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前,许多高校出现了一批大学生弱势群体,通过分析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成因,旨在探索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大学生近年出现的弱势群体,其负面作用已增加了创建和谐校园的难度。高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扶弱势群体,使处于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和所有大学生都能在同一个平台健康成材。  相似文献   

4.
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要给予他们关爱,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弱势群体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身在和谐氛围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对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以大学生心理和谐为基础的,从分析大学生心理和谐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出发。探讨实施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接受机制、大学生情感教育、儒家传统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大学生和谐心理构建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大学生和谐心理教育模式,必须以VTP系统分析模型作为其逻辑框架,这种教育模式构建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和谐,理论基础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实践依据是大学生幸福感的发展特征。立足于V-T-P模式,通过自下而上对和谐心理教育模式基础指标的调研,可以客观、科学地构建和谐心理教育的理论模式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8.
努力构建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担负着社会发展进步和部队建设伟大使命的军校大学生来说,只有努力实现他们自身心理的和谐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和谐部队、和谐社区的发展。本文从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上分析心理和谐的科学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机制的构建,应在遵循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心理和谐教育的体系化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协调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活动强化机制、心理和谐教育的立体保障机制等,以确保军校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产生有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要通过树立和谐意识、建立和谐氛围、创造和谐条件,帮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向上,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做生活的强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状况已经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应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主要从社会、学校、自身三个角度来分析。特别是大学生弱势群体本身在解决自身心理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都无法取代的,这种心灵自我修复能力是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弱势群体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一种假设群体,但又客观存在于大学生之间,其消极表现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了解其类型和表现,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教育和疏导,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应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大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的心理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基础,只有充分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和谐的因素,才能进而提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以促进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平台、以社会为保障的三级网络体系,层层联系,形成互动,探讨体现时代特点、符合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重对弱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数明显增加,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要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就要以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为中心,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与辅导为核心的专门途径与以学科渗透、活动贯穿、宣传媒体、营造氛围为内容的非专门途径相结合,搞好师生合作、师师合作、家校合作三个合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校园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在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困窘、个人不良心理和校园氛围的影响;针对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从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高校的发展,不但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而且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弱势群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自我健康成长,也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解决此类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各界力量的通力合作。文章结合相关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弱势群体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制约因素,并建设性地为该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的教育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应做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强意识;完善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作为一个介于成人和未成年人之间的特殊群体,其心理教育的加强工作也不客忽视。在以和谐校园为指导的前提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大学生中的心理不和谐因素以及在和谐校园的理念下开展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和谐道德心理是道德人格健全的具体体现.研究分析大学生道德心理不和谐的成因,探索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的路径,即吸收中国传统德育理念的精华、在生活的实践中建构大学生和谐道德心理,对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道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