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约瑟难题”的主要内容是:“虽然中国古代有众多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涉及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索和思考,自从被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李约瑟难题”的态度十分积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试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以及“如何解答李约瑟难题”这两个子问题.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内涵与意义的解读以及对其已有研究工作进展的分析,从生产力水平、外部动力以及数学内部本身等方面探究分析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难题曾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现在国内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已发生转向。李约瑟难题探讨也未成为国外学者框架课题架构的涉及之一。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溯源及其研究进展作概要介绍,试图对李约瑟难题的未来研究进路进行探析,认为从难题本身研究角度与方法深化与提高、学科意义、研究科学技术规律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等层面来说,李约瑟难题研究具有未来意义。李约瑟难题研究可采用定量研究和内外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状况,从对难题本身的辨识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解释“李约瑟难题”、从中西科学与文化对比诠释“李约瑟难题”、数学史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史研究及有关方法论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讨论的热点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 ,不同学者所持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求解研究 ,主要包括内史研究、外史研究和综合求解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深化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 ,有助于反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是困扰中国学界很多年的一个难题,从李约瑟提出至今,人们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解答它。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的意义甚大,甚至有人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哥德巴赫猜想"。就李约瑟提出的问题,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以及地理等方面给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难题是中西比较科学史研究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尝试从科学精神缺失的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并进一步探讨导致近代中国科学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孟艳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99-102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已经困扰了学术界数十个春秋,在人们尝试从不同的观点解答该难题的同时,对其是否有完全解产生了质疑.本文以自然科学领域的小波分析多分辨思想为出发点,用不同的历史尺度分别探讨了求解李约瑟难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诺贝尔科学奖109年的历史上,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处于无人折桂的尴尬境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本土科学家为什么至今无人问鼎诺贝尔科学奖?中国距离诺贝尔科学奖还有多远?这是继"李约瑟难题"之后摆在国人面前的又一个世纪难题,人们把它称为"后李约瑟难题",也有人称之为"零诺贝尔奖现象".我国"零诺贝尔奖现象"是诸多原因所致,其中教育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应试教育难辞其咎.要实现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必须彻底改革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李约瑟难题"自提出以来,就成为中外专家和学者们关心和争论不休的难解之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李约瑟本人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语境中对问题的表述并不完全相同,使得问题的范围有所变化;第二,学者们在翻译和转述的过程中发生了无意或有意的误解或修改;第三,对各种解答进行的质疑,使解答又成了难题的一个部分;第四,对难题本身的合理性进行质疑.这些纷争难以形成共识.其实,对"李约瑟难题"本身和解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达成一致意见,重要的是借它来促进我们对中国文明的深入理解,以及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李约瑟难题"在中西文化中的科学环境中粗浅地分析中西文化关于科学精神的差异,得出"李约瑟难题"只是作为中西方科学精神交流中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在起作用,进而从该难题中得到启示,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交流,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仓孝和(1923-1984)是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学院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被《人民日报》誉为“教育家、自然科学史家”。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已被收入《当代中国教育家传》(第六卷)、《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教育必须先行》、《仓孝和纪念文集》等书籍和《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教育艺术》等报刊中。有感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编著,并想回答“李约瑟难题”。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了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于1978年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80年7月去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授科技史。遗著《自然科学史简编》荣获1988年度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1989年首届全国科技史荣誉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16.
“李约瑟难题”是指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了巨大贡献,但是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科学崛起,迅速超过中国并至今在绝大多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个问题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史长期研究之后发现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学术价值,但真正解答好这个问题却有相当难度,故被俗称为“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元16世纪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到了近代却一落千丈,被西方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就是一直困扰中西方学术界的"李约瑟难题".对"李约瑟难题"中外学者多从哲学、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等角度进行求解,而鲜有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解读的.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取仕"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排斥自然科学、扼杀了人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难题"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可能绕开对"李约瑟难题"的再次思考。"李约瑟难题"所带来的强劲动力将为新时期重新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争取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及高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但如何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却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难题之一.为此,基于国际商务的持续竞争优势理论,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静态优势与动态优势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参与全球教育产业链的持续竞争优势,并认为核心资源、核心能力及外部环境是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成败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化解成人学习难题的有效途径。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所占比重和所起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成分。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是教育对社会主动适应的更全面的表现,同样是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成人学习的特点及难题,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的实行,是当前以及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社会、教育以及社会成员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