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艺术形象.女儿观是贾宝玉思想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女清男浊"论与"宝珠"、"死珠"说以及"爱红"、"怡红"的女儿情.联系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环境,从生命伦理视角对贾宝玉的"女儿观"进行阐释,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贾宝玉的独特女性观,包括女儿灵秀论,妇清男浊论和女儿“三变”论,大观园的女儿们是情美和才美的人格化身,贾宝玉对她们的用情具有戽我奉献精神,他把对悲剧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思考,引向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哲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何贵琴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5):127-128,130
许多学者把《红楼梦》仅仅理解为一部情书,或者仅就文本表现层面来分析贾宝玉性格。笔者认为贾宝玉思想的核心是对封建仕途经济、封建纲常名教、封建男权社会的极端厌恶与背叛。而其女儿论仅仅是一个厌恶与背叛的表层形态.一个追求与探寻的寄托与象征。  相似文献   

4.
自然观作为中国古代诗论重要的美学范畴,以情感的真实、词句的平淡自然以及意境上的浑然天成等方面构成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就通过贾宝玉其人与诗反映出了他崇尚自然的诗学观。论文从贾宝玉诗作在情感表达、遣词用字和意境生成上的自然之致,及其原质原生的自然之性情的缘由,探究曹雪芹在诗歌创作上通过人物性情与诗情的对接融洽所形成的诗歌之自然美。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走上了出家解脱之路,这一结局与宝玉自身的性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整本书中所塑造的宝玉性格和其心路历程,都指向着生活的解脱这一结局,也蕴含着时代背景下不得志之士的精神慰藉。宝玉内心的各种情感激烈的斗争和要找到归宿的需求,使得出家成为他的最后选择。贾宝玉走上这一解脱之路是有深刻的思想基础的,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基础上的必然之路。基于此,对《红楼梦》中的解脱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旨在通过这一研究丰富红学研究内容,为宝玉性格和解脱观的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5):52-55,59
在《红楼梦》的文本世界中,贾宝玉既以一个忧郁的、神经脆弱的诗人的身份抒发着对死亡的悲悼,又以一个孤独的、痛苦的哲人的姿态言说着死亡本身对于生存的意义。在贾宝玉的死亡观中,“死亡”既不是一种属灵的非人形式的彼世生活,也绝不是生命的简单终结,它是人内在的规定性,它本身就是生命,就是今世生活。在文化史的层面上,可以说贾宝玉的死亡哲学在理论体系的建构和设计上,依然继承了中国传统“被弃”士人在精神上自我拯救的常规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以情爱观为切入点,其最终归宿却在于生命的解脱。贾宝玉的性格与《红楼梦》中的解脱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贾宝玉身上“正邪两气”相互激荡,必然会导致“正气”最终战胜“邪气”.从而走向修行解脱的正路。生命的解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身心实践.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情爱观为切入点,其最终归宿却在于生命的解脱。贾宝玉的性格与《红楼梦》中的解脱观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贾宝玉身上"正邪两气"相互激荡,必然会导致"正气"最终战胜"邪气",从而走向修行解脱的正路。生命的解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与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上的身心实践。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一部大视野的作品,它寓含着曹雪芹对于理想人格和理想生命存在方式的探寻。人的理想生命存在姿态究竟是什么样的?《红楼梦》以贾宝玉为视角为我们作了解答:生命应该是自然、纯洁的,平等、自由的,完整、灵动的。它对于"人"的存在姿态、存在价值的哲学思考,把"生命"这个话题提升了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主人公贾宝玉爱红成癖、性情和相貌带有一定的女性化的特征,他对女儿爱恋、钟情、倾心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这种对青春女性的态度,我们可以名之以“女儿情结”。贾宝玉的这种爱红慕女情结的形成由作者曹雪芹的家族根源、现实氛围和深层文化原因共同促成。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是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笔者认为神话与整部小说有紧密的联系,有助于解读小说。分析了神瑛侍者——贾宝玉之间的关系,证明了神话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贾宝玉所生活的大观园里,美女如云,虽然她们容貌不同,性情有别,但在贾宝玉的审美观中,真与雅构成了他女子审美的真正核心与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13.
"太虚幻境"位于"天庭圣境"最高一重即第九重"离恨天"之上,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基于女儿立场观全新建构的一个天上仙境。这个建构本身透露了作者要把女子提高到一个"至高无上"高度的创作思想。太虚幻境是个典型的女儿国,这个部分非常重要地体现了《红楼梦》亲近、赞赏、崇拜、同情、体贴、心疼女子的"女儿立场观"。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悲剧,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源在文本中即有明显的提示——意淫;意淫的实质在于个体生命的存在形式与受抑制的原始欲望的强力表达。意淫的实现与现实和反实现之间的冲突构成了贾宝玉悲剧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真顽石”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宝玉”并非“真顽石”,而是介于美玉和顽石之间,似玉非玉,似石非石的一块美石。在传统文化看来,玉象征着高贵、清雅、智慧,石象征着卑贱、平俗、愚昧,“假宝玉”集这两种文化品格于一体,凝结着事物的正与反、是与非、优与劣、善与恶等,而正邪两赋成为贾宝玉的最独特思想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以来,学界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情爱观等不同角度,对贾宝玉形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十年有关贾宝玉研究的文章达三百余篇,研究视角、方法多样,观点多客观允当,但也存在观点重复、缺乏新意,甚至抄袭剽窃等不足。  相似文献   

17.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童话中的经典之作,在这篇童话故事中,以小人鱼的经历展现了极具特色的女性主义。通过简要分析安徒生童话的创作特点及《海的女儿》故事梗概,将《海的女儿》中女性的成长历程划分为萌芽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基于女性主义诗学观对安徒生《海的女儿》进行研究,继而了解童话故事中女性自我救赎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卡伦·霍尼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灵宝玉的神经症人格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所谓神经症,乃是对正常行为、方式的偏离和畸变,而判断其正常与否,则是视其行为方式是否符合时代人所公认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中职语文的课文中,《林黛玉进贾府》无疑是学生十分喜爱乐学的篇目之一。而作为全书主人公的贾宝玉,本身也无疑是《红楼梦》中最光彩夺目的男性形象。然而,对于此人物的解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赞赏之外,本人对于他对女子的同情产生了不同看法。此文正是从否定他救赎者心态的角度,而进行的浅论。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实践中,需要以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为基础实现家庭和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诠释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为研究视角,针对爱情观、道德观、义务观展开分析讨论,旨在为人民群众形成正确家庭婚姻观提供参考与借鉴,期待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知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