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与鲁迅的《狂人日记》这两部作品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叙述者的选择三方面的相似比较,又通过对鲁迅对整个外国文学的态度进行历史性、概括性的考察,以及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前是否读过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考察,从而提出鲁迅在写《狂人日记》时,在艺术构思、批判现实主义及叙述者的选择上是很有可能受到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和《<呐喊>自序》中分别有一段对于屋子的描述: “屋里面全是黑沉沉的。横梁和椽子都在头上发抖;抖了一会,就大起来,堆在我身上。”(《狂人日记》)“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呐喊>自序》) 鲁迅笔下的这两间屋子同是暗指封建统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用白话文写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了义勇和正气的宣战书。它在中国文学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被公认为现代新文学的奠基石,并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但是,《狂人日记》作为语文教材,我认为却不大适宜。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用白话文写的第一篇小说、是一篇对封建主义充满了义勇和正气的宣战书。《狂人日记》的发表,在中国文学创作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被公认为现代新文学的奠基石。茅盾曾高度评价了它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认为《狂人日记》使“中国人一向自诩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自1918年面世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关于《狂人日记》的研究不仅角度多样,而且呈现出不断深入的态势,文章试图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入手,对《狂人日记》的研究现状作一梳理,以促进《狂人日记》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太原大学学报》2019,(1):96-102
<正>魏建: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讨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上周已经布置了,谁先讲自己重读《狂人日记》的心得?王菁钰:我在阅读的时候格外注意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表达的独特的东西,那就是眼神。因为中国人非常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一开头"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提到了赵家狗的眼神,这个切入点让人不寒而栗。连狗都这样看待狂人,何况是人。所以接下来先生开始描写赵贵翁的眼神"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这一句话引人深思。为什么"怕我"为什么"想害我",简单的一个眼神勾勒出了狂人的心理世界和他困顿的生存境况。同样地,后面的七八个路人  相似文献   

7.
学写字须临帕,学写作也须‘临帖”。这里的“临帖”是指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对名篇佳作的写作技巧进行模仿。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学者作家,多从此问途,万得升堂入室。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赵景深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从小学的时候,我就喜欢涂抹,有时模仿‘商务’的妙年杂志》自行出版一种手抄的《少年男》,我把它称为‘内版’刊物;有时我还模仿《西游记》、《说员全传》等,写作《后西游记》、《后岳传》之类……”鲁迅的《狂人日记》也是在创造性地模仿了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基础上才写作出来的。写作“临帖”须注意以…  相似文献   

8.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狂人日记》是争论最多的名篇之一,从“狂人”的艺术形象到这篇小说的许多词句应如何理解,都有不少分歧意见。通过讨论各种分歧意见,必然会逐步获得深入而一致的认识。本着求教的目的,本文拟对当前比较少人注意的《狂人日记》的情节结构作些探讨,并对《狂人日记》的艺术形象和鲁迅写作《狂人日记》时是否受到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等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狂人日记》有没有情节?当前有各种不同看法: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完整的情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句话不仅揭示了《狂人日记》的主题,而且显示出《狂人日记》在思想内容上与欧洲各国反封建文学迥然不同的特色。我国“五四”前夕的反封建主义斗争,在思想文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 ,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 ,《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 ;《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 ;“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 ,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12.
<正>《狂人日记》自发表之日起,到目前为止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文章多如牛毛。结论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但归根结蒂,无不与狂人病愈之后“赴某地候补”这个问题有关。 远的不说,就以1987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为例,就先后在第二期和十一期上刊登两篇文章。一篇是《〈狂人日记〉“候补”解》,一篇是《小议〈狂人日记〉的“侯补”》。二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狂人日记》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对其作初步的探讨,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一)一九一八年,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空前的划时代的作品。《狂人日记》出现以前,国内的文苑无论是期刊或报纸还基本上是文言文一统的天下,还没有出现过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崭新意义的新文学创作小说,还没有出现像《狂人日记》这样,以“先觉之声”来“破中国之萧条”郁勃激宕、具有积极战斗意义的新文学“白话”作  相似文献   

14.
《长明灯》一直笼罩在《狂人日记》的阴影下,未能获得充分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寓言,《长明灯》事实上与《狂人日记》形成一种互补的意义指向;《长明灯》通过“疯子”的命运揭示出传统文化的运行机制;“疯子”实质上不过是一种话语权力对异己者的缺席判决,暴露了传统文化的荒谬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作文评讲中,我宣读了本班学生写的一篇题为《母爱》的习作。文中仿照《狂人日记》的笔法,大谈“人生命运”,内容消极,文不对题,不时引得全班学生哄笑。我公开批评了文章的作者,最后指出:“鲁迅运用似狂非狂的笔法写作他的‘狂人日记’,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也正是他成功所在。我们今天生活在社会主义新社会,也这样疯疯癫癫地去写——”突然,“咣啷”一声,一只文具盒向我飞来,碰着肩膀,掉在地上。我和同学都怔住了!  相似文献   

16.
<正>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四卷五号,发表了周树人署名鲁迅的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使中国现代文学迎来了小说的诞生。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和文坛上,《狂人日记》的堕地之声是惊天动地的,震撼人心的,有如惊蛰的春雷令人欣喜的。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里说:“《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可谓是鲁迅的创作目的,是《狂人日记》堕地有声的坚实基础。因为围绕这个创作目的,鲁迅把自己的主张及《狂人日记》所要表现的主题直接写在了作品里。”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破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这里鲁迅无疑是在暴露“食人民族”“吃人”的现实,而同时还要惊醒那些由于长期黑暗统治而精神麻木了的人们,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破这厨房”,创造一个“容不得吃人的人”的“将来”,去创造一个新时代。“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否,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性和残酷性的惊雷狂飙。《狂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反封建的斗士,一个狂人的典型。他是受着吃人的封建礼教摧残折磨的“被迫害狂”。但他即使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以鲁迅的《狂人日记》和李光洙的《无情》为比较主体,了解掌握对近代文化和近代思想的认识;也是针对《狂人日记》和《无情》关于作品主题方面进行思想比较研究的文章。鲁迅和李光洙是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民族和社会。在《狂人日记》和《无情》中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也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和主张。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朱永生先生的理论.连贯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话题的连贯是内部条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话题同一的角度分析《狂人日记》,得出的结论是:《狂人日记》虽然语言荒唐,思维跳跃性大,但全文紧紧围绕同一个话题——“吃人”,所以《狂人日记》是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20.
一、《狂人日记》在这里(按,指五四时代的《新青年》杂志)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已》,《药》等。陆继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