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口、嘴"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语言中"口、嘴"词汇在隐喻构建以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文化间际语用学的文化模式理论框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和英语本族语大学生书面语篇语料库(LOCNESS/NESSIE,简称LONE),对中美大学生书面语篇使用的高频认知态度类动词的语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阐释其背后的成因。研究发现:中美大学生书面语篇中高频使用的认知态度类动词具有显著差异,中国大学生存在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两种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受英汉文化模式差异的影响,尤其汉语文化模式的认知框架或模板是影响英语学习者语言行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语料源于汉语中含发音器官"口、嘴、舌和唇"的复合词或习语,从概念隐喻理论的视角探讨它们的隐喻本质。研究发现,这些复合词、习语可从以下四方面的概念隐喻(I)言语行为是物理动作,(II)语言是容器,(III)争论是战争(或言语表达是武器)和(IV)言语表达是食物去理解并阐释汉语词汇教学中含"口、嘴、舌和唇"的惯用表达语和概念隐喻意义,以期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是人类普遍的思维和认知方式,通过对英汉语中"吃、嚼、吞或咽、消化、喂、品尝"等一系列有关消化范畴动词的思想概念隐喻进行语料库研究发现:汉语消化范畴动词的思想概念隐喻和英语一样有着丰富的表达,但"吃"的下义词在表"获得思想、观点是吃"上较英语丰富;汉语几乎不用"喂"表"传达"这一隐喻义;消化范畴动词投射到思想概念域在英汉语中都成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汉语负迁移是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普遍现象,如何在英语习得中避免受汉语母语的影响,是广大英语学习者、教师、语言学家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语料库(特别是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写作、语法、口语和特殊用途英语研究已有不少成果。语料库也可以应用于二语习得中,帮助学习者在英语词汇习得过程中预知和验证从而减少汉语负迁移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应用AntConc3.2.1w和SPSS11.5计算机软件,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兰开斯特汉语普通话语料库(LCMC)为基础,并且以本族语者语料库LOB&BROWN为参照,针对CONSE-QUENCE的搭配特点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它使用搭配多样性、类联接等多方面对比分析,进而揭示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特点。研究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表现出正确使用CONSEQUENCE的消极语义韵的特点。通过对汉语和英语CONSEQUENCE语义韵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汉语的语言迁移是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正确使用CONSEQUENCE语义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线检索和AntConc3.2.2w语料库软件检索,比较了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不定式的使用特征。研究发现,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不定式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主题突出特征;假被动式;一个小句中两个限定性动词同时出现,而且动词之间没有有效的连接手段;不能灵活安排不定式在句子里作主语的位置。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不定式使用过程中受到母语主题突出特征和英汉语言类型差异的影响。另外,不定式的句法功能未被完全内化,不定式的语篇功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何淑琴 《英语辅导》2010,(4):138-142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是学习者面对的一大挑战,也是外语教学研究者长期关注的问题。语料库是先进技术和方法的代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语言研究的不同领域。语料库也可以应用于二语习得中。语料库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防范汉语负迁移的好帮手: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CCL)有助于预测汉语负迁移现象;英语本族语语料库(BNC或Brown)有助于强化学习者对英语用法的全面感知,从而减少汉语负迁移错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话",即"言"也。通过选取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关于"话","言","叙"的语句作为语料,以莱考夫的"理想化认知模式"为视角,探讨了汉语中"话"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提出汉语将"话"隐喻为三维空间、二维空间、一维空间和零维空间,进而讨论了出现不同空间隐喻的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人们用嘴可以表达很多事情。英语中,有很多短语使用了“mouth”这个单词。我们可以发现“mouth”在不同的短语和语境中会表达不同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作为一种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本质的新模式,语料库语言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语料库已经渗透到语言研究的各个领域。翻译研究领域里使用的语料库多为双语平行语料库和翻译语料库。单语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尤其是与翻译教学相结合,是一个鲜有人探索的未知领域。在课堂上使用可以免费获取的美国杨百翰大学的英语单语语料库(COCA语料库)和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汉语单语语料库 (CCL语料库)能改变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为翻译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汉语中含发音器官"嘴、口、舌和唇"的复合词或习语为语料,从概念转喻理论的视角探讨其中的转喻本质。研究发现,这些复合词、习语包含概念转喻"发音器官指代言语",尝试从"发音器官特征为言语特征""影响发音器官的活动为言语活动"和"发音器官的效力为言语效力"三个子类型方面去了解并阐释汉语中"嘴、口、舌和唇"的惯用表达语和概念转喻意义,以期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词汇教学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3.
运用英汉平行语料库,通过分析对"眼"的隐喻语义进行分类,考察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眼"的认知模式是如何从英语中转换到汉语中的,从而考查基于"眼"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认知理解的阐释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权威语料库,从历时和共时层面,考察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组配成双音维度形容词的可能性,探讨了汉语单音维度形容词的认知等级及其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第一,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高"和"深"在人们的认知顺序中始终占据首要位置;第二,从历时角度和共时角度出发,单音维度形容词"厚""长""大"在人们的认知中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差异,且在共时层面的书面语与口语中的认知顺序也有所不同;第三,从历时语料库考察看,"厚"与"长"的认知顺序始终处于相同层面。  相似文献   

15.
对权威汉语/汉外词典和语料库的调查发现,"快乐"的词类标注存在问题。鉴此,本文在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指导下,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对"快乐"的词类标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汉语/汉外词典如何处理"快乐"的词类标注给出具体建议。研究发现,概括词"快乐"在现代汉语社群语言系统层面词库中兼属名词和形容词,并非仅是形容词。词典和语料库之所以出现疏漏,主要是错误地运用了"简约原则"。  相似文献   

16.
董丽丽 《海外英语》2014,(8):246-248
该研究以"中介语对比研究"的方法,以中国英语学习者口笔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的口语语料为基础,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程度副词使用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明显少用最高程度副词和减弱程度副词。但超用提高程度副词。但除去very这一超用的提高程度副词以后,其它提高程度副词有明显少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基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及北京大学语料库(CCL)的语料,研究英汉名词复数标记与生命度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英语名词复数标记与生命度关联不大;不同于英语,汉语名词复数标记与生命度高低成正比关系,生命度越高,名词复数标记存在概率越大,生命度越低,名词复数标记存在概率越小,形成一个"生命度—复数标记关联等级":高生命度—大概率复数标记低生命度—中概率复数标记无生命度—小概率复数标记。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本文以英语的"up/down"和汉语的"上/下"为例,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空间隐喻的映射和拓展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A是B之父"隐喻在汉语中使用广泛,它蕴含着丰富的隐喻内涵。文章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中收集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A是B之父"隐喻表达的语料,将汉语中"A是B之父"隐喻分成三种类型,从词源、认知、文化等角度探讨该隐喻结构的认知构建,以及其背后的认知理据。研究表明:该结构的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有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0.
在自建原创英语旅游文本语料库和汉语英译旅游文本语料库的基础上,结合"翻译共性"特征,对旅游文本中英语译文和原创英语的词汇特征进行考察。利用Ant Conc统计工具和tree tagger词性赋码,主要考察词汇密度、平均词长、高频词和高频连词四个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语料库,发现:同英语母语相比,译文中高频词和高频连词使用更多,呈明晰化和规范化特征;译文中的词汇密度与平均词长反而比英语母语更大、更长,似乎不支持"简单化"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