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可以说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在此以前总以为天朝大国,独步世界。吃了败仗才有点醒悟,但是承认自己落后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认不认落后,要不要改革,意见极其对立,斗争极其剧烈。到清朝末年,大体上认了账,愿意改弦更张,立宪治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清朝终于难免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是清朝的盛世,出现了与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汉初“文景之治”和唐初“贞观之治”齐名的“康乾盛世”.然而,不尽人意的是在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人才辈出之时,清代统治者仍不顾时势,安于现状,采取了一些极其反动而又落后的政策,使中国自十七世纪开始落后于西欧各国的科技在此时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大大地从世界先进行列中落伍了,形成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悲剧时代.本文就清代前期的统治政策对科技发展造成的恶劣影响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3.
闭关锁国的政策自明代起而在清朝尤甚,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究其原因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力量的崛起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直接制约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将就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鸦片战争时期的清代吏治和军制的腐败入手,揭示二者的腐败是鸦片战争中清朝失败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而指出落后的封建官僚政治制度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清朝是一个以满清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廷内部满汉界限分明。太平天国起义后,为镇压起义军,清廷不得不起用大批汉族官僚组织地主武装,湘军因此而崛起并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阻碍1.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整体观点、理念较为落后通常初中班主任所做的德育工作始终是停留于一种说教性质的水平上,只能提高学生表面的道德思想认  相似文献   

7.
三明辖境在明朝有16所书院,在清朝有29所书院,较之两宋的6所书院数量上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书院总数已从宋代的超过全省的百分之十降至不足全省的百分之十,书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有所下降.反映出三明辖境在明清两朝是福建省文化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福建省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大约在清朝康壅年间,民间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秘密组织"江相派",并于民国前期发展到了顶峰.这个派别利用中国传统的各种神秘文化如卜筮、星相、巫觋、堪舆等进行迷信骗财活动,并且曾一度与"洪门会"相互勾结,共同诈财.这些游走于江湖市井的"江相"们无疑给当时的民众造成了一定的人身及财产损失,同时散布了迷信,给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代以前,湘西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极其薄弱。随着中央权力的进入,为保证其统治的普遍性、长久性,清朝统治者在湘西积极倡导教育,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湘西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间化、平等化,促进了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描绘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蓝图,把教育事业放到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地位,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们一  相似文献   

11.
希腊的贡献   从古希腊奥运会遗址可以看出,在2500年前物质条件还极其落后的时代,古希腊人就凭借其高超的建筑技巧,建造了几处和古代竞技运动有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清朝立国之初,其地缘政治环境是极其不利的.西风东渐,中国从传统陆权国家演变为陆海复合国家,清王朝面临地缘战略的两难选择;日本和沙俄的兴起及其对外扩张战略,从海陆两个方向进一步压缩了衰退中的清王朝的生存空间;东亚在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价值使得清王朝及其周边地区都成为列强追逐的地缘政治目标.如此恶劣的外部环境决定了清王朝的衰落不可避免;清政府地缘战略选择的失误加速了这一衰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营口是东北地区与关内沿海城市通商的最早商埠,也是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本文仅就营口开埠前后东北经济发展情况的比较,概要阐述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东北经济的双重影响。1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满族的故乡。清朝统治者为保存它的祖脉和独占东北人参等特产,从康熙七年(1688)开始,对东北实行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这个政策,建背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使本已落后于内地的东北经济更加落后。后来,关内汉族劳动人民不断出  相似文献   

14.
翰林制度是从唐朝到清朝特有的一项职官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开元二十六年(739年),在翰林院的南面另外建立了建学士院,其是专门掌管"内制"的.自此翰林院分为翰林学士院和翰林院(旧翰林院).虽然两个都有"翰林"之名,但是性质却有本质上的不同.翰林学士院是隶属于起草诏书、参与机务的枢纽部门;翰林院是在内廷侍奉君主的普通部门,都是一些技能之人.  相似文献   

15.
纵观清朝后期西北疆土的沦丧,清政府腐朽软弱、封闭落后等固然是西北疆土沦丧的重要原因,但进一步地分析必须突破对清政府软弱腐朽、屈辱卖国的宏观认识,从清王朝边防制度废弛的微观层面进行再分析,以求更加具体了解整个事件,为今日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列宁探索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社会主认国家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要发展商品经济,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娜 《历史学习》2001,(10):31-32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教材开篇介绍说。清朝的衰落是从乾隆后期开始的。事实上。从康熙、雍正到乾隆前期。清朝的国势的确蒸蒸日上。近代中国的版图正是在这个时期固定下来的。那么,是否可以说。中国从乾隆后期开始落后?显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重点难点解析]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1.中国:清朝自乾隆后期开始衰落,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远远落后于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①经济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财政拮据。②政治腐败,国防废弛,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③文化专制盛行,思想界死气沉沉,科学技术远较西方落后。④对外闭关锁国:以“天朝上国”  相似文献   

19.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国的奠基人,在政权建设的问题上注意吸收汉文化,开创了"清因明制"的先河,但他对汉文化的认识尚属肤浅,所推行文化政策重在保存满族习俗,对汉文化的吸收极其有限,而且他对汉民族猜忌重重,以致在晚年对其辖区的汉民采取"逐杀"政策.尽管如此,其吸收汉文化的积极一面深刻地影响了皇太极执政,并为清朝入关后实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为教学之本,旧的经济法教材编写模式,总是落后于立法实践,使得教材还在编写中就已经陈旧过时.教学活动变得极其困难.必须探寻一条教材编写的新路子,否则无法摆脱困境.本文试图探寻一条变被动为主动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