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的来信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来信     
<正>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无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讽的冷笑,因为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屑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
  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8.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我在这封短信里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我还急于告诉你:我日子过得挺好……”每封信的结尾也没有什么区别:“信快结束了,好儿子,我恳求你,我祈…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  相似文献   

10.
母亲的来信     
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里,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着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以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消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消看他也早知道了。母亲每周都寄来一封信,开头总是千篇一律:"我亲爱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这是你妈妈在给你写信,向你亲切问好,带给你我最最良好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  相似文献   

11.
12.
都市 《职业技术》2006,(5):11-11
大学生,是个特定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综合问题,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有关,和国家的人均GDP有关,和学校的收费有关,和家庭收入有关,和学生本身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社会的消费潮流,甚至和社会、家庭的教育观念都有关系。在此,我们涉猎的是消费者学生、供养者家庭问题。有史以来,学生是以简朴著称的,没有学生因为简朴而受到嘲笑的。在偌大的社会上,除了书店,在商店、饭店和实质性娱乐场所都很难见到学生的身影。可是,现在不同了。几乎任何一个大商场和娱乐场所、学校周围各种风味饭店、咖啡店、酒吧、烧烤店、火锅店还有网吧、礼品店都是他们熟悉的消费场所,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是社会上一支有力的消费大军,是他们的父母和兄长羡慕的一代。但是,他们的潇洒却和他们父母的不堪重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问题出现了——本期特别策划,试图从各个层面上来揭示、探讨和解决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以其引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从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政策法规和实际步骤上来解决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来信     
我是《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的忠实读者。紧张的中考终于告一段落,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杂志中找到了学习的快乐,语文成绩一步一步提高。我很开心,我清楚地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感谢编辑叔叔阿姨们,让我找到了学习的自信。就要到高中了,很高兴我将交到新朋友《中学生阅读·高中版》,好期待哦!  相似文献   

14.
来信     
英语教育切勿“邯郸学步”高校教育成本因何成谜?现在有些专家说要核算教育成本,何其难哉。毋需说这个“成本核算小组”来到某个高校,将面临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就是高校的一校之长,恐怕也很难具体地说清学校培养一个本科生到底需要哪些钱。此外,即使核算出了教育成本,那又怎么样呢,高校依然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否定。学校要扩张,要盖教学大楼,有些高校甚至几亿、几十亿地欠着银行的贷款,这些钱总得还,政府的拨款有限,而社会的捐助更是九牛一毛。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还得摊到学生身上。到时候他们当然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成本。在狠狠地贷款…  相似文献   

15.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0):4-4
“大学领导干部离职须审计经济责任”的通知背后;中职教育将在困境与希望中前行;大学生“贴本实习”有损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来信     
现代工人的力量在学习中不断增强 我是一名职校毕业生,已经在生产第一线工作了3个年头了,看到贵刊的《技能时代》感触颇深。这几年的切身体会让我理解文中所讲的,工人必须努力成为知识型产业工人,有知识才更有力量。通过爱岗敬业和刻苦学习,一个工人可以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刻苦钻研和勇于创新,一个蓝领可以成为本行业的专家,成为掌握着技能绝活儿的蓝领精英。这样自己才会有力量,自己这个群体才会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7,(19):4-4
半工半读:职教发展中的"黏合剂"职校开展半工半读联合办学的模式,既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也适应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学校、企业、学生均能受益。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学校的培养模式总体还是比较陈旧的,而技术性较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也不愿接收学生半工半读。事实上,企业应当认识到,学校是在为企业培养人才,这实际上是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认识到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企业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供求两旺,是职业教育的理想状态,而半工半读就像一种"黏合剂",把作为供方的教育和作为需方的产业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余朋  相似文献   

18.
来信     
亲爱的《双语时代》:我现在正一边听着你们的圣诞音频栏目,一边给男朋友准备“圣诞大餐”(其实就是康师傅卧两鸡蛋)听着你们欢乐的声音、亲切的祝福突然也想给你们一些问候,那就祝你们7天后的元旦快乐;44天后的春节快乐;51天后的情人节快乐;58天后的元宵节快乐,我就不信有人能比我还早…  相似文献   

19.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6,(19):4-4
高校扩招,是该放慢脚步了;反对高校扩招是因噎废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来信     
17年前,我上初二时,我的语文老师把他订阅的《中学生阅读》初中版杂志给了我,让原本喜欢语文的我更加喜欢阅读。17年过去了,原来的语文老师已离开了学校,而我站在讲台上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