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編輯同志: 我在一卷三期的『人民教育』上,讀到江山野先生的『我在中學國文教學中找到的方法』,又在『察哈爾文教』(二卷五期)讀到黎錦熙先生的『國文講讀教學改革案』(綱要),這兩篇文章,我覺得都有商榷的必要。現在我以江先生的文章為主,寫出下列幾點簡單意見: 一、教學過程不夠具體和完整(最好用某一教材來說明)。二。預習強調的多,復習重視的不夠,這顯然是一種『輕重倒置』的現象;蘇聯教學一再提出『復習是教學之母』。仔細體會這話很對。同時也是教學思想的說明。(我們總想在未教之前就要求學生會『多少』,蘇聯教學精神是教了之後,讓學生必會。這樣無疑地復習是加重了教師的責任。三、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差。(主導作用不是主觀主義教學,更不是『注入式』。江先生覺得討論好,黎先生認為總結好,此二者對教師的指導意圖——事前的整套計畫,都沒有看重。四、檢查復習沒有記分,這也是不科學的(參看蘇聯五級分制》。五、朗讀、分析課文,介紹作者……在蘇聯文學教學(指中學)中是佔相當重要的位置,但江先生很多沒有提出。  相似文献   

2.
改革前的一般情況 過去我們的國文教學,不但沒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對國文教學的任務與重要性,也沒有足夠的認識。如很多國文教師認為:『白話文,講不出來甚麼?』『教一課算一課唄!』一般教師也認為國文好教,說什麼:『認識中國字,就能教國文。』在教法上則是老一套,即便有一些新的也是大半流于形式,如有的國文教師,竟在堂上叫學生站在桌子上練習講演,說是學習列寧講演。又如孤立地講解語彙,對抽象名詞也要下定義,甚至抄襲辭源,哲學詞典。結果學生只記定義,不會講,不會用。教學過程則是千篇一律——導言、題解、生字、試讀、範讀,語彙、試講、範講、回講、分段、全篇要旨(主題思想)、精讀、佈置作業——這樣冗長、龐大的教學過程,實際解決問題少。再加上教  相似文献   

3.
国这科,在学校里是一种重要的功课,与英算居同等的地位。可是现在呢?国只是名义上的重要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一般学生存着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是中国人,学中国,当然是容易的,于是多半对这门功课不很用功。无论白话也罢,言也罢,在学习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的地方很多,这就是没有对国这科下过一番功夫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 《教育》2015,(8):74
古人作一篇文章,他是有了浓厚的感情,发自他的肺腑,才用文字表现出来的。在文字里隐藏着他的灵魂,使旁人读了能够与作者共感共鸣。我们现在读文言,是因为时间远隔,古今语法不同,词汇差别很大,你能否从文字中体会古人的感情呢,这需要训练,需要用心,慢慢地去揣摩古人的心怀,然后才发现其中的奥蕴,这就是一般人觉得文言文了解的程度,比白话文实在是难的地方。文言文,大学生与中学生都不大喜欢读的,大半因为文言文中的词汇不容易了解,譬如文言文中的"吾谁欺"在白话文中是"我欺负哪一个"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自本刊今年第5 期“普通话与方言”专栏开设以来,陆续收到不少稿件,对如何开展普通话教学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期推荐了孟斌和陈育红两位先生的文章,一篇侧重在具体方言区的教学技巧,一篇从学习心理上分析问题,均值得一读。另外,本期邱洪兴老师的文章从方言角度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语言系统的相互关系。总之,普通话和方言的问题十分复杂, 需要我们长期细致地开展工作。本刊欢迎老师和专家们将自己的经验、方法和观点写成文章,惠寄给我们,以利交流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三年九月我開始担任地理教学,地理科对我說來是生疏的私毯每?我下决心要把课备好。在备课時候,我常常把自己此作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來想像,假使老師呆板地、枯燥乏味地給我講课,一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而生動的、多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我听得津津有味。我便本着这种心情來备课沂紫仁氰嵮薪滩?確定教学目的要求,研究和决定適宜的教学方法。例如去年我在备“黄河中下游區的鉄路”一譟時,先反復研究了譟文,在这一课中应該讓  相似文献   

7.
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阵地。目前,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我认为还在于政治课教学的本身。为了改变目前的教学状况,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经过十多年努力探索,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总结和创造厂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它有五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9.
对于阅读课文的处理,目前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包办代替,以教师讲解为主;另一种是放手不管,干脆让学生自己随便看看。前者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后者则忽略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他们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是阅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前两种偏向,都是没有从编选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美术教育作为促进培养儿童智力发展和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所认识和重视。在儿童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如能科学地将美术知识传授给他们,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增强大有好处。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正确认识儿童画教育,依据儿童不同时期的心理规律和直觉感应,去引导和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不能有“为画而学”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小学都在认真落实“减负”。对此,我是十分拥护的,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偏纠偏”的现象。这些问题想必教育行政部门已有所了解。这里姑且不谈,我始终在想,对中小学来讲,有没有比“减负”更重要的问题?我觉得是有的,如果仅仅把少上两节课、少做两道题、少考两次试这样所谓的“减负”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唯一热点话题,总让人感到没有抓到根子上,也好像是“一叶障目”。其实,中小学更应该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比如,我们的课堂里,仍然还是教师的“满堂灌”。德国一学者这样评价我们的教育———“中国的教师是…  相似文献   

12.
<正> 针对成人学习句子成分感到抽象、复杂、难于记忆这一情况,我采取了“化难为易、从感性到理性”的教法。我先写了一个单句在黑板上: 张师傅修机器。根据学员理解能力强的特点,我向学员边讲实例边教概念,使他们很快就明确了“张师傅”是句中主语,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指明这句话说的是“谁”或“什么”的;明确了“修”是谓语,谓语是回答主语“怎样”或者“是什么”的;明确了“机器”是宾语,宾语表示动作涉及的人或事物的。在学员明确了句中“主、谓、宾”是基  相似文献   

13.
一掌握直观原则,利用教具直观原则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地理教学中充分掌握直观原则尤为重要。我在实际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普希金教授所讲的:“我们要牢牢记住:史地,特别是地理,不能和地图分离,一离开地图就没有地理了。”课堂教学中我除随时利用板书与地图外,讲述省、区位置或概况时,我还用分省或分区图片。每拿出一个生的图片时,我都结合儿童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4.
部编小学历史新课本,分课叙述一件件重大的史实: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本国的和世界的。第一册教材三十课,第二册教材二十八课,每周二教时。基本上每一教时要教完一课内容,时间是十分紧凑的。历史教学,既不能干巴巴讲几条历史要点;也不能以讲故事来代替历史教学,而忽略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应该既要把史实讲得生动具体,又要扣紧时代演变、朝代更替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揭示课文中包涵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1920年3月,董必武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克服重重困难。在当时反动军阀统治的武汉,创办了一所革命学校——武  相似文献   

16.
<正>出于对梅贻琦、王国维、黄万里等教授人品、学问的崇拜,我心中对清华大学一直十分向往,从东南大学退休后我应聘到这里任教,转眼第五年了。对清华讲堂的"敬畏",对清华学生感到"震撼"和"自愧不如",对清华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越来越深刻的体验,对清华园如东南大学般的钟情,刻下我这段人生的轨迹。一首先说说清华的学生。夫子曰:后生可畏。清华的后生尤可畏。来清华前,我是东南大学还算著名的教授,得  相似文献   

17.
教学古诗时,教师一般采用注入式教学,先逐字逐词解释,再一句一句地串讲,最后整首连起来翻译。老师讲,学生记。看起来学生似乎理解了,其实印象不深,记忆不牢。如何教学古诗效果才会更好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一)教诗要介绍背景。在教古诗之前,要交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些古诗不能三言两语,而要详细介绍。诗人写诗都是有感而发的。这个感就是诗人写  相似文献   

18.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的过程理念和学习方法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简单随便,而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中的过程理念和学习方法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不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简单随便,而是指教师在吃透教  相似文献   

20.
平舆县南陈大队河湾村处于两条小河相汇合的湾湾里,过去有人说:“小河湾,该遭殃,三面是河一面港”。解放前,除几家有钱有势的地主、富农识字外,广大贫苦农民几乎全是“睁眼瞎”。一九五六年合作化后,这村贫农下中农自己办了一班小学,请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不问群众忙闲,关着门教书,学校办不下去便垮了。当时贫农下中农便议论说:“咱要文化翻身,看样子还不容易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