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伴我度过休闲时光最多的,总是放在案头的那一摞《新闻爱好者》。1998年认识《新闻爱好者》至今,她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暇闲之余,我特别喜欢到“通讯员园地”中畅游,从中汲取新闻写作的营养。《巧找素材》、《琐言琐事好新闻》教我学会新闻写作的素材收集与整理;《等来由头好作文》、《巧选角度写好稿》、《打开思路的ABCDE》送给我开启新闻写作思路的金钥匙;看了《一篇通讯拟了80个标题》一文,让我懂得“标题新颖、文章升华”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多上稿、标题请制好”。几年来,经过这位不开口老师的指点,我的业…  相似文献   

2.
秦殿杰 《今传媒》2006,(5X):15-1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也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3.
我有个拿自己的见报稿和原稿对照比较的习惯,每上一篇稿,总要从抽屉里找出留下的底稿,从标题到正文,都仔细地品味二至三遍。通过比较,看原稿与见报稿的区别在哪。我作会到这样做的好处有三:其一;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写稿作风。把见报稿与原稿作对照比较,常常发现由于粗枝大叶,把本可以写好的主题和章节没能写好,倘若再马虎一点,稿件必定被编辑“枪毙”无疑了。认识到急躁情绪的危害后,我就下气力改变它,很快养成了快中求好的习惯,稿件见报率明显提高。其二,对写作技巧会有提高。一般来说,发表的稿件体现了自己的最高水平,有…  相似文献   

4.
我写那篇《‘出租羊’富了大刘庄》稿,在河南农民报一版显着位置以《大刘庄养羊中的新鲜事:“出租母羊”》为题,加报花被刊登。我把见报稿和原稿对比,感受颇深: 一是原稿题目概念不清,内容拉杂,废话多;见报稿题目新颖、醒目,文字简洁明晰。二是我在写稿时,只把“出租羊”当作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而没有提高到帮贫致富政策上,而见报稿开始就点出了“出租母羊”是帮扶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文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8,(2)
文滴识编(二)——我和报刊编辑的交往文/屈超耘高平编发《嗓门高》就在我给“秦岭”写“女中学生日记”稿稍后,也开始给“陕西农民报”副刊投稿。当时的“陕农”,是能够折叠装订式的版样,读者按折叠线装订,就可当成杂志保存。副刊名叫“乱弹”,我投稿的开初,并不...  相似文献   

7.
周奔 《军事记者》2004,(2):38-39
1月3日,本报推出的新年度自己的第一个头条《用创新思维指导工作——某导弹团政委赵培龙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见报后,受到报社领导、一些同事和读的好评,认为这篇稿件用消息宣传典型的做法比较新颖,体现了短、活、实的特点。听到这些表扬,作为稿件的作之一,我不禁有些汗颜。因为开始写这篇稿件时,我并不想  相似文献   

8.
作为通讯员,都希望自己的作品经常见报,一旦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但激动之后需冷静下来,将自己写的原稿与见报稿进行对照、比较,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个做法,受益匪浅。在从事新闻写作的过程中,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把原稿都保存下来,一旦稿子见了报,首先把见报稿与原稿进行仔细对照、反复研究,从标题到内容,看看编辑作了哪些改动,怎样改的?并认真思考,为什么这样改,改后与原来有什么不同……经过这么反复思索,就使我从中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基层通讯员,难得收到“大型活动”或“大型会议”的邀请,也不能象专业记者一样经常接到编辑部下达的采访任务。那么,我们手头的素材由何而来,我们笔下的新闻又由何而出呢? 前不久,我在翻阅自己的新闻作品剪报集时,注意到有几十条新闻都是在“东游西逛”、“闲扯聊天”时收集到的,所以,我管它们叫“聊”出来的灵感、“转”出来的新闻。我把这类见报稿的标题拣录了出来:《父与女》、《型号急,他的心更急》、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创作变成铅字;而“上稿难,见报难”又是通讯员,特别是初学写作的通讯员经常慨叹的苦经。怎样才能解决“上稿难、见报难”呢?拙作《愿风味小吃永驻南京》(见1986年12月6日《南京日报》一版<见闻谭>)的采写过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1986年我开始学写新闻稿件,通过刻苦地练笔,写作能力逐渐提高,有了一些粗浅体会。一、精制标题。精采的标题能立即吸引住编辑、读者,所以,我对每篇文章的标题制作都力求新、奇、巧。《闽东报》去年在“经济杂谈”专栏采用我写的《“黑心秤”该寿终正寝了》,《中国汽车报》去年在“司机之友”专栏采用我写的《“护车符”岂能保平安》,这两文的标题编辑都未改动。这都是我吃透新闻事实,找准主题,精心做标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位战友,爱好新闻写作,隔三差五就有几篇稿子寄往报社。但由于缺乏“基本功”的练习,虽然投稿不少,但见报却极少.对此,他不是在提高稿件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挖空心思找“窍门”,走捷径。一次,他听人说投稿也有“秘方”,概而言之主要有二:“一是一稿多投,这家不用那家用,名曰‘东方不亮西方亮’;二是集中“火力”给一个编辑投,“心诚则灵”,投的稿多  相似文献   

13.
《“妙棋”与“高手”——沙隆达公司兼并江陵农药厂引起的思考》,是我们在摘“西瓜”时留心逮到的一只“刺猬”.回顾采写这篇通讯及此稿见报后的反应,颇有感受.  相似文献   

14.
1993年秋天,我采写的短消息《马国祥一担猪食桶挑了“两万五千里”》寄出不到7天,就被《解放军报》采用了,还被评为“云中杯”连队好新闻一等奖。这篇稿件的成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稿就是最好的“关系”!“编辑认人不认稿”!我以前写稿屡投不中,几个要好的战友见我愁眉难展,出于同情,便分别来点拨“死心眼”的我:多在寻“关系”、找“后门”上想想点子,否则你那大作猴年马月也甭想登!偏不信这个邪!我虽然和编辑不熟悉,可为了争取见报,我把全部精力用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扎扎实实提高写作能力上。我想:编辑编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15.
时间过得真快,我从今年2月26日见报的《军队人大代表完成百余份调研报告》两会开栏稿,到3月14日刊发收尾之作《化信心为力量》,数了数,这已是自己第6次参加两会报道了。  相似文献   

16.
论文缩微     
文章忌“熟” 牛明汉在《军事记者》杂志2004年第8期上撰文说,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说稿件雷同,无非是说这篇稿件与那篇稿件的标题、内容相同,或标题不同内容相同,或内容不同写法相同,如此等等。这种情况见报稿中常有,  相似文献   

17.
“盘点”去年刊稿的数量,令自己也惊讶:在省、市以上新闻单位刊稿138篇,其中中央级新闻单位21篇。分别被《人民铁道》评为百佳通讯员,被《中国企业报》、《经济早报》聘为特约通讯员,被江苏《党的生活》杂志聘为特约评刊员。你要我对投稿“招数”实话实说,那就是要树立通讯员投稿的“负责观”。对事实负责。这是对通讯员最重  相似文献   

18.
一、制作一个好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标题最需要出彩,它是文章的第一个亮点。新闻评论标题更是忌平、忌俗。“从……谈起”、“由……想到的”这样的标题是够平易近人,但读后给人留不下什么。好的标题或者新奇,如《当面我的妈,背后他妈的》、《美苏开始跳探戈舞了吗?》;或者警醒.如《浪费也是犯罪》、《谨防“精神贿赂”》;或者意蕴绵长,如《在战争与和平的翘翘板上》。新闻评论标题要出采,不妨借鉴一下杂文标题制作。要大胆创新,不固旧观,注意运用谐音、夸张、仿同等修辞格。当然,标题重“巧”,…  相似文献   

19.
现在,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可读性差,这除会议消息本身没写好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会议消息标题不精彩,抓不住读者。 会议消息要“勾”住读者的视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首先要在标题制作上下功夫。 去年二、三月份,笔者作一版编辑时,适逢会海高峰期,全市召开局以上大小会议近40个,记者和通讯员交来的会议消息见报稿标题90%是笔者重新作的,报社领导在每周的评报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笔者在制作会议消息标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下面笔者就原稿与见报题作一比较说明。 一、标题要抓住“新闻眼”,避开“会议”二字…  相似文献   

20.
老新闻工作者张友鸾曾把标题艺术分为“技”和“巧”。他认为“技”可以传授,而“巧夺天工”则要自己努力钻研。一些别出心裁的标题一般都显示出作者的机警和才智。一、弄拙成“巧”:《冬天里的“夏天”》《到森林里“游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