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通过对消费主义幻象的揭示批判消费主义的欺骗性,批判消费主义把消费等同于身份的自我实现,把消费等同于快乐,进而揭示出其藐视自我实现原则和公正原则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人有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三种基本属性,世间没有超越这三种属性的"超人”和"神”.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是对人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对当代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情感教育的内容建构要兼顾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协调发展、正确认识人是其社会性和自然性的辩证统一、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情感需要。由此建构的情感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情感和谐及与环境之间的情感和谐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学者普遍将“实践”视作马克思人的本质的本体论蕴涵这一研究现状,笔者经过考察认为,对马克思人的本质问题的学术研究在研究方法、逻辑结构以及认识目的三个方面存有局限,通过综观原著得出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处论断均非本质论,前者处在人类学层次,后者处在社会学层次。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人存在的根据和原因,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历来都有很多。唯有马克思主义者给了人的本质以科学的规定,它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劳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毛泽东对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认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离不开人的社会性与人的历史发展。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思想是完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5.
从整个人类自由自觉劳动的类本质到社会群体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群体本质再到现实个人以实践为存在方式而不断生成的个体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在形成过程中的这三个阶段的论断看似说法不一、前后冲突,实则环环相接、层层深入,并以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切入角度.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人的本质观实现了从批判继承走向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6.
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反映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仍旧存在的种族歧视,并揭示了在这种状态下美国黑人的生存困境,是一幕探索自我本质和实现自我理想的悲剧。着重分析了主人公“我”探索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作为现代人的美国黑人在寻找自我过程中的异化感和自我本质的失落。同时也探讨了它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兴起,文化敏感性逐渐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青昧,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道德发展的有益视角.道德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创生所存在,它受到了来自于文化的各种习俗的限定.文章考察了道德自我与文化的关系,指出道德自我的建构依附于社会文化而存在的一面,并应用了社会建构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提出了道德自我发展的社会文化建构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本质观认为,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本质与现象统一于事物中,本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本质有界本质、类本质、个性本质三个层次。教育本质也具有三个层次:教育的类本质、种本质和亚种本质。教育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凝结了人类生命本质力量的文化来滋养、培育和增强人的生命本质力量,提高人的类本质,发展人的个性本质,教人正确对待人的界本质,使人的本质与生命力量充分而全面地发展,使人成为完人。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主要思潮之一,伴随着5G时代开启和泛娱乐主义,在我国有新的发展态势。消费主义思潮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理想信念、道德示范和爱岗敬业方面对高校师范生师德观产生影响。使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采取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对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部分师范生具有消费主义倾向,对师德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学校、家庭、个人、国家四位一体的消费观教育体系,营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消解消费主义思潮对师范生师德观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人的自我创新机制。人的自我创新机制具有社会历史性。当代中国人要抓住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好机遇,持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创建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自我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