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教学偏重化学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而教。教会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对话教学"、"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实现化学教学不仅为知识而教,更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技术》2018,(4):48-54
提升学习者计算思维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计算思维教学经历了从"知识传递"、"工具操作"的后端"潜学"至"思维培养"的前端"显学"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环节中还存在"怎么教"和"如何学"的困惑。文章基于思维视域研究计算思维训练,认为计算思维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而是发展学习者认知结构、超越知识与技能的思维教学,并从知识、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维度构建思维能力发展模型;以应用"技术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思维技能训练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载体,设计思维教学程序,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不可教,表现为:有些教师无需受教而会"教",甚至比受教的教师更会"教";大多数受教的教师确实会"教",但难说是受教的结果。"教"不可教,理由是:"教"是实践智慧,而能教的是理论知识;"教"基于"教育观念",而能教的是"关于教育的观念";"教"是"能力之知",而能教的是"命题性知识";"教"内含缄默知识,而能教的是显性知识;"教"是反思性实践,而能教的是技术性实践;"教"需要机智,而能教的是知识。"教"虽不可教,但却受其影响,可间接教育。"教"不可教,启示是:应采用广义的课程概念;应强化实践课程;应重建理论课程概念。  相似文献   

4.
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以及与这两个学科密切相关的"学"和"教"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注重研究"教"是教学论的范畴,而"学"则是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但是,"教"与"学"应当相互靠近和借鉴而不应当割裂开来。"学"和"教"同源,后来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学"是学生行为的相对持久性改变;"教"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有分享、沟通、宣教和探询等功能。充分认识和实践"学"和"教"的基本功能,自然会产生有效教学。在认识论上需要从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角度认真思考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本体论上需要从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角度认真思考这两门学科的实体性。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教多学"是新加坡成功的教育理念之一.它尝试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多教"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学",强调的是教学重点从教学内容的数量向质量的转移,通过教学法、学习体验、学习环境的氛围、评价和学习内容等五个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使学生在行为、情感、思维上都能积极投入,达成"人格发展、自我管理技巧、社交与合作技巧、读写与计算技巧、沟通技巧、资讯技能、知识应用技巧、思维技巧与创意"的教育目标."少教多学"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更理性地审视"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样教"这些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知识可传授,技能靠训练。基于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社会职责,高职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通过分析与探索基于"做、学、教、做"的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方式,以达到对学生技能训练和知识传授共同提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对于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方法会产生一种影响和作用,这种影响和作用,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学习的迁移".学习的迁移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新知识时,由感知诱发产生联想,而回忆起旧知识;通过思维活动,再将与新知识相类似的旧知识转移到新知识中,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在科学领域中"把握知识技能教与不教的问题"成了大家最为困惑和争议最多的热点问题.老师们认为,知识技能如果选择"教",是否会违背"科学教育重在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念?如果选择"不教",孩子能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吗?显然,"教与不教"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两难问题.通过对<纲要>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其实科学教育并不否认"教",关键在于哪些知识技能需要教?哪些不需要教?什么时候教?怎么教?现就这些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中学。"又说:"事该怎么做便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就该怎么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学做合一。""做"是核心,"做"是实践。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以"做"为中心的理论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0.
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语文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文章提出重视创新资源的开发、学习主体意识的树立、学习主体能力的培养是基础;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关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核心.只有紧紧围绕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语文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才能实现"为创造性而教".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的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芳 《职教论坛》2001,(8):48-48
一、数学教学与智育   关于数学教育中智育的内容,按层次可分为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四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1、数学知识。知识是智育的基础,因为技能操作要以知识为指导,而思维和能力,则是结合知识来训练和培养的。为此,就要特别重视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否则会使技能、思维和能力都受到局限。 2、数学技能。数学技能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语言形式操作技能和器械工具操作技能。前者如对代数语言、符号、算法等的掌握而形成的计算技能;对几何图形中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大小、运动变换及相应符号以及语言的掌握而形成的作图…  相似文献   

13.
刘畅 《机械职业教育》2021,(7):49-53,62
混合式教学已成为网络与教育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对混合式教学仍存在诸多疑问.文章以教育部对混合式教学的文件为依据,对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内涵进行解读.关于混合课程教学设计,国内外学者持"价值论""发展论""能力论"三种观点.目前我国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知识体系而忽视价值体系;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分科设计而忽视统整设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教育者更新设计思维,认清教学对象,整合教学内容,匹配教学策略,多元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思维而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人能够自由地思维和自主地思想是"何以为人"的基本凭据。思维基于知识,产生于问题,并因为问题而得到持续不断的、深入的发展;思维的最终目的不囿于知识,而在于使问题得以解决,并不断创新和发现。思维既构成着教育,也依赖着教育。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思维教学是另一种高效而有价值的智育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  相似文献   

16.
任职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门知识、专门能力和专业素养教育.用"金课"标准"质检"任职教育课程质量,主要存在内容与任职需求脱节、知识与任职能力分离、能动性与自主性不足等问题.为提高任职教育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突出任职教育整合、技能和能力等特征,任职教育"金课"建设要以课堂为主战场,围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打造底...  相似文献   

17.
郭智辉 《快乐阅读》2013,(30):78-79
自学是学生为了获取知识而独立展开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是以老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此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我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抓住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环节,有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点应该在哪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一、"教什么"与"怎么教"的关系新课程告诉我们:"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教什么"指的就是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教学内容决不能停留在教会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要牢固确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参与及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偏重化学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而教。教会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对话教学”、“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实现化学教学不仅为知识而教,更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初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明确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层面,这一目标涵盖了"教"与"学"两个方面就教师的"教"而言,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上的指导;就学生的"学"而言,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坚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探求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思维,以三维目标为依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力争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下面笔者就对这方面的探索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