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象是意中之象,是"人心营构之象"(章学诫<文史通义>内篇一<易教下>),意象营构的必备条件是主观的情思与客观景物之间的有机交融.荣格说:"每一个原始意向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1]<诗经>运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超越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因此,诗歌中的景物都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所在,然而在《呐喊》《彷徨》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为学界所忽视的特异现象:两本小说集所收录的25篇小说中,有13篇反复出现了“灯”的意象,体现出了独特的写作寓意与文化内涵,使得“苦难之灯”“守旧之灯”“家庭之灯”成为鲁迅小说微隐而深刻的文本符号。而“灯”意象在鲁迅文本中所代表着的“沉思者”姿态与现代性的隐喻,更使得对“灯”意象的研究具备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解读威廉·布莱克的三部诗集:《诗的素描》、《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的意象,分析这三部诗集中意象的关联。指出:《诗的素描》的篇尾意象与《天真之歌》的篇首意象构成以“天真”为纽带的意象链,在《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则存在寓意于同一物象链中的两条不同的意象链。  相似文献   

4.
(1)《0档案》是诗人基于当下现实对人的存在的立体审视。(2)意象结构解读。“0”:存在者在世的意象;“档案”:证实存在者的“他在”意象;《0档案》的言述者:解悟存在的意象。(3)精神动态解读:当下失重的生存之轻和为存在而在的生命之重。  相似文献   

5.
阮籍、陶渊明和王维所处时代际遇各异,在遭遇到人生困境尤其是政治挫折之时,他们都选择了退却,同时还以诗传心声.但是在诗歌的意象选择、思维模式、精神风貌方面却相去甚远.这里除了他们各自的家庭影响和性格差异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思潮的变迁,阮籍之外“玄”内儒、陶之儒道交融、王之归心佛理,是其诗风大异之关键.阮籍《咏怀诗》意象继承楚辞、以神话居多,精神风貌上展现的是“穷途恸哭”式的儒家之悲愤;陶渊明《饮酒》、《咏贫士》、《读山海经》、《杂诗》等作品,意象中虽有神话,但以历史类的居多,展示的是“倦鸟知还”的“固穷”、“任真”;王维辋川诸作意象以山水田园为主,展示的是“水穷云起”的随缘任运.这一线索也展示了古代士人在立德立功方面受挫之后转向内心自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古今人类一直期盼的美好社会,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伏羲八卦符号是在“卦爻象”的基础上构筑的感性时空系统,它的包容性有着“弥纶天地之道”的生命力,是“合天人、通物我”的“生生”之象,它立足于“人于天地相参”,以效法天地变化规律为准绳,推天道明人事,奉天人同构为最高追求,它是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源头。太极图体现了“中华和谐第一图”的美学效果和现实社会价值。伏羲文明是和谐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以精研《易》象、寻绎《易》理为治《易》之显著特色,创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周易尚氏学”,成为20世纪重要的《易》学研究成果之一。尚秉和先生的钩沉索隐,揽精发微的治《易》之学思进路,使众多失传之的《易》象以确凿证据重新彰显。这种研《易》之方法和观念对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离骚》意象美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花草”、“男女”、“媒鸟”、半神性心灵归依型人物、神话等意象系列的研究上。对过去十年《离骚》意象美的研究情况加以梳理和评述,并探析《离骚》意象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秦观的贬谪词中,大量运用了“水”意象,这首先是他自觉承袭了“水”意象作为言愁工具的创作心理定势,又与他巨大的身世之变和脆弱多情的性格有着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了解中朝古典诗歌中植物意象的文化内涵是赏析古典诗歌的关键。而梅花、柳作为中朝古典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植物意象,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对此进行考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布莱克的诗歌《天真之兆》(Auguries of Innocence)中“沙”意象的形成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革命与社会革命密不可分.对诗中“沙”意象的解析须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同时进行——不仅要从“自然”的视角出发,透视“沙”意象所代表的“微”与“宏”的对立统一;还须从“社会”的视角出发,解读“卑”与“尊”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3.
“象罔”浓缩了传统文化“象”思维智慧,代表着道家对真理本质的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阐释空间。“象”喻有,“罔”喻无,可释为“象而罔”,即以象达道,庄子对“象”的形象概括引发了“象—言—意”命题的哲学思考,并经魏晋玄学而生发为“意象论”的理路依据,促进了兴象、气象、情景等范畴的生成;“象罔”非象非罔,亦象亦罔,这种经验又超验的状态亦成为艺术追求的目标;“象罔”亦作“罔(无)象”,“罔”对“象”否定又超越,面对“象”的有限,老庄重质轻文,开启后世冲淡素朴的美学追求;“象罔”与知(虑)、离朱(觉)、喫诟(言)相反相成,象征主体得道之心性,成为“以佛解庄”“以禅释庄”的契机,更与超功利之审美心境相通。  相似文献   

14.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疾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经验,贾平凹长年受疾病的困扰,疾病丰富了他的生命体验,也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贾平凹在小说《怀念狼》、《病相报告》运用疾病的意象表现人性的弱点,其作品中的头痛病、乙肝、精神疾病有着丰富的道德修辞和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6.
由于唐宋两代的典籍中,绵州只有“清廉乡”之称,而无“青莲乡”之记载,故谓李白以居地“青莲乡”为号是没有根据的。李白号青莲居士是因李白居住在绵州彰明县青莲乡的说法始于明代的杨慎,乃其个人之臆断。实际上,“青莲”是一个包含佛理的名词,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在《全唐诗》和《全唐文》中,该词绝大多数都与表达佛教意义的内涵有关。熟悉佛教的李白,是感兴趣于“青莲”一词的佛理内涵而以之为号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以意义的动态识解为视角,从语境化识解、主旨义、限定和识解四个方面探讨《葬花吟》中“花”意象英译。提出意象在翻译之前,译者需要进行一系列识解过程,动用认知能力来动态解析同类意象,做好翻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间问题”哲性思考的独特声音;并由此对人类生命的普泛性存在处境进行勘探和追问,在回忆诗学的基础上营构出了一种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质的废墟美学。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章学诚撰写《朱陆》《浙东学术》是为了建构戴震学术统系及章氏自身的学脉,并以之与戴震抗衡。但事实上,其本旨在于提倡学问当切于人事,《朱陆》《浙东学术》实为“六经皆史说”之两翼,是章学诚注重人事、实践的学术体系的体现。易言之,《朱陆》《浙东学术》体现了章学诚由“六经皆史”而“史皆事也”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是其成名作之一。它虽然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但又不同于传统的革命战争题材小说。本文旨在通过细读《红高粱》及其相关文本,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及“红高粱”意象,解读自由、正义、叛逆、忠诚善良、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红高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