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近年来,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报道语篇、政治语篇、各类小说语篇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但是这些语篇都属于文本语篇,而对于多模态语篇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多模态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以现在非常火热的综艺类电影《奔跑吧兄弟》为例。  相似文献   

2.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语言学中新兴发展的学派,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人们设计的符号来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隐喻(metaphor)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隐喻与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把认知理论与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使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成为可能。本文以分析CDA中的隐喻现象为基点,旨在探讨构建认知批评话语分析框架的可行性与优势;发掘大众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并呼吁读者以批评的眼光阅读此类语篇。  相似文献   

3.
语篇与其所反映的世界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Johnstone在其《话语分析》一书中,从批评话语分析、语篇的照应和语篇的理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以及新马克思主义等四个角度探讨了语篇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其中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的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所用,并贯穿文章始终;语篇照应和理解是从认知的角度认识心理表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则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着手;新马克思主义角度则把语篇的社会性理论与语篇分析方法相结合,从而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语篇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梅 《中国轻工教育》2013,(1):32-35,42
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探究在道歉语境中,人们如何选择道歉语来建构不同的权势与亲密关系,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文章主要涉及了对被动语态、人称代词、名词化与情态等语言形式的分析。对大众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通过分析语言的表面形式来揭示隐含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高我们对语篇的敏感度,培养批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5.
Widdowson的<语篇,语境和前语篇——话语分析中的关键问题>1至5章主要讨论语篇、话语、语境、上下文和前语篇等5个概念,6至10章主要讨论批评话语分析的各方面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的"前语篇"概念对批评话语分析颇具借鉴作用,同时也为交际语言教学法和语用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是该书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6.
批评话语分析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语篇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分类、情态、消息来源等几方面对<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新闻语篇里的语言如何被意识形态影响,又如何传播和固化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崔瑞国 《海外英语》2012,(20):225-226
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话语和社会如何相互影响,分析语言如何改变和维持社会关系。新闻语篇因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备受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该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比较美联社和法新社关于三名阿富汗平民在战火中丧生的报道,从三个方面对这两篇报道的标题进行分析:文本、过程、社会,不仅描述两篇新闻标题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诠释这种语言差异背后的态度和立场的不同,而且联系两篇报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此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批评话语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指导,文章从分类、及物性和情态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巴马就美国干预利比亚战争发表的演讲,揭示了演讲背后掩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分析政治演讲语篇中的应用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9.
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话语和社会如何相互影响,分析语言如何改变和维持社会关系.新闻语篇因其巨大的公众影响力而备受批评话语分析者的关注.该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比较美联社和法新社关于三名阿富汗平民在战火中丧生的报道,从三个方面对这两篇报道的标题进行分析:文本、过程、社会,不仅描述两篇新闻标题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诠释这种语言差异背后的态度和立场的不同,而且联系两篇报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此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0.
胡勇  邱晴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108-110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目的是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语篇、意识形态和权势之间的关系。在国内某知名公司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中,及物性、人称代词和语篇的选择与运用,发挥着为其公司意识形态服务并且试图统治读者思想的作用。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这封信的解读,能够促使读者对大众语篇进行批评性阅读,提高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与反控制意识。  相似文献   

11.
魏红霞 《学周刊C版》2014,(5):232-233
本文首先概述了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一书的主要内容:范畴篇主要讨论了语篇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及两大领域的语篇研究.通过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述引出本文的重点语篇社会功能:视角篇包括批评视角和语篇社会功能两大内容:方法篇主要对批评性语篇分析和语篇社会功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然后.笔者对本书的优缺点做简要评析:其优点在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涵盖面较广.语篇的实例分析较多,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新视角.对话语分析学者尤其是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概述了田海龙《语篇研究:范畴、视角、方法》一书的主要内容:范畴篇主要讨论了语篇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以及两大领域的语篇研究,通过对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论述引出本文的重点语篇社会功能;视角篇包括批评视角和语篇社会功能两大内容;方法篇主要对批评性语篇分析和语篇社会功能的研究方法进行论述。然后,笔者对本书的优缺点做简要评析:其优点在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涵盖面较广,语篇的实例分析较多,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新视角,对话语分析学者尤其是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批评性话语分析是公众语篇分析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分析模式。西藏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方面,而奥巴马在访华后就做出了会见达赖喇嘛的举动。本文以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为基本框架,以功能语法为分析工具,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的报道,并以此探讨不同新闻语篇背后的权力、意识形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掩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本文从及物性和词类两个方面对《华盛顿邮报》有关中国废除劳教制度报道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揭示了该新闻隐藏的意识形态,同时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在新闻语篇分析上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由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国内外学者将语料库手段与其结合起来,利用主题词、词频和搭配等语料库方法对社会生活语篇、政治语篇和经济语篇进行批判分析,揭示了语篇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利的不平等。然而,由于汉语分词的不确定性和缺乏多维度分析,语料库应用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在报选课的教学中较为有效的语篇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找到语篇中暗含的意识形态等因素.本文在概述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概念后,以一则新闻报道为例,说明怎样在阅读新闻报刊的过程中分析语篇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语篇中,批评性话语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根据语言学家福勒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硬新闻语言进行分析。本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角度分析内容为粮食危机、灾难和经济危机的硬新闻。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篇常含蓄地反映意识形态,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解读分析《纽约时报》、《中国日报》对于鹤岗矿难事件的报道,可以揭示不同新闻语篇背后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自1952年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Z.S.Harris首次提出话语分析这一语篇研究方法,话语分析已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多年来,针对话语分析,语言学家们相继提出了批评话语分析以及积极话语分析两个分支。  相似文献   

20.
批评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如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语言学所采用,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大众语篇的分析来揭示语篇中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及意识形态。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功能语法可以更有效地分析西方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助于增强读者对语篇的反控制意识。本文首先介绍一下功能语法与批评性话语分析之间的关系,接着,从及物性、语态和情态三个方面揭示新闻语篇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从而可以揭示报道者的意图和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