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关注以及所显现的时代意义,值得关注。分析《女朋友·男朋友》《艋舺》《海角七号》三部影片,总结出台湾新青春电影对历史与本土文化的普遍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台湾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电影用“台湾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中国当代青春电影为研究对象,将当代青春电影置于20世纪末期至后现代主义文化、另类文化、青年文化等文化现实背景下,对当代青春电影进行精神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归纳出其精神特质,寻找当代青春电影在当代艺术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当中国电影不断趋于商业化的时候,贾樟柯以他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步入影坛。他将镜头执著地对准社会的边缘人,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贾樟柯为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丝新风。  相似文献   

6.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纵观近两年急速发展的国产青春电影,内容趋同质化,电影音乐则偏于流行性,有经典老歌,也有动人新曲。通过梳理近两年青春电影中的电影音乐,分析它的多重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翌晨 《新读写》2014,(4):31-31
他们说,这部电影是拍给那些需要怀念的人看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去看的。虽然我一直秉承着原著要比电影好的观点,但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够了,不必去看原著了因为它已经传达给我我希望看到的东西,它已经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8.
一个14岁的女孩问我:看过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吗?这部小清新电影讲述丑小鸭女孩小水暗恋阿亮学长的故事,从女主角小水的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暗恋那似近似远的距离,那绵长的喜悦和痛苦,让我忍不住跟着哭,忍不住跟着笑,电影讲述的好像就是我自己的暗恋故事。每一个青春都可能是一部这样酸涩却又美好的电影,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其中的主角……  相似文献   

9.
Disney青春系列电影欣赏选修课应以电影的文化层面为主要内容,突显美国高中生生活的多姿多彩,教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先行组织者概念等,引导学生以多元分析的角度来欣赏电影,从而使学生完全沉浸于美国高中学生的生活,细细感悟大洋彼岸同龄人的青春气息和励志故事,主动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纯文学"逐渐衰落,一批电影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将王朔的小说翻拍为电影,这与大众文化兴起之后人们心理上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王朔突出的影视化写作策略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电影作品"应运而生",其中包括1994年姜文根据王朔短篇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文章以此为例通过比较两者之异同,探究姜文如何巧妙利用王朔小说语言具有的影视化创作特色,并重点阐释姜文是如何在原作基础上建构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青春电影进入怀旧的文化生产和营销青春的阶段,呈现出模式化的审美特点。《少年的你》采用跨类型的创作方式,将青春、成长叙事置于社会语境中,选取尖锐的现实题材并展开,打破怀旧滤镜,在反怀旧话语中解决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聚焦青少年的精神成长,纠正了怀旧青春电影中“成长落空”的问题,实现了成长叙事的新变奏,并且细腻谨慎地在人物形象中注入了对校园霸凌的理解,为青春电影走出同质化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青春电影是好莱坞电影创作体系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媒介,对认识美国社会与文化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名扬四海》作为一部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国青春电影,在传递青春与梦想的主题之外,也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在多元文化、艺术创新、教育理念、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微观变化,从而体现出严肃而深刻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新武侠电影首先改观了武侠电影的外在美学特征:武术的风格化呈现画面构图的精致考究以及冷兵器的千变万化、光彩炫日。在发挥视觉化奇观的同时,新武侠电影在内在美学观念上也发生了变化:“武”不再有崇高的价值意义;解构了传统的侠义精神;人物遭受着精神创伤,迷乱了自我。  相似文献   

14.
章骞 《文教资料》2012,(7):99-100
岩井俊二被称作日本纯爱电影教父,他以唯美而又游弋的镜头,纯净而又耀眼的灯光,鲜艳而又和谐的色彩,为我们带来很多耐人回味的电影佳作。本文就岩井俊二电影中主旋律"青春与回忆"进行浅层次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的青春类型电影,淡化了以往青春电影触动人心的青涩的情愫或是叛逆爱恋、青春期的困惑和迷茫,成长的惨痛代价,更加注重在缅怀青春之余展望未来,高扬梦想、崇尚奋斗。个体的生命价值尊严在影片中得到尊重,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王雪臣 《新读写》2011,(1):33-33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摇滚校园》!很酷的名字。我从未想到,摇滚竟和校园搭上边。我们应该十分清楚,几乎没有一所学校会像霍洛斯小学的“摇滚校园”乐队那样,进发青春热血,洋溢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17.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摄影语言技术的革新,林超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并深深影响了众多新锐导演的创作之路。早期林超贤导演的作品深受二十世纪"香港新浪潮"时期电影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其成名的警匪片,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片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能看出残留的时代印记。自2015年《湄公河行动》上映后,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并借助类型片的外衣增加了作品的商业化元素,打破了受众单一的困境,呈现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主流电影"。本文以警匪片、新主流大片为例,通过分析林超贤导演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探究其作品风格的美学嬗变。  相似文献   

18.
“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小A这样说。 那一年我大约和你们同样年纪,在这个看起来无所事事的夏天,酷热的温度似乎要把人烤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生代导演李玉的电影注重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再现和描摹;既有残酷青春、迷失心灵的呈示,更借助女性生存境遇的描摹,演绎恒久生命漂流的主题,并发出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在拍摄“主流艺术电影”的观念指导下,李玉电影在叙事上经历了从事件电影到情绪电影的改变,在影像风格上完成了从凝重单纯到悸动热烈再到安静压抑的变化,强烈的艺术气息贯穿了全部的创作。李玉电影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对于中国电影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菊豆》是张艺谋导演、中日联合出品的一部经典之作。整部作品充满了阴郁悲凉的压抑气氛,但是在影片的镜头语言下我们也不难发现它的拍摄场景、演员,以及利用光线、色彩、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呈现出的短暂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