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另一种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还有一种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笔者从教学过程中不同维度出发,认为学生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学校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是进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是探讨教育本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的理论分野,也反映着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水平和状况。这方面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四种主要的不同观点。一、教师主体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客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完全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如何评价数学课堂教学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这个问题更具重要意义。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不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把讲课水平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存在一定的弊端,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及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是教师、学生和教材。备课时,教师是主体,学生和教材是客体,而教法是主体处理客体的产物。主体处理客体包括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研究知识体系等。在充分掌…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与学生的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依靠人的主体性发挥。要实施创新教育 ,必须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加以探讨。一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在创新教育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同为客体 ,又同为主体。主体与客体是标志着活动者与活动对象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主体总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在创新教育中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 ,不仅包括学生 ,也包括教师。因此 ,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当教学过程展开时 ,从教师这一主体来看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地位,一个是客体位置,一个是主体位置。客体指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主体指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中是有目的的、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受教育中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学生的学习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从属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独立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6.
初论我国体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评价是指基于所获得的信息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价值作出客观、科学的判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研究是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评价是以既定的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相应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予价值判别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主体是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也可以是学校、教师甚至学生等。评价的客体是体育教学的实践对象,包括客体的本身,也包括客观存在的客体的社会存在。这些方面既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体育教…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是针对我国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而提出的,其要义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它科学地阐述了教学中的主体与客体、主动与受动的关系,其对立面是“客体教育”和“被动学习”。回顾我的语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教育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也是一种审美观培养、建立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为主体和客体,并产生不可逆反应。本文对体育教师作为审美客体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做了初步的研究,对提  相似文献   

9.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的一方的作用,是开放教育试点能否全面推行的重要环节。本阐述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体条件和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教学主体论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学主体论的浅见江苏省沐阳师范学校华玉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谁是主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很久,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共识。《"学生主体论"质疑》(《上海教育科研》1995年第10期)一文指出:"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体...  相似文献   

11.
探究式阅读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从教与学的关系及其教学职能,价值,机制上对阅读教学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揭示和阐发,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理论中视 学生为客体和改造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中心地位的反省,是对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人认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创造的主体的重新审视,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精神。  相似文献   

12.
应用题教学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学,教师怕教。原因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使应用题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给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过于单一,注重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思维训练,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重视再造想象等形象思维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的作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虽然能进行逻辑推理或逻辑转换,但是转换的对象还只是限于客体或具体材料,而不是抽象的假设或命题。其特…  相似文献   

13.
徐凤叶 《天中学刊》1997,12(2):117-117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怎样使学生掌握电化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常用电教媒体与其它教学媒体相结合进行教育、教学,是现代师范教育的重要课题。1用事例理解概念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无法取代学生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把由现代教学媒体提供的生动、直观的对象转化为抽象的科学知识,仍然需要由学生自己通过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来实现.在《电化教育基础》课中,有一些定义、概念比较难懂.此时举例类比可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讲硬件、软件时举例:钢琴是硬件,而曲谱是软件.软件和硬件同样重要,如…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构成课堂教学基本元素的是学生、教材和教师。对于教师来说,教材是其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客体,只有经过一番钻研,才能由未知到已知;在实施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又成为教师新的客体,教者必须洞悉客体的个性心理并根据其变化及时调控,保证客体朝着预定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必须调整情绪,接纳教师这个客体;接着又要接触另一客体——教材,在教师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看出,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客体;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客体,这对矛盾成为课堂教学各种矛盾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转化江苏省沭阳师范学校华玉和教学过程中主客体问题的论争已历时久远,但到目前仍无统一认识。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三是教师、学生同是主体;四是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五是教师...  相似文献   

16.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政治教学中的美育,以抽象的或具体的政治知识为审美客体,以课堂内外的审美为途径,通过美的内容的鉴赏,美的形式的感召,使学生获取美感,享受美的愉悦,从而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在沐浴美的温馨的同时,陶情淑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更好地提高政治教学质量服务。因此,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运用美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许进 《继续教育》2001,(4):31-31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任何教学活 动都包括两大因素,即客体因素(教师、教材、 教学大纲、设备、方法等)与主体因素(动力、智 力、兴趣、情绪、性格等)。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客体因素固然重要,但主体因素却起着决定性 作用。主体因素是学习的内因和根据,客体因素只有通过主体因素才起作用。继续教育对象的成人性和高智能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和教育周期的短期性等特点,要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作为组织好继续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 动力因素(motivation)是…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应当自始至终,渗透在每一年级每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而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我的体会是要做好四个互相联系的方面:适时,适当,适度,适量。 适时形成理论概念,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 理论概念是从诸种客体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反映客体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普遍规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双体是指教师与学生。由教学过程产生的对应关系即主体与客体关系: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教的客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客体。由于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由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学生参与教师的教育影响活动,从而达到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培养发展创造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因而认真分析师生双体对应关系,处理好其中的矛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应试教育”把学生完全看作是教育教学的客体。学生学习就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学习方法也主要是死记硬背。而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使其具备终生的学习和创造的能力。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