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翻译过程中强调女性地位,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不仅突破了传统翻译实践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且也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忠实"观。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涵与功能价值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翻译研究带来一定的理论补充,同时也希望借此促进我国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翻译研究领域发生"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活动,提出女性主义译者对原文的操纵和干预,丰富和发展了翻译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4,(A4):28-2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观,彰显了译者主体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当代翻译理论。但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矫枉过正,导致翻译中新的二元对立关系形成。作者在肯定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贡献的基础之上,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剖析,期望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能在自我肯定和批评的基础上,对其理论进行有益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的学术成果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此理论吸收了解构主义理论、新历史主义、读者反应理论等有影响的学术理论精华,在翻译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明确的政治立场。文章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基础,比较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两个中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以期引起人们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重视,促进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已经成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中日益重要的课题。女性主义翻译观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并引发了翻译观念和翻译思想上的一场革命,女性主义翻译观强调性别意识,为人们能重新审视传统翻译理论中所存在的不合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理论研究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给翻译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视角,并发展为一大思潮。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从一些重译例子可以看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颠覆了传统翻译的忠实,回答了是谁,因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为哪些读者而重写的这样一个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主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源泉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研究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环境中女性主义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及女性主义和翻译的渊源;探讨了在后现代、后殖民主义的多元文化环境下,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译论的发展、突破和叛逆,打破了结构主义翻译观的封闭性和静止性,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该文回顾了女性和翻译两者的相似性,探讨了女性主义的背景,指出女性主义和翻译结合的必然性,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女性主义翻译诞生了。女性主义翻译不只是一种翻译行为,更是一项政治活动。它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解释了传统的忠实概念,运用女性语言来突显女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翻译教学的意义、翻译批评的性质和作用,阐述了翻译教学中开展翻译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语用学派生出众多的衍生学科,语用翻译理论也是其中之一。本文就语用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中广泛运用的功能翻译理论开展比较研究,从而寻找文学翻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对后世翻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但影响了后世翻译的翻译理论、方法、形式,甚至是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试图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隐喻在文学作品、生活用语、书面语中的翻译,进一步从认知的角度欣赏隐喻,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的概念应用到隐喻的翻译中。  相似文献   

16.
翻译教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归因于理论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文章讨论不同翻译理论的提出者如何实施课堂教学,为何理论对翻译教学很重要,并关注理论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对译者的职业培训.翻译学员应该研习受不同理论学派启发且与它们联系的各种翻译途径,以灵活应对文本在实际应用中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翻译界争论的翻译实践是否需要翻译理论指导的问题,对比了张经浩先生和孙致礼先生的《爱玛》中译本,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两位译者的翻译观,得出了翻译实践离不开翻译理论的结论。并指出,忠实与通顺是文学翻译的基本要求,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外语翻译课程应强化翻译理论教学。教师应以认识论为指导,遴选科学的翻译理论,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而应用翻译更是如此。在阐释功能翻译理论内涵,并对应用翻译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应用翻译的实例,分别从应用文本的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三类文本浅析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最终要解决的是翻译观问题。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观,翻译观的不同决定着译作的不同。中国近代翻译观是不断变化的,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并对训练学生的翻译技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