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活动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活动体验的本质是学生心灵的参与.其基本策略是目标确定,必须重视过程性目标,材料组织必须具有生成意义,活动组织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基础,活动过程必须重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聆听才能使其变为感性对象和悟性对象,于是,发展学生的听觉,对于培养他们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鉴赏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感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体验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征就是情感审美.精与美的紧密关系,决定了音乐教育教育方式,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也就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人权关乎个体权利与人类尊严,人权教育是了解人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学校是个体公民生活的起点,探讨学校生活尤其是教室这一特殊场景里的人权现实,考察学生的人权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人权意识,促进人权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室里的人权体验主要集中在对于民主选举、性别平等、交往、教室环境等的体验,这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权和人权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体验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体验性学习是少年儿童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化学习方式。开展体验教育,应遵循“尊重少年儿童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多样性”等原则。体验教育十分适宜在学校班、队组织中进行。帮助少年儿童实现积极的成功体验,是学校开展体验教育、辅导儿童体验学习的核心价值定向。积极的成功体验具有自信、自发、自主、愉快、道德、善意、发展、创造等基本特征。辅导开展学校体验教育的关键性策略是:重“过程性评价”、重“分层别类”与重“第一资源(即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5.
体验教育是一种重视社会实践过程的教育,强调的是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要素或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教育背景与环境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采用感受,体会和领悟等体验方式去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从而促进其自身素质的内在完善与提高.结合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心系赣土,走进上坳”赴江西上坳小学支教活动这一真实案例,阐明了志愿者活动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是体验教育的重要形式,对于大学生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随着对教育实践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的认识,教育实践的意蕴也发生了从“技术性实践”到“反思性实践”的深刻转型.从教育实践意蕴的转型审视小学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其内蕴应是全程“反思性”实践,其培养理路应是理论认知与实践训练的有机融合,其课程学习的方式应是在实践中的理解、建构与体验,而建立合作共同体是实践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活动体验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活动体验的本质是学生心灵的参与。其基本策略是目标确定必须重视过程性目标,材料组织必须具有生成意义,活动组织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为基础,活动过程必须重视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教育现象学是教育学众多学派中一个独特的人文视域,其从现象学哲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资源,但更强调人文性和实践性,它直面教育生活世界本身,去探寻“教育现象”(教育生活体验)的本质与意义.教育现象学不能用以解决技术性的问题,不把教育生活体验的意义变成实证主义的主题、理性化的概念、对象化的描述或抽象的理论,它旨在通过“描述教育生活体验——形成体验文本——组织焦点讨论反思”的研究框架,来探寻和理解教育生活体验及其意义,反思与教育相关的主题,从而促进教育者养成教育的敏感性与机智,发展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智力水平、情感体验和知识经验等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是人生阶段中全面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但是在理性至上、情感下位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笼罩中,在近代大工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下,科学技术与工具理性逐渐消解了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视青少年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统一体,而且应突出情感在教育和生活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可能解决青少年情感体验荒漠化的现状,实现青少年情感与理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丽 《考试周刊》2014,(30):179-179
<正>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幼儿期是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这段时间的经历和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性发展状况,将影响其一生,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二、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亲身体验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一个普普通通的门槛,带给学生一堂生动的安全与人生教育课.教育无处不在,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可能的因素,让学生在自然的体验中将知识层面的理念转化为内在规则.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提出:“少先队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可见,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并启发和培养队员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重要的教育思想,必须体现在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注重突出和强调体验的环节,使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少先队员的主动参与下实现,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课题的推出,是对少先队劳动实践、“雏鹰行动”等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新发展,是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推进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新探索。体验教育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重要的是注重少年儿童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我校少先队紧紧抓住体验教育这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符合人的需要"即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态度"和"体验"皆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是将情感辐射到教育活动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在接受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情感因素,无时无地不伴随着情感的参与,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并存,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校紧密结合横山桥地区的地域特色和学校发展要求,通过校本课程、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组织开展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认真探索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的方式、特征及发展规律,研究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方式的创新以及实施的有效途径、载体和方法,努力培养求真少年,求得真知,学做真人,不断地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燕华  燕萍 《天津教育》2002,(7):39-40
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工作报告提出:"少先队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要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大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可见,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并启发和培养队员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尤为重要.引导少年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是少先队重要的教育思想,必须体现在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中,注重突出和强调体验的环节,使少先队教育活动的目标在少先队员的主动参与下实现,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其独立性的发展程度和出现的年龄是有差异的.这与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反思,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幼儿去尝试和体验,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独立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临摹是师承、学习他人创作技法、体验作者创作轨迹、追寻原创者审美观念、探寻画面结构组织的重要方式,是视觉艺术教育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吴谦 《文教资料》2008,(35):108-110
情感教育和智育、美育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文本教学中应注重文本、紧扣课文内容、关注敏感文章;作文教学中应在命题、情境创设、范文和评语中渗透情感;教学方法上应与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探究.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阈:生活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的教育意义。正是在这种“范式转换”的背景下,“生活体验研究”这一颇具平民色彩的教育思维和话语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日渐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主要原因则是传统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日渐失能,科学取向未能全面揭示教师专业成长本质。未来基于“生活体验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取向主要表现在:教师教育研究——关注教师的“生活体验”;教师专业成长——关切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培训方式——关心“主体精神”与“个体生活实践”;教师培训策略——以能力为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