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字即不规范的字,与之相对的是“正字”,俗字与讹文有本质上的差别。讹文,即错字,它是指书写者因笔误或文化水平低而抄错写错的字。而俗字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规范字体。所以,讹文几乎没有规律可言,而俗字因其具有约定俗成性,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出其内部规律。俗字在六朝碑刻中已多见。到了隋唐时代其数量更多了。在敦煌写本中,俗字现象尤为多见。俗字的归类方法亦有多种。一般地根据俗字和正字字形相比较,分为简化俗字和繁化俗字两大类。简化俗字,比之正字笔形简单化,笔画减少。如“嫂”简化作“ ”、“攀”简化作“”、…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0,(2):16-20
敦煌写本先秦文献中的"俗字"俯拾皆是,其中许多俗字并非是同时期"正字"的简化、繁化或讹化,而往往具有其独自的古文字来源,其中不乏先秦古文字隶定形体的手写型。该文择取敦煌写本《诗经》中10例俗字,逐一分析其构形特征,溯源探流,以明其构形及演变有据可依,有理可循,从而为"俗字"的深入研究做一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3.
《干禄字书》是唐代的一部重要的正字学著作,收录了汉唐以来的一批珍贵的俗字材料,对研究汉字由隶变楷以及楷书定形过程中汉字的发展状况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俗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日常使用的与正字规范写法不同的字,一般是在正字基础上通过繁化、简化、变异、替换四种方式构成的。声符替换的俗字是为了反映变化了的字音、简化字形等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形近误书、方音影响。声符替换的俗字有一部分是符合六书原则的,这就否定了把是否符合六书原则作为判定俗字标准的做法,但也应看到,不规范的书写方式仍是俗字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俗字相对于正字而言,没有正字无所谓俗字,俗字概念以正字为参照而存在。本文从讨论正字之名义入手引出俗字问题,进而讨论俗字之名义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饶宗颐编的《法藏敦煌书苑精华》中的十七篇唐代卷子为材料,精选一千个俗字,以《干禄字书》等三部唐代正字书为正字标准,分析出唐代俗字的八种类型,进而指出八类俗字中,保持正字理据的仅一类,弱化正字理据的三类,破坏正字理据的占四类,从而得出俗字的理据性比正字要弱得多的结论,因此唐代俗字多为后代正字书所排斥。此外,还有两种外部因素影响了俗字转化为正字。  相似文献   

6.
汉语俗字研究是汉语文字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派别,汉语形体的正俗之别甚至可以追溯到甲古文字时期。到了宋明清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汉字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同时使得人们对相应俗字的研究也日益增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辨析字形正俗的字样书,其中就有明代士大夫焦编篡的《俗书刊误》。此书前四卷将士大夫认准的正字与当时人们常用的俗字对举,旨在劾其“肆笔成言为”者。文章主要取证《汉语大字典》、并参考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对异体字类型的归纳以及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对俗字的详细分类,通过对这些正俗字字形发展演变的一一考证,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分类,同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唐代的颜元孙在其所著的正字专书《干禄字书》中,对当时的常用字进行了相当系统的整理和归类。本文以《干禄字书》中的俗字为研究对象,对俗字的内涵、特征等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对现今的文字整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俗字是同一书体系统内与正字相对的流行于民间的汉字。异体字、古体字、方言字、通假字、错别字的内涵及使用条件都不同于俗字,它们都不宜全部或部分地归属于俗字。代替符号根本不具备字的资格,更不会是俗字。  相似文献   

9.
在汉字的发展历史上,文字一直有着正和俗的区别。相对于正字来说,俗字是历代政府所禁止的,而现在,国家也强调要使用规范字。作为人们手头用字,俗字能够起到文字记录语言的作用,俗字之所以屡禁不止,这是因为,俗字记录语言时有着自身的特点,且它的存在有一定的文化心理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井米兰 《现代语文》2008,35(4):107-108
敦煌文献保存了大量俗字资料.本文试从笔画和构件层面探讨<敦煌俗字典>中繁化俗字的类型,为汉字发展史研究提供必要的补充材料.  相似文献   

11.
汉语俗字随正字一同传入日本,为日本吸收。日本上代金石文包含了大量汉语俗字,其类型与汉魏六朝以及隋唐碑刻的俗字具有一致性。其中部分俗字业已进入日本现代规范用字。考察上代金石文中的俗字,对于中日汉字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俗字随正字一同传入日本,为日本吸收。日本上代金石文包含了大量汉语俗字,其类型与汉魏六朝以及隋唐碑刻的俗字具有一致性。其中部分俗字业已进入日本现代规范用字。考察上代金石文中的俗字,对于中日汉字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明代陕西方志《雍大记》中的一至十三卷为研究对象,从俗字角度出发,借用汉字构形学理论,在异构俗字和异写俗字两大类的基础上再细分为十三小类。在穷尽性整理归纳《雍大记》俗字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例证分析了其中不同俗字的类型、成因及主要字书的收录情况,最后通过定量研究,总结出《雍大记》俗字具有时代共性大于地域个性、异写变化大于异构变化、古体沿袭大于整体创造、正字俗字并用的随意性、俗字形体构造的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宋本((玉篇》的俗字和相应正字在形体上存在4种差异。俗字的造字者既有重视理据的一面,也有忽视理据的一面。一方面,造字者结合了俗字使用群体的认知水平、生活习俗等,对俗字的表音或表义理据重构,以求使用者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文字的构形联想到其代表的语音或(和)语义;另一方面,造字者为提高书写效率,对一些字进行了笔画重组,从而解构了这些字的理据。俗字的造字规则具有多样性,一部分俗字是造字者依据语音或(和)语义使用形声或会意方式构字,一些记号字、半记号字和少数形声字,依据类推,同化规则生成。  相似文献   

15.
敦煌俗字与正字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内部部件的笔画增减、形体讹变等造成的.本文选取《敦煌俗字典》中的一些俗字,将字切分后比较部件间的变异情况和内在联系,从部件层面探讨俗字讹变的主要原因及俗字变化的相关情况,以期为解读文献、考释俗字及相关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中央政府和国家语委一再呼吁"请写规范字"。俗字被规范汉字所排斥,但是生活中人们实际使用俗字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其实汉语中的俗字对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辨正地对待俗字,才能正确地规范地使用汉字。  相似文献   

17.
研究汉语历史词汇,难免要与古籍打交道。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写,必须正确解读。一词往往有多种俗写,有的俗字甚至跟另一个词的正字同形。以"?""泼""撓""?"等字形为例,对其语义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18.
俗字与《说文》“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字,顾名思义,是汉字的通俗字体,是与所谓“正字”(或曰“正体”)相对而言的。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并共同构成了汉字发展史的主线。按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俗字理应在汉字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长期受封建统治者“以文教化”的影响,加之俗字之“俗”本身词义的演变,使其真面目往往遮盖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不少文字学家,常以卑视的眼光  相似文献   

19.
鳌为俗字,正字作鳖,本义为海中大鳖。俗称状元及第为独占鳌头。因为在我国古代殿试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三甲后,就宣旨唱名,谓之胪传。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向前行  相似文献   

20.
隶变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化。它在使汉字更加简便、更有利于书写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大枇俗字的产生,我们把这些在隶变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俗字称为隶化俗字。这些俗字的产生不但是东汉后期俗字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中古甚至中古以后许多仍被人们使用的俗字也只有追溯到隶变才能找到其俗化的理据。表文拟从隶变的角度对俗字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