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艳洁 《贵州教育》2005,(24):28-29
在学校教育中,通常把那些无心学习、不守纪律、犯有一般过错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是相对于学优生而言,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学困生的存在。学困生虽然在学生中为数不多,但是,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宽,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阻力。因此,研究学困生的心理及其相应的教育转化措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学困生之所以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言之,是因为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会风气和不力的学校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发展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没有受到抑制而造成的。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金才 《广西教育》2013,(26):13-13
不少教师经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学困生越来越多。其实,每个学校、每个阶段都有学困生,学困生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教育工作者的棘手问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不可忽视学困生,而要深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科学的方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3.
周大标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1):106-108,119
概述了初中学困生的特点,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与遗传与生理、社会、家庭、学生个人及学校的教育有关。当前学困生的教育对策是: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要尊重、爱护、鼓励学生;加强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改革评价学生的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转化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话题,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能做到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呢?根据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不断摸索和了解学困生的心理,找到影响他们成绩的根源,依据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总体来看,与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有直接关系,由于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不良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刘立志 《山东教育》2005,(21):52-53
大量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成为学困生,如果教师、学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普遍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的负担。因此,从学科教学实际出发,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加强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从事农村教育已有30多年,在众多农村小学教育的问题中最令人头痛不已的就是学困生问题。虽说从2001年起就开始实施新课程,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学校的评定考核机制,仍然以学生成绩为重。学校教育事实上已存在学困生问题,给学校管理、教育教学造成了很大困惑。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对待学困生问题想了许多办法,实践证明,最可靠、管用的办法就是激发与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困生问题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难题和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学困生不仅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学困生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如果忽视或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任其发展下去,就很可能让这些学生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误入歧途。能否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客观存在.小学阶段一般把考核检测不合格的学生暂时视作"学困生"."学困生"的成因一般涉及以下几方面: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状况;学校管理制度;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家庭配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秦军 《教育革新》2010,(2):31-32
“学困生”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都会遇到且又普遍感到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又常常忽视学困生,导致过早地出现了两极分化。作为弱势群体的学困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学的进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越积越多,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以人为本,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困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学嫱 《学周刊C版》2021,(16):115-116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学生全体,但在中学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的不同,导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是如今学校教育教学中无法躲避的问题现象,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各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使其通过有效的转化教育过程,成为合格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原因。小学生因智力或发育不正常而成为“学困生”,如学生先天能力而造成观察能力较低,表达能力较差等,因自身心理障碍而变为“学困生”,这类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感,性格比较孤僻。(二)学校教育的失误是产生“学困生”的主要成因。教育观念陈旧,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形成了一套违反学习规律的教学体系,导致了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少数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不佳,而且会使“学困生”向更坏的方面转变。(三)…  相似文献   

13.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无不令人担忧。如何对待学困生的问题是职业学校在施行素质教育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转变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本文就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一些实效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南文廷 《教育》2014,(9):18
正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知识断层,在正常教育环境中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普遍认为,学困生是学校教育的产物,于是有许多人撰文就如何教育、转化学困生提出了诸多合理化建议。笔者认为,学困生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因素而导致的,不单是学校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大量的学困生踏入高中的校门。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重点高中,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规模的逐渐扩大,在校学生达到三千多人,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占三分之一,这部分学生一直是学校教学的难点,他们大大制约着班级、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所以,对学困生的研究一直是我校老师的一个长期课题。一、学困生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适合学生的教育"。在此理念下,学生均是可塑之材,"差生"的旧称谓已被"学困生"新名词所代替。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日常思考的重大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教师们批评最多的还是"学困生",谈论最多的依旧是"学困生"。学困生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每一个  相似文献   

17.
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配合和补充。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8.
高颖 《青年教师》2009,(7):25-26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同一班级内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的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班级里难免会出现一些“学困生”。学困生是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困生教育得好,对个人、学校、家庭、社会,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指的是无法较好适应学校教育的学生。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分析了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