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教师就是"教教材",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教学模式的单项"培养"学生的教学活动,强调预设与封闭,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探究性历史教学强调的就是"用教材教",教学过程的中心既不单纯是学生也不单纯是教师,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从教与学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出发去探讨历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历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互联网环境下,把互联网的资源、工具、思维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点评",这将是"互联网+教育"时代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汪建军 《甘肃教育》2020,(3):142-142
一、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1.应试思维影响严重。在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思维的影响,未能树立新型教学理念,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把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置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于不顾。  相似文献   

4.
辛永英 《教师》2014,(7):49-49
正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没有史料就没有历史学,高考历史命题也离不开史料。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总认为材料题太难,不容易得分,一些历史教师感叹材料题不好讲解。经过多年历史教学实践,我逐渐总结出解答材料题的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一、信心是前提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对解答材料题缺乏信心。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一是"不敢做",材料的文字太多,看见就"怕",肯定不会做;二是"做了也白做",辛辛苦苦做了但是不  相似文献   

6.
盛恒 《成才之路》2012,(25):71-71
正历史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传授历史知识、进行德育,应该说这些都是历史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自发地去了解和分析历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像孩子在开始蹒跚学步时,离不开大人的搀扶一样,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教师的"搀扶"学会自主学习历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历史教学是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如果一个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高月新 《文教资料》2013,(10):181-182
历史课堂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历史概念学习是重要的途径。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自主思考、参与,敢于怀疑,逐步变"学会"为"会学",从而实现概念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下高三历史复习教学要抓住"源头"复习,引进"活水",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源头是指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历史基础知识部分,活水指高三历史后期复习中不断  相似文献   

9.
历史影像资料能将部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生动"再现",使学生对历史有个直观的了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影像资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提供了方便。历史影像资料应用于历史教学已然成为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历史即过去,正因为这个特点,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是多么枯燥无聊,再搭配传统教学方式,更让很多学生"蓝瘦、香菇",渐渐地对历史失去兴趣。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求改变这种教学困境,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不再"蓝瘦、香菇",反而能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来学习历史。如何解决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自身教学谈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段历史材料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课本上某一结论是正确的,那么这样的历史材料,很多时候只是发挥装饰课堂的作用,对教学却并无多大的用处和价值。笔者认为历史材料在教学中只有起到如下作用才是有价值的。一、重现历史片段,开拓思维深广度通过提供真实的"历史场景",以及生动、鲜活的个案,借以理性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回到"历史现场",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历史变"活",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直接地去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气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发挥出"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先行组织者"。本文结合笔者在研究课中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先行组织者"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情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范映江 《华章》2008,(7):129-130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教材丰富精神内涵的挖掘、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运用都将会使"情"融入教学中.教师钟情于"教",学生融情于"学",有利于形成融洽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16.
谢爱华 《教书育人》2012,(34):34-35
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有效教学",对教师来说,既意味着精神享受,更是意味着尊严的获得与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对学生来说,则意味着智力的愉悦、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升华。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是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通过师生、生生互助互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能够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为"主动",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新观点,它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传道者",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历史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个性品质,是值得深思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何尤文 《教师》2014,(19):64-65
正现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想阅读、不会阅读历史教材的现象相当突出,严重制约了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粗谈浅识,供同行商榷。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紧迫性⒈学生不会阅读教材内容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智慧之星"。"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要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但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关注的往往是部分"优生",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逻辑智能,这使得一部分语言和逻辑智能较差的"中差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也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从历史教师智能观的转变和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