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的固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一直扮演着防御漠北少数民族入侵,保障中原的重要角色。历朝都在这里筑城修堡,驻以重兵,拱卫中原的安危。本文在对主要城池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古城堡(寨)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固原在军事防御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蕴涵着诸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天人合一的思想;"尚中"观念;"礼"的规范等,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对促进经济发展、弘扬中华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历史文化古城是人类的共同使命。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原博物馆馆藏陈列——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钟亭、古墓复原馆和石刻馆。  相似文献   

4.
商丘古城旅游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提升,历史文化名城游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商丘古城,凭借其特有的原真性、文物性、社会文化性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商丘市旅游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商丘古城确实不愧为一座具有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5.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F0003-F0003
2010年7月5日-7日,由宁夏师范学院主办,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固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河南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陇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同原博物馆等单位的50多名区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绕历史时期固原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固原社会史、文化史,同原城的变迁,丝绸之路与同原,回族历史文化,固原考古与文物等论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学术研究视野,将会进一步推动固原历史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晋阳古城之文化积淀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阳的历史年龄已有2499年,晋阳兼乐太原则已有2249年了。太原,尽管宋初统一战争中有堕晋阳而建太原之沿革,惟从地名学,从原始居民传承,从政治地缘等视角看,由晋阳到太原,就是一座持续发展之城,战国赵,十六国前秦,北朝东,北齐,唐,五代后唐,北汉七朝都或别都;向为中央肩背而国家安危兴亡所系及其“表里山河”天下独有之地理形势;地处古来华夏族旱地农业化与戎狄游牧族草原部落化接合地带,是以为民族融合之会归及其多元化;具有太原老陈醋,晋祠大米,汾酒,太原葡萄酒,并快剪刀等独特的传统工艺与特产;典型的自然环境,人环境赞成了一代代典型历史人物及其典型的社会性格;晋阳古城待发掘的恢宏遗墟及其城郊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孙继  陈程 《安康学院学报》2012,24(3):97-100
纪南城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好的特点。然而近年来,纪南城大遗址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探讨纪南城大遗址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对于加强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自商周始,一直为中原统治集团的北部边陲。本文从固原边塞地区各民族生活、争战的遗留物,特殊的边塞史事,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风格独特的边塞文学艺术和众多的边塞历史文化遗迹等多方面进行记述分析,说明边塞文化是固原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9.
良渚古城遗址既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又是广受国际认可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是良渚古城遗址的根基,也是保护和传播的核心要素。良渚古城遗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是实现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方式。通过分析良渚古城遗址的文化内涵,提出“历史文化+旅游”“遗产文化+旅游”“艺术文化+旅游”“农耕文化+旅游”的良渚古城遗址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四种模式,促进良渚古城遗址文化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薛正昌先生潜心于固原方志研究已有十余年,精诚专一。钩沉史籍,考证人物,吸收考古成果,实地查勘,其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现已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历史研究文章百余篇,有的被国内核心刊物转载、文摘,颇具学术价值。其长篇人物传记《董福祥传》出版后填补了晚清西北著名人物研究的一项空白,受到国内史学界的关注,被久闻董福祥大名而惜乎未知其详的读者所称道。《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是他近年来方志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现在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扶贫攻坚战”的固原,历史上也曾有过耀眼的辉煌。固原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都是中国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古城。曾称名为“高平”、“安定郡”、“原州”等。雄奇险峻的六盘山屹立其间,森林广茂,水草丰美。固原,是中原出塞西北的巍巍雄关,“襟带西凉,咽喉灵武”,为“丝绸之路”必经的东段北道之孔道,交通和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秦时,当地商业巨子倮,以开发畜产品交换市场而巨富,颇受秦始皇青睐,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请”,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11.
考古学家始自1922年的发掘表明,约5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曾有一座繁华的城市突然在瞬间被摧毁了。它的遗址被命名为“摩亨佐达罗”,这在印度语中即是“死亡谷地”的意思。但当代不少学者都以为不如称它“核死丘”更适宜些。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时期固原的干旱水涝灾害频发。旱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频次呈递增趋势,且以夏旱最多,连旱现象不断;水灾的季节性特征明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往往集中在局部范围,导致部分地区偏涝,部分地区偏旱。水旱灾害导致人口伤亡严重,饥民流民增多,经济遭受破坏,社会动荡不安,灾民心理恐慌等严重后果。灾荒发生后,历代政府采取赈恤、蠲缓、借贷等救济措施,帮助灾民度过难关,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民间救助和灾民自救也是重要的救灾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与扬州古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城市历史化遗产的保护状况是城市化内容的重要标志。扬州是一座有2487年历史的中国历史化名城,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应尊重城市历史化遗存,处理好现代建设和历史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以实现古代化与现代明的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4.
关中,四塞险固,历来多为中国封建王朝定都之地。作为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雄居六盘山北麓,为长安防御的西北门户。就在萧关迩旁,西汉置安定郡于高平城。东汉“高平第一城”威名远播,光武帝刘秀与隗嚣鏖兵于此。其后高平虽易为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不同的名称,但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却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其军事地理价值,是甘陕宁等西北其它军镇难以匹敌的。清初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评价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当非虚语。 中国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历来骁勇善战,崇尚武力。早在殷周,六盘山附近就有犬戎、西羌、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游牧。秦汉时,这里畜牧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言其“西有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城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城正承受着旅游浪潮和城市化的冲击,文章以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古城为例,分析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具有多样性、历史悠久性和易变性,因此需要加强古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高度重枧对古城文化悠久性的保护,加强古城文化修缮和重建工作,让古城文化保护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固原地方政权建制较早,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重镇。汉唐时期经济社会状况,早期典籍尚有不同程度记载,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层面上,近数十年丝路考古也不断证实中西文化与中西商贸在固原曾经的繁荣。固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历代凸显的是其军事特点,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状况,通过明清地方志书的记载也能得以复原。儒学教育在明代已显得兴盛,但传承上有断层。经济社会发展,依附在军事背景之下,商人来自于他乡,商品源自于外地,地方上只是一些小商小贩,再现的是一个较为封闭的传统农业经济。羊毛和皮革类,是外销换取经济收入的唯一。电话与电报这些显示近代先进文化意义上的“设备”快速进入,绝对不滞迟于别处,而且起着连接四方的作用,这依旧体现的是固原军事意义上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8.
固原风物传说具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内涵,这些传说一方面反映了固原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也帮助人们追寻人类发展的历史,探寻文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作者运用现代史学研究方法,把固原地理与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二是全方位论述了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三是对陇东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四对涉及固原、西北乃至全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固原新石器考古文化的发现和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世纪末,通过调查、发掘和清理的遗址、遗迹和墓葬约有350处。从时间界域、空间范围和独具特色的实物群体这三个考古学文化的要素来看,显示出了自身的明显风格,是具有浓郁区域特征的原始土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