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初期,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在建构伦理信仰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其一,新文化派彻底否定宗教及其于伦理的终极依据和信仰支持,学衡派则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宗教及其与伦理的关系;其二,新文化派否定宗教,却无法否定伦理精神的信仰特质,学衡派亦特别强调伦理精神的宗教情怀;其三,新文化派的伦理信仰是自由,后又被科学所取代,但科学真理并不能安顿生命和实现精神超越,学衡派对此有深刻的批判,并提倡至善的伦理信仰,然而不正视科学真理及其自由精神,也难以建立合理的伦理信仰。反思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关于伦理信仰的论争,对于重构当下的伦理信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国民自卫军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民事和政治组织,巴黎国民自卫军的建立使传统的市民自卫组织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国民自卫军具有镇压和革命的双重职能;国民自卫军组织和管理是随大革命的进程逐渐演变的;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自卫军"光荣"和"耻辱"并存。它虽然犯有严重错误,但为后世树立了革命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修身科作为近代新学制科目,在国民教育中承担道德教化的功能。作为修身教育载体的修身教科书在传播知识、启蒙思想中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对修身教科书的历史考察和文本分析,梳理国民道德教育的演变轨迹,反思其中投射出的政治诉求,有益于理解现代国民意识之养成。  相似文献   

4.
清末“礼法之争”是中国法制史上一次影响重大的事件。以往学界大多运用法学的研究方法,并较多地从外来因素的角度来剖析这场礼法之争,本文试图运用史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考察,对“礼法之争”的原因、结局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20世纪初年女子国民捐运动的考察,来探讨这一时期女子国民意识尤其是女子"义务意识"的觉醒及其发展。本文分三个部分:"女国民"意识的觉醒;女子国民捐运动的概况;女子国民捐运动的分析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考试周刊》2010,(29):30-31
宋词"豪放"与"婉约"体派之分,起于明代,清后词的写作和评论藉此展开,当代学者对此纷争不断。词的豪放与婉约两大流派各有千秋,互有影响,正是在相互竞争、相互影响中的发展,才给后人留下丰富的宝贵遗产。从文学艺术上看,婉约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阴柔之美",豪放派反映了生活中的"阳刚之美"。"豪放"与"婉约"交相辉映,编织成色彩斑澜的宋词之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对情欲问题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思想根源,人类在从自然文明走向人文文明的文化大格局之中,原始野性包括情欲等问题注定了不断被控御与被改造的历史命运。通过阐述礼乐文化内部的乐与礼两大文化系统之间精神之争的文化事实,证实了先秦儒者处理情欲问题在基本走向上顺应了文化的大走势。结合尼采对酒神和日神精神的相关论述也能印证此说。  相似文献   

8.
历来学者在研究宋诗过程中,虽已注意到宋诗在发展中有着古体、近体消长融合的一面,但一直却没有专门的论述.本文从古、近体诗歌的界定及其不同的美学特色入手,分析北宋诗歌在发展和创作中形成的古、近体之争的源起.  相似文献   

9.
史籍记载南都定策问题非常混乱,致使今人的论著对此语焉不详,甚至时有讹误。通过爬梳各家之言,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清史可法、马士英两人在定策之争中的关系,对福王、潞王两个皇位候选人的个人才品,对立潞王派、立福王派的争斗过程以及是非曲直作出较为客观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这场争斗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新梳理了中国近代外交发展的历程,阐释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趋向,同时探讨在近代中国外交转型过程中国民意识的觉醒及在此基础上民众对国事的积极参与。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1.
洪秀全与李秀成的权力斗争,是后期太平天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线索,贯串后期天国始终。李秀成客观上帮助洪秀全建立起新的权力结构,为后期天国军事政治局面的恢复与展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洪秀全与李秀成的政治较量中,洪秀全因为洞悉李秀成的政治心理,因而在心理上占据着优势。李秀成实际上起到了洪秀全心理安定剂的作用。李秀成的忠诚在于他对义气的浅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战争权力之争在建国伊始就已拉开序幕,国会在争夺战中鲜有作为,而总统多主动出击,战争权不断扩张.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总统战争权急剧膨胀.而国会在一战结束后竭力限制总统战争权扩大,二战结束后却将战争权拱手相让,以至20世纪70年代总统战争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自198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是一部调整国际贸易活动的统一实体法规范。它的生效实施为国际货物买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本文通过盲从以约的特点,即普遍性、现实性、折衷性等特点,说明作为该公约最早缔约国之一的我国应该如何利用该公约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事业服务,以及如何结合该公约来发展我国涉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但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是时间上有差别、性质也不同的两个概念。反右派斗争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对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偏激言论所做的必要反击;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则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资产阶级一贯地“深恶痛绝”,以及对知识分子属性、地位、作用认识的偏差,没有科学地把握斗争之“度”,而导致的有严重失误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5.
从各方面比较得出制宪权和修宪权具有同质性。社会变迁和代际更替带来了人民意志必然的变迁,必须承认后代人同样享有制宪权。但是社会发展具有延续性,后代人不必主张完全的制宪权,因此代之以修宪权。修宪权是制宪权的转化,这解释了同质性的命题。并且,修宪权有其独立的形态,它是制宪权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当代中国相对频繁的修宪是难免的,认识修宪权和制宪权的关系对行宪修宪实践将有着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习俗是一种法律外的规则体系.作为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几乎熔铸在血液中的生活方式的习俗,在本质上具有刚性的一面,刚性的习俗可能会形成一个相互锁定的体系,对于法律产生重大的影响.立法应当尊重习惯,如果不尊重习俗,在法律和习俗博弈的过程中,习俗因其惯性会阻碍法律的执行,直至修改法律.  相似文献   

17.
隆武帝与郑氏家族是隆武政权的核心。传统的史书多将隆武帝当作郑芝龙的傀儡,实际上,隆武帝是一个颇有谋略的帝王。隆武帝登基后,来自各省的财源与政治支持使他的地位日益巩固。于是他策略地利用文臣与郑芝龙的矛盾,展开了与郑氏家族的权力斗争。隆武帝北征闽北之后,郑芝龙留在福州,而其他郑氏将领被派到前线作战,藉此机会,隆武帝逐渐压倒郑芝龙成为隆武朝真正的掌权者。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公务员的艰苦奋斗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光荣与耻辱的一种道德评价标准。艰苦奋斗是劳动人民固有的优良道德品质,是我党的优良传统,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在当代公务员中,艰苦奋斗荣辱观被扭曲,他们视艰苦奋斗为耻,以奢侈浪费为荣,使艰苦奋斗意识淡化,奢侈浪费之风盛行。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把被扭曲了艰苦奋斗荣辱观重新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军队建设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并逐步构建了以忠诚党的事业为最高政治信念、以执行“三大任务”为根本价值目标、以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主义而牺牲”为崇高价值取向等为基本内容的军人核心价值观,为锻造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有:搞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一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倡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根本在于教育常抓不懈;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出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