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不仅在文化、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涵养水源、调节湿地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的形成和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在对湿地生态补偿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博弈原因和法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立法确立人类环境权以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湿地生态补偿中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实行多渠道补偿模式等相关机制、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范围、补充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税费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生态补偿中生态效益补偿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概念界定及其相关制度梳理,认为生态产权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是促进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关键制度。但从当前两种制度的演进和实施路径来看,产权界定不够明晰、交易权安排不统一、交易权的配套制度不完备是生态产权制度的突出问题;相关政策多而立法规定少、补偿标准较难制定、补偿方式较为单一是生态补偿制度的突出问题。因此,应该从明确生态资源产权、完善生态产品交易机制的角度来丰富生态产权制度,从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法制化、健全生态补偿标准的角度来丰富生态补偿制度,以此拓宽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国家层面和新疆地方层面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指出现有法律制度缺乏对矿产资源开发生态价值补偿相关内容的规定。分析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补偿主体不明确、补偿标准难确定、补偿资金来源较单一、补偿监管主体多重化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通过制定地方法规,以完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旨在通过法律制度的途径解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的利益补偿,建立完善的、操作性强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确保在公平、合理、高效的原则下,来落实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补偿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金的筹集以及补偿金的管理几个方面来探讨生态补偿制度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对社会全体公众的思想行为具有引导、推动、规范和约束作用,但实际上,我国在生态文化的制度设置以及具体操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生态法律法规不健全、生态制度形式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不明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不全面。因此,我们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生态文化综合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生态文化发展的法制法规,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的环保考核制度,建立和促进生态文化建设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文化建设的培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摒弃过去片面关注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状况的发展思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就是要求矿产资源开发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就需要生态补偿制度来调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之间的对立矛盾。我国目前尚缺乏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导致面对矿业开发中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束手无策。本文针对矿产资源开发中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不同阶段提出构建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既包括对即将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防治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也包括对历史已形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恢复的矿山开发生态环境国家补偿制度,针对新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统一的生态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确立生态环境资源价值属性的要求,是权利和义务对等性原则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利益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理论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应从生态补偿的政策、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很多,主要集中在生态补偿内涵、机制、标准及实施途径四方面,但也存在关注原理、缺乏践行性研究,补偿模式研究缺乏创新,法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在生态补偿实践方面,存在着补偿方式无法实现利益最优,激励作用不明显,合法程度低等问题,导致生态补偿实践陷入困境.为此,笔者提出一些解决思路和建议:完善相关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对生态补偿行为进行约束和支持;实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付费模式;建立公众参与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土地管理主要采用国家行政强制或法律管制来限制土地利用的传统方式。而域外发达国家生态补偿则采用激励性机制,主要表现为生态补偿标准市场化、明晰自然资源产权、公众实质性参与、补偿资金来源政府与市场双重驱动。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对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启示。应建立生态补偿专门机构、实行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加强社区实质性参与、健全财政金融法律,构建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激励性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已成为一种实现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全新城市建设模式,生态承载力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阈值。将生态承载力定位在生态城市层面的基础上,以大连为例,分析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建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估制度及城市区划内生态补偿制度,以保障城市生态承载力,从而促进人类、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化可以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文化四个方面。繁荣生态文化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历史和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必然性,探讨了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层次,论述了生态意识的培育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生态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形式和新阶段,是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生态道德作为道德规范的一种,既是生态文明对人们道德素质的需要,又反过来促进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行与思与生态同一,形成生态方法。行与思的逻辑依次和依生、竞生、共生、整生规律一致,构成生态方法谱系。系统发展的超循环生态,包蕴、融会、中和了多质多层次的生态规律,成为世界生态的表征,成为整生的关系形态和整生的规律系统,思与行的逻辑与其同一,形成了生态方法的集大成形态:整生方法。生态方法特别是整生方法规约人类的思与行,世界可因此走向生态和谐与生态中和。  相似文献   

15.
在追求环境伦理的行动中,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从不同的层面阐释了同一内涵;生态美学及生态审美作为一种媒介使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达到动态平衡。在生态伦理过程中,生态审美是人类的崇高需求,更是必要需求;生态美、生态审美在生态伦理过程中影响生态意识、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是生态审美的创造性展现。生态伦理与生态审美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行与思与生态同一,形成生态方法。行与思的逻辑依次和依生、竞生、共生、整生规律一致,构成生态方法谱系。系统发展的超循环生态,包蕴、融会、中和了多质多层次的生态规律,成为世界生态的表征,成为整生的关系形态和整生的规律系统,思与行的逻辑与其同一,形成了生态方法的集大成形态:整生方法。生态方法特别是整生方法规约人类的思与行,世界可因此走向生态和谐与生态中和。  相似文献   

17.
吴丽晶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42-14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体育的要求也更加强烈。生态体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理论基础指导下,对生态体育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生态体育的发展、如何发展生态体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育与“生态人”的造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当代生态的日益恶化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生态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失衡。人类要实现“诗意栖居”的生存理想,应当首先将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人”转变为“生态人”。“生态人”重视人地和谐,拥有可持续发展观,重视生命的过程之美。他们是实现当代人类生态生存理想的高素质人才保证。生态美育在培养“生态人”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树立审美理想.引导审美生活,是当代生态美育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给人类提出了挑战.也是生态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促进了生态认知的发展,使得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快速发展起来,保护我们有限的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世界范围内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人类必须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日本核事故让科学技术再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备受质疑,究竟科技带给人类的是福利还是灾难。反技术主义者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了探究生态危机背后的真正根源,我们试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角度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生态价值观,并结合科学发展观理论尝试提出应对生态危机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