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是《中国记者》的热心读者,每期刊物一到,必先放下手中的杂事,细细阅读。一年多来,《中国记者》使我获益很多,尤其“一得录”、“作品评析”、“我们的同行”、“满目青山夕照明”等栏目,更是必读。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阅读中常发现一些错别字,很破坏欣赏、阅读的情绪。下面是1988年第4期上发现的错别字及勘误: (1)帐然若有所失——应为“怅然”(18页右栏第1行)。(2)让全国引为戒鉴——应为“鉴  相似文献   

2.
读者对出版物提意见,其中之一是错别字方面的。的确,阅读图书遇到错别字,就像吃饭嚼到砂子,使人感到很不是滋味。何况它谬种流传,误人不浅。我们就多年在校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这方面的现象,找一找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以及探索一点消灭错别字的途径,以求教于出版界的同仁。一字之差的严重错误把“赋诗”错成“贼诗”,把“欣赏”错成“欣尝”,把“大十六开本”错成“六十六开本”,把“场记”错成“埸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前不久在“东方时空·时空报道”栏目中,曝了一回自己的光。它将CCTV一些节目中出现的错误字幕,以及播音主持人员所念的错字别字,罗列在一起,进行剖析,并对媒体中“错别字现象”的危害性,作了深刻阐述。媒体中的“错别字现象”,由来已久。既是个“屡禁不止”的常见问题,也是个令媒体自身和受众,都头痛不已的品位问题。说它是常见问题,因为不论电  相似文献   

4.
洪文军 《军事记者》2006,(11):57-58
“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进为鹄的”,这是邹韬奋在办刊实践中形成的新闻思想。他悉心经营“读者信箱”栏目,生动体现了竭诚服务读者的思想。“做编辑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看读者的来信”80年前,也就是1926年的10月间,邹韬奋接办主编《生活》周刊后,就开辟了“读者信箱”专栏。他在后来主办的另外5个刊物和1个报纸,都保持了这一栏目或设立类似栏目。邹韬奋在报刊实践中,一贯很重视“读者信箱”栏目,热心为读者解答生活、恋爱、婚姻以及求学、择业等方面的疑难问题,赢得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和好评。虽然“读者信箱”稿件刊发在报尾位置或…  相似文献   

5.
自从广大读者批评新闻出版界“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的怪现象之后,我一直在寻思,自己做得怎么样?作为作者,在报刊上曾发表过文章,是否在自己的作品中当过错别字的制造商?作为编辑,是否在审读书稿时思想开了小岔或是限于水平而当了传播错别字的“二道贩子”?无论是当制造商,抑或是二道贩子,其后果,都是贻误读者,是不能容忍的。  相似文献   

6.
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版自今年开始创办“名人热线”栏目以来,已先后邀请了30余位文化及演艺界名人出任“热线”值班员。如今,这个栏目不仅已经成为一道“特色菜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在社会和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为文化名人的报道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强化读者意识 作为一份在党的领导下为百姓办的报纸,北京晚报文化新闻的报道无疑也应以贴近百姓、服务于读者为宗旨。因此,所设栏目必须首先考虑读者需求。“名人热线”的开办恰恰适应了读者关注“名  相似文献   

7.
漫画作品,于幽默中有褒有贬,很受读者欢迎。但令人扫兴的是,一些漫画中常常出现不该错的错别字。如10月12日陕西日报一版《外宾赏月图》中“中国的月亮真园”,其“园”字应为“圆”;10月14日辽宁日报一版《良师益友同世来》中的“咳嗽”,其“嗽”字是自造的。类似这样的错别字,不时在一些报刊的漫  相似文献   

8.
从每天收到的读者反馈中,我们深深感到,许多读者一直关注着我们的杂志,关心着我们的工作。近几个月,读者更加细致、专业的提问和建议,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鞭策作用。 保持栏目的纵深性 本刊版块分割、栏目设置的结构方式已得到多数读者的认可,“特别报道”、“新闻背后”、“采编方法”、“本刊视点”等版块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湖南读者周建设提出,同一个栏目的文章应是连续的、系统的,是上一期的深入和细分,但近期个别栏目的文章选题缺乏连贯性和纵深感,让读者  相似文献   

9.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10.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四月重版的小说《红与黑》,译笔比较流畅,前言性质的“简论”,也能帮助读者了解小说的作者生平、社会背景和故事梗概。遗憾的是,书中的错别字太多,语词混乱和标点不当等现象,也比较严重,仅从我在翻阅过程中所发现的这方面的问题,就有近百处。现举例如下: 一、错别字。怠慢,误为“待慢”部署,误为“布署”。疑难,  相似文献   

11.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12.
王丽萍 《青年记者》2007,(14):30-31
近年来,一个被统称为情感倾诉类的栏目先后登上了多家都市报的版面。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开设了“讲述”栏目,郑州的《大河报》开设了“都市倾诉”栏目,《东方今报》开设了“男左女右”栏目。该专栏一经出现,就备受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青睐,阅读率较高,市场效益看好。短短几年,该专栏就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13.
帮朋友买书,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偶然发现《编辑部的故事·精彩对白欣赏》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2月第一版)因受电视的影响,毫不犹豫地花3.85元买了一本,回去一翻,大为吃惊。原来此书不仅是“精彩对白”,还是本实用错别字小字典。全书15.7万字,共221页,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120多个明显的,而且是不重复的错别字,平均两页不到就有一个。连书名中就把“精采”写成“精彩”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15.
近据报载,湖南株洲《新闻图片报》刊登一则启事:“《新闻图片报》采取‘读者参与’的办报方针,因为每一位读者都是编者的知音。凡发现本报的错别字并最先报告编辑部的读者,每次可得奖金100元,并在本报公布获奖者姓名。”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从去年以来,贵刊开设了《小记者》栏目,我们编辑记者阅后,认为这个栏目办得好。说它好,一是唤起了我们的童心;二是很少有错别字;三是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四是文章的构思新颖。这里,我们也希望本栏目在贴近社会、贴近读者上下功夫;其次是把这个小栏目办成名牌栏目;再其次是扩大栏目版面。最后,希望《小记者》能出版成册。读者来信$许昌市人民电台@梁国安 $许昌市人民电台@郑亚青 $许昌市人民电台@李俊恒 $许昌市人民电台@袁晔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之声     
湖南省洞口农药厂曾华忠:一九九一年第十一期《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之声”专栏,刊登了我三点意见,其中第二条是:“读者之声”栏目,应每期有读者最新的呼声,密切编辑与读者的联系。第三条是:增设“好稿推荐”栏目,每期刊登二三篇好新闻作品,供通讯员鉴赏。自这些意见刊载后,每期都有  相似文献   

18.
记得学生时代读书,想在一本书上找到几个错别字是很难的事情,现在自己做了编辑,却发现满世界的书想找出几本没有错别字的反而变得很难了。曾经让自己觉得很神圣很崇敬很向往的“编辑”这两个字眼不再给读者带来安全感了,读者的抱怨和不满越来越多,就连作为图书编辑的自己也常常对此感到困惑和无奈。曾有编辑把图书编校质量的检查比作是悬在编辑头上的一把刀,这足以说明编辑自身对所责编图书编校质量的担心和不自信。是什么创造了一个“无错不成书”的年代?难  相似文献   

19.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06,(30):40-40
大家好!应众多读者朋友们的强烈要求,家有喜“饰”栏目又重新与大家见面了。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更好地建构媒体、读者与商家的桥梁,我们在保持原栏目精华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改版后的家有喜“饰”主要从“一站式”角度出发.让读者通过栏目就能够看到设计师设计的效果图.家具商、饰品店、灯具店为其配置的家具、饰品、软装饰、灯饰等。栏目包括四个板块:[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21,(1):M0001-M0001
“盘点”并不是常设的栏目,却是每年年初几期的重点。图书出版有一个有趣的“内化周期”,一本书出来了,要几个月或者一年后才会真正产生影响力。所以,盘点栏目是很多读者包括图书馆喜欢的栏目。一位北京的图书馆领导告诉我,这个栏目乃是他们每年给读者推荐好的思想类、学术类图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