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空间转向"已成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理论研究的共同趋势。空间意识与空间话语的缺失,是国际关系学不可忽视的理论疏漏。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成为一项兼具必要性与可能性的研究议程。这一研究可分为两个层面的议题:一是从哲学层面对"空间"进行重新审视,奠定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哲学基础;二是在"社会学转向"的基础上,对国际空间进行社会结构研究和社会过程研究,以构建国际关系学空间理论的内容框架。实现国际关系理论"空间转向"有两条可行研究路径:一是推动反思主义理论的空间化;二是通过建构主义与地缘政治学的融合,构建地缘政治的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2.
空间转向是新世纪以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趋向之一。体育空间的生成和形塑是不同主体基于各种资源配置方式,进行多元竞合博弈而生成的结果。生成过程中充满着微观意义上的各种权力竞争和相互构建,同时也在这一进程中不断构建着行为主体的空间体验和行为策略。研究选取安徽省淮南市山南新区这一场域空间,分析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等主体如何基于结构的约束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而相互影响、相互形塑,共同推动构建这一场域范围内体育空间的合理布局并不断优化升级其构成,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空间需求。  相似文献   

3.
4.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联系日渐紧密,社会变迁飞速进展,新时代科技革命实现巨大突破,互联网飞速转型升级,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构建设置了新议题。面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构建呈现的新特点,应当凸显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政治指向性,构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话语;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艺术性和通俗化表达,构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日常话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精神动力,突破空间的限制,构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学理话语,从而在跨越时空背景中宣讲中华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彰显爱国主义情怀,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5.
6.
"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对空间问题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为众多社会学科探索前卫理论的重要标志。但相比其他社会学科,比较教育对"空间转向"的回应还很迟缓。比较教育研究所秉持的仍然是一种传统的空间观念,即将空间简化为地理空间,将地理空间简化为静止的、固定的容器,将容器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单位。这种空间观念下的研究范式是一种静态的研究范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全球流动和全球关联的社会现实。实现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应让空间关系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让空间绘图/绘制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让追求空间正义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批评理论著作都将重点放在时间问题,忽视了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问题;对文学中空间问题的研究源自约瑟夫.弗兰克的著作《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这篇文章,引起了相关学者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研究。本文结合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辛格的短篇小说《巴士》为例,分析西方文学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以期给相关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逻辑的非形式转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逻辑转向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逻辑学对其它大学科在全局性根本性层面上的重大应用价值,以及此种应用对自身发展的深刻影响。逻辑的非形式转向,指的是在西方被称为“新浪潮”的“批判性思维运动”。这一转向的目标,是有效地发挥逻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逻辑的非形式转向为推进和优化我国的逻辑教学,为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不应忽视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马晴 《中学生英语》2022,(3):105-112
当代西方学术领域的“空间转向”满盈哲学意蕴的嬗变,空间的概念历经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的流变,业已成为社会关系的产物和文化建构的能动要素。文学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与空间理论的紧密联系。文学空间批评方兴未艾,但将空间理论与翻译批评互构融合的研究尚属凤毛麟角。文学、翻译与空间三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建构空间视域下文学翻译批评提供多元形态的理据,文学翻译空间批评置翻译文本于知识权利社会关系的空间理论批评中,将空间化思维整合进翻译研究,使空间观念在翻译理论上延展拓殖,生发文学翻译研究面对新问题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会对教育研究产生带动作用,这将使教育研究更加关注以空间作为研究本体、视角、方法和话语的重要性。空间不仅是教育活动与现象的容器,还具有教育生产和建构的意义,要描述、解释和解决教育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空间观念。教育研究亟须通过树立空间观念来实现空间转向,具体而言就是,在研究中让空间成为观察的角度、理解的向度和表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1.
赵萱 《教育导刊》2011,(8):12-14
迄今为止的叙事学理论大都重视对时间的研究,忽视叙事中的空间作用。社会理论对空间问题的关注.为教育叙事空间化研究提供契机,更是为教育叙事手法的空间转向提供直接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理论,站在一种反理论、对理论的抵抗立场上,对传统的内容说,现代阐释体系对艺术作品做出的阐释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反对阐释”之后的阐释问题,即对艺术形式的阐释。同时也是对反对阐释所要走向的文化立场也做出了自我的导向,走向培养新的感觉力的大众文化。由此,这种阐释理论体现了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宏大理论的、反理智等等。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60年代起,空间在社会研究中逐渐被重视.到80年代末西方学术界发生了所谓的"空间转向",目前空间已经成了人们进行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和米歇尔·福柯对空间理论的兴起具有奠基性作用,前者从政治经济学的宏观层面对空间的生产进行分析,后者则从微观层面考察了知识和权力如何通过空间来运作.在列斐伏尔的影响下,哈维、卡斯特、索亚、佐京等新马克思主义者从空间的维度出发对城市进行了各个层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在翻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现行成语翻译策略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成语英译的可行性策略。旨在通过成语英译翻译策略的研究作为的一个新的尝试,来拓展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政变。  相似文献   

16.
“空间转向”是当代学术思想前沿发展的重要标志。电子传媒的出现导致传统文学边界的消解、赛博空间的生成和大众狂欢时代的崛起。根据中外学者关于空间与文学的理论与批评实践,空间与文学的关系模式有三种:传统文学、流散文学和网络文学。文学研究向宏观文化和微观文本“双向拓展”的文化诗学是我们反思电子传媒时代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7.
赵宪章针对我国过去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政治化倾向,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他将审美视为文学的本质属性,将"美学的、历史的"视为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将文学形式视为"意识形态的形式"。赵宪章从文学形式入手,对文学文本、戏仿体、网络文学等进行了探索。赵宪章的文艺学研究丰富和补充了新时期文艺学的薄弱环节,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文艺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聚焦于形式(focus on form)的语言教学因其对促进中介语发展的潜在作用而成为国外二语习得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这一教学模式研究兴起的背景,它的定义和理论依据,重点归纳了国外针对聚焦于形式促进中介语发展作用的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还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萧红小说有两个重要特点:(1)在小说时空处理方面,其小说运用园林空间思维对形象按其同一性并置在一起,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多层次、多样化的美感效果。(2)其小说在借鉴其他艺术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它借鉴园林艺术的编排技巧,编排形象和场景,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多层次、多样化的感受。这些特点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以往旅游空间生产研究主要聚焦于结构主义范式和政治经济学解析框架进行思辨。现代旅游开发中,资本、权力等要素逐渐向日常生活实践领域渗透,旅游空间生产的研究范式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宏大视角,作为日常的旅游空间视角被认为是空间生产理论发展的重要理论面向。进入新时代,需要从日常生活基础出发去思考和回应旅游空间实践的时代性问题。旅游空间生产的日常生活转向需要消除日常生产中的排他性,寻找实现日常生活空间协商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