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我国OA出版模式落后于国际形势的现状,从我国传统文化出版传播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汉唐宋时期碑刻和题壁文化中所蕴含的OA要素及其深刻影响,指出古代的碑刻和题壁文化与最新出版模式OA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包含资源共享、免费获取、可复制和长久保持(存)等特点.中国古代碑刻和题壁文化大体相当于目前的OA出版模式.OA在中国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是非常适合OA生存的土壤,OA定会在中国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钟小族 《出版视野》2009,(2):31-31,33
传播是古老的.是自人类社会肇始即存在的社会现象:影视则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影视的进步.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影视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1998年,叶家铮在《电视传播的艺术》中已指出:“在研究电视的各种视点中.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电视传播的特点及其活动规律.是很重要的一门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3.
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高速公路的产生,将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带入后大众传播时代,“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且还应该说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①后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变化.首先,信息高速公路把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又前进了一大步。1.进入政治对话时代传播媒介历来与人类的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传媒上的每一进步,都对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有极大的影响。印刷出版业以及其背后发行极广的报纸改变了政治辩论的性质。广播,还有接下来的电视,使得政府领导人可以直接地…  相似文献   

4.
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是人类对“所见即所在”、“所见即所得”观念不断反思的历史,在这种反思中,视觉传播经历了多种形式的变化。但无论哪一种视觉传播形式.其传播过程都存在着各种文化的碰撞.而这些碰撞在现代的Flash传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上一讲我们揭示了传播的穿心本性,这一本性使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就像人体的神经系统一样,把社会的各个“细胞”、“组织”、“器官”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哪一部分的传播过程中断了、堵塞了,哪一部分社会机体就会“麻木”甚至“坏死”,所以我们说社会传播是布满人类社会的神经网.这张网由纵向的历史传播的经线与横向的空间传播的纬线交织而成,所以又叫时空神经网.它把人类社会的个人、群体、政党、国家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社会机体,这便是传播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6.
崔红 《兰台世界》2012,(21):68-69
题壁诗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也是古代女子生命完型的一种形式。于是将唐代女子题壁诗汇集在一起进行研究,就可以看出一千多年前唐代社会的侧影,更可以看出留存于题壁诗中的唐代女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水漫墙头     
今有论坛灌水,古有墙壁题诗。回想起来,宋唐年间流行题壁诗,跟当今论坛灌水真是差不多。好比那年李白李老师误入黄鹤楼BBS,见到一堵好墙忍不住手痒要灌水,定睛一看,上头崔老师已经先发一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老李沉吟半晌,苦于“眼前有景”,但已被别人道尽,  相似文献   

8.
传播是人类的社会信息、人文意义的定向流动.人类被组织成一定的社会群体后,其社会信息的流动和人文意义的权势,均受制于这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传播机制,一般表现为由占据信息、知识、文化、媒介和权力优势的精英等级,向不占据上述优势的较低等级--大众进行定向传播,可简称为"等级传播".  相似文献   

9.
传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传播是人类确立自我意识,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建立共同的行动范式,具有共享的文化意义的前提,是人类历史文化赖以建立、生成和延续的基础。传播通过意义的构建活动,建构人类社会文化。传播观念的变化、技术的革命、制度的变迁,直接影响到人类文化的结构和形态。因此,对传播问题的考察,如果仅限于对信息传递的物理运动进行观察和描述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回到传统形而上学的老路上去,考察传播的本质问题。所以,我们仍然不得不追问“什么是传播”这类基本概念的内涵,解答什么是“传播的意义”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我们反思传播的本质,以建立传播学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所谓“互动”.即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传统的互动基本上是直接的、面对面的初级群体的互动,现代社会的互动已日益超越时空界限.形成以大规模的现代化传输手段为媒介的间接互动。目前,“互动”又发展成为电视传播的一种形式,它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形成一个信息流动的回路.  相似文献   

11.
闫品 《新闻界》2003,(4):29-30
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以电子计算技术、卫星广播技术、宽带数据通信技术、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跨入传播个人化、交互式的“后信息时代”。人类传播技术手段在经历了符号传播、语言传播、印刷物传播、电子广播传播和互联网新传播之后,又跨入综合图文、信息、声音、动画的实时在线传播的“流媒体”传播阶段,综合了电脑传输平台、电视广播丰富内容、视频音频数据格式的流媒体技术正推动人们迈向第四次传播文化革命。一、流媒体———广播电…  相似文献   

12.
导游:旅游文化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新闻传播》2005,(3):38-39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交往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旅游活动带动了人员、信息、物资和资本的流动,在这些人类本身和各种资源的流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各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传播和融汇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单波 《新闻界》2020,(4):43-47,5
人与病毒的关系通过身体呈现,这使得病毒以“媒介”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实现连接、触发与转变。病毒所包含的“毁灭”与“创造”的两面性介入社会交往关系之中,当人传人风险出现时,社会关系的紧张度便立马升级,社会支持成为稀缺资源,而在病毒阻隔社会连接的状态下,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行动成为抵御社会溃败的免疫力所在。戴着口罩出门的人们则成了流动的隔离者,既让口罩作为病毒的隔离物,延伸为防范的媒介,同时又使其转化为“年货”“紧俏物质”,成为资源配置、关系连接的媒介。在意识到与病毒共同进化的真相后,人类只有把自己纳入自然、生物、物的关系中考量,才能真正面向自由而和谐的交往关系。这或许会使传播研究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到传播的生物多样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去年5月,美国学者宣韦伯来华访问,他的传播学理论引起我国新闻理论界的关注。宣博士在传播学的开创方面确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有较多的学术建树,这里仅就他的《传学概论——媒介、信息和人》一书中的几个小问题谈一点不同的或补充的意见。一、历史关系的四因素宣韦伯认为:“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或昆虫社会不同,主要是因为人类会传,会使用传的工具。”这样,传播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便被提了出来。信息的传播是直接或间接的人际精神交往,这种交往最初不是目的本身。人类存在的第  相似文献   

15.
人类传播可区分为三类,即人类信息传播、人类知识文化传播和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人类信息传播是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大数据、信息形态的传播,是人类传播的初级形态。人类智慧传播是智慧经济时代人类对智慧映像的传播,智慧映像传播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类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中级形态;一类是人类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它是人类传播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是人类传播之母,是社会传媒之母。人类智慧传播是同人类的诞生同步的,但是它的显现、功能力被人类认知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实现的,特别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人类智慧传播才提到了议事日程,人工智能技术把人类智慧传播变成了现实,并以人类传播之母、人类传媒之母的身份带领其“子女”们为人类传播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相似文献   

16.
对于新媒体.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新的互动媒体既对现实产生了威胁.又对未来承诺了激动人心的了解世界的新方法。”这较为形象地指出了新媒体给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媒体技术浪潮的奔流涌动.有人看到的是媒介的革命与未来:也有人以为这不过是“一笑而过”的喧嚣.尘埃落定之后.还是会被主流媒体拉回到常规化、工具化、权力化的媒体形态。甚至有人预言:新媒体所表现出的简短、随性与非理性等特点可能会把人类社会带人到“碎片”化的思想荒芜时代,整个国家没有核心的声音。对新媒体“拍手”也罢.“唱衰”也罢.均源于我们自身对这一新型媒体形态及传播技术本质特征的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舆论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伴随着舆论的产生,也就带来了舆论传播。在传播流动的过程中,舆论会在时间、空间上表现出流动的特征。作为浮动意识的舆论,它所表现出来的第一个外部特征就是“流动性”。有学者认为,作为社会意识的政治思想,虽然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反应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舆论传播的速度。舆论的这一特性.被称作是舆论的灵敏性。借用流体力学中流体的概念,可以认为具有流动性的舆论也是一种特殊的流体。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法则,流体在管道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作用于管壁的流动张力,具有流动特性的舆论,其流动…  相似文献   

18.
"用时间消灭空间":电子媒介时代的速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传播史就是不断地提高传播速度、摆脱时空束缚,从而实现自由传播的历史。“用时间消灭空间”更是现代传播的信条。当前,电子媒介时代的传播速度已经达到了极速,甚至我们这个社会也被称为“极速社会”,速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当前的传播速度对时空观念、历史意识、民族国家观念、主体性等方面的影响,认为电子媒介的传播速度在带给人类以前所未有的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操纵,这是现代传播文明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19.
传播是一种符号信息的流动。信息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闻信息交流日益频繁.传递方式日益丰富多样。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介之间的竞争与融合.构成现代文明社会信息流“英雄交响乐”的主旋律。主动携手新媒体,开辟网络新天地,合作共赢,是媒介竞合传播的大趋势。新闻媒体要与网络媒介开展议程互动,就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上突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介合作.就会打造优势互补、和谐相处、互动双赢,描述历史、反映历史、创造历史的传媒新传奇。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高、低文脉型文化的反思人类学者爱德华特·霍尔(HallE.T.)在对各种形态社会的传播行为进行的研究中,对文化的类型提出了一个“高文脉型文化”与“低文脉型文化”的认识(1976年)。他所谓的“文脉型”(context)字面意思主要指的是上下文或是文与文的前后关系;然而当它被霍尔用于对文化的认识之后,它的内涵便成为:在某一社会里的传播行为中,存在着一种强劲的制抑脉动。制抑脉动作用的结果使传播变得更精密、更有效率。“高文脉型文化”指的是在其传播过程中,制抑脉动相对较强的文化。在霍尔看来东方文化就是其典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